鹿角翼龍

鹿角翼龍(屬名:Puntanipterus)是翼龍目翼手龍亞目的一屬,可能屬於準噶爾翼龍科,化石是在1972年發現於阿根廷聖路易省的La Cruz組地層,地質年代為晚侏羅紀到早白堊紀。

基本介紹

鹿角翼龍的正模標本(編號PVL 3869)包含一個脛跗骨腓骨。脛跗骨的長度為10.5厘米,腓骨的長度為7厘米。除此之外,還發現一節背椎、一個翼部骨頭、與腳部趾骨
鹿角翼龍的腳部骨頭被敘述成類似南翼龍(發現於稍年輕的岩層),但鹿角翼龍的踝部擁有球形關節,脛骨末端的前後側都有刺狀突。
在1975年,阿根廷古生物學家約瑟·波拿巴(José Bonaparte)、Teresa Sánchez將這些化石進行敘述、命名,模式種P. globosus。屬名里的Puntanos聖路易省的舊名,是以原住民Puntano族為名;種名在拉丁文意為“球形的”,意指脛骨下端的形狀。
在1978年,約瑟·波拿巴將鹿角翼龍歸類於南方翼龍科。同年,彼得·沃爾赫費爾(Peter Wellnhofer)將鹿角翼龍歸類於翼手龍亞目的分類未定屬。在1980年,彼得·加爾東(Peter Galton)將其歸類於準噶爾翼龍科。在彼得·沃爾赫費爾所著的書籍“The Illustrated Encyclopedia of Pterosaurs”第七版中,鹿角翼龍被分類於準噶爾翼龍科。
鹿角翼龍、南翼龍的化石發現於相同地層,而南翼龍的化石多經過擠壓變形,造成鑑定上的困難。根據少數腳部化石碎片,鹿角翼龍、南翼龍的腳部化石有相同處。
在2004年,Glut認為鹿角翼龍是南翼龍的一個次同物異名。在翼龍類專家大衛·昂文(David Unwin)的2006年書籍《The Pterosaurs: From Deep Time》中,則將鹿角翼龍列為一個未確定分類關係的可能有效種。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