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沿革
1983年2月,江蘇省人民政府批准建立江蘇省鹽城地區省級沿海灘涂珍禽自然保護區。
1984年10月,成立正處級建制科研事業單位的保護區管理處。
1992年10月,經國務院批准晉升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更名為“江蘇鹽城國家級珍禽自然保護區”。
1992年11月,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與生物圈委員會協調理事會批准為生物圈保護區,並納入“世界生物圈保護區網路”。
1996年4月,成為“東北亞鶴類保護網路”成員。
1999年11月,成為“東亞——澳大利亞涉禽遷徙網路”成員。
2002年1月,被列入“拉姆薩爾國際重要濕地”名錄。
2019年7月,列入
世界自然遺產,中國黃(渤)海候鳥栖息地(第一期),部分區域被列入。
2007年2月,經國務院批准,保護區範圍有所調整,並更名為江蘇鹽城濕地珍禽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地理環境
位置
保護區位於江蘇省鹽城市境內,地理坐標為:東經119°53′45″~121°18′12″,北緯32°48′47″~34°29′28″之間。
地貌
鹽城保護區內灘涂主要是黃河奪淮期間大量傾注入海的泥沙、長江等河流下瀉的泥沙,以及海底的部分泥沙,在潮流等海洋動力作用下淤積而成的廣闊的粉沙淤泥質濱海平原。灘涂北窄南寬呈帶狀分布,寬處可達15km。保護區內水源主要為陸地水和海洋水,陸地水pH值大於7.0,礦化度較高,海洋水主要受潮汐與風暴作用,經常漫滿全區堤外灘涂。保護區為里下河主要集水區,有灌河、中山河、扁擔港、射陽河、黃沙港、新洋港、鬥龍港、王港、竹港、川東港、梁垛河、新港等10餘條河流橫穿區內入海,入海水量約占全省入海水量的90%。江蘇鹽城保護區可以控制洪水、防護堤岸、滯留沉積物。歷史上古黃河和長江都曾在保護區南北兩端入海,長江和黃河攜帶大量泥沙沉積形成廢黃河三角洲。保護區內灘涂大部分呈淤長型,全區每年淤積成陸大約900平方米。
氣候
保護區處於暖溫帶與北亞熱帶過渡地帶,主要受海洋性和大陸性氣候影響,年平均氣溫為13.7~14.6℃,年極端最低氣溫為-10℃(1月),年極端最高氣溫為39.0℃(8月)。光照充足,無霜期210 ~ 224天,雨水豐沛,年平均降水量1000mm左右。
保護目標
保護對象
保護區主要保護丹頂鶴等珍稀野生動物及其賴以生存的灘涂濕地生態系統。
保護資源
截至2012年,保護區有植物450種,鳥類有402種,兩棲爬行類26種,魚類284種,哺乳類31種。其中國家重點保護的一級野生動物有丹頂鶴、白頭鶴、白鶴、東方白鸛、黑鸛、中華秋沙鴨、遺鷗、大鴇、白肩雕、金雕、白尾海雕、麋鹿、中華鱘、白鱘共14種,二級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有85種,如獐、黑臉琵鷺、大天鵝、小青腳鷸、鴛鴦、灰鶴等。
開發利用
中國丹頂鶴博物館
中國丹頂鶴博物館位於江蘇鹽城,以世界珍禽丹頂鶴而建立的專題博物館,本博物館同時具備科學研究、科普宣傳、生態旅遊、文化教育、物種保護等多種功能。
丹頂鶴人工繁育中心
丹頂鶴人工繁育中心是鶴場的中心和重點。這裡展示的是人工馴化的丹頂鶴,是保護區長期科學研究的一個項目——在越冬地進行丹頂鶴的繁殖馴養工作。
鶴樂園
鶴樂園又稱鹽城市珍禽馴養場,隸屬於江蘇鹽城濕地珍禽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始建於1986年,烈士
徐秀娟為鶴場首任場長。鶴場集中科研、動物繁育、生態旅遊、環境教育於一體,包括科研樓、望鶴亭、丹頂鶴救護中心、水禽湖、丹頂鶴馴養中心、濕地宣傳教育中心、遊客服務中心等景點。因請
費孝通題有“鶴樂園”三字,對外又稱鶴樂園。
望鶴亭
望鶴亭建立於1989年,亭共有三層,高18米,六角飛檐。由於灘涂地勢平坦,這裡為制高點。
水禽湖
人工淡水湖,主要是仿保護區內部生態環境為野生水鳥營造的,可以讓遊客近距離欣賞鳥類的一個湖泊。這裡,湖邊有柳、湖裡有魚、湖中有鳥。
交通線路
鹽城市內公交路線:乘坐旅遊專線車,周一至周五每日2班於早上8:00和下午1:30齣發,周六至周日每日3班於早上7:30、8:30和下午1:30班出發,旅遊專線車始發站為鹽城城市規劃展示館,中途停靠鹽阜人們商場(中茵海華廣場)、中國銀行(老體育館)、交通銀行(中國海關)、新四軍紀念館、鹽城工學院東校區公交站台,直達鹽城珍禽自然保護區鶴樂園。
每年冬季為期三個月的觀鳥活動實行預約制,為減少對濕地生態系統的破壞,景區開放的觀鳥線路限制每天15人,必須提前3天預約,預約者預約人數已滿的日期或遭遇惡劣天氣,需按預約順序依次順延。報名繳費時需提供身份證號、家庭住址及手機號碼。
生態價值
科研價值
保護區先後承擔國家和省級科研課題45項。特別是人工繁殖丹頂鶴的研究取得了重要進展,這些研究吸引了3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專家學者參與。
保護價值
鹽城保護區已成為重要的物種貯存庫。鹽城沿海地區屬於生態脆弱區,但通過多年來的努力保護,鹽城保護區已成為沿海生物富集地區,有效保護了2600多種生物資源,占中國海岸帶生物物種總數的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