鸝

鸝是簡體部首為鳥 ,部首筆畫為11的一個字。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鸝
  • 拼音:lí 
  • 注音:ㄌㄧˊ
  • 簡體部首:鳥
鸝簡介,鸝基本信息,基本解釋,漢語字典,音韻參考,古籍解釋,字源字形,

鸝簡介

拼音: lí 注音: ㄌㄧˊ
繁體字:鸝 漢字結構:左右結構 造字法:
簡體部首:鳥 部首筆畫:11 總筆畫:30
筆順:橫豎折捺橫豎折捺捺橫撇折豎豎橫橫折撇折撇豎折橫橫橫折捺捺捺捺

鸝基本信息

五筆86:GMYO
五筆98:GMYO
五行:火
UniCode:U+9E1D
四角號碼:17227
倉頡:MPHAF
GBK編碼:FB5A
規範漢字編號:

基本解釋

lí ㄌㄧˊ
◎ 見“”。

漢語字典

[①][lí]
[《廣韻》回支切,平支,來。]
1”的繁體字。
即黃鸝。

音韻參考

[廣 韻]:呂支切,上平5支,lí,止開三平支A來
[平水韻]:上平四支·上平八齊
[粵 語]:lei4

古籍解釋

康熙字典
《廣韻》呂支切《集韻》鄰知切《韻會》離知切,𠀤音離。黃鸝,倉庚也。一名黃鶯。郭璞云:其色黧黑而黃,因名之。陸璣云:黃鸝留,關西謂之鸝黃。俗呼黃離留,或謂之黃栗留。齊人謂之搏黍,常以葚熟時來桑閒。里語曰:黃栗留,看我麥,桑葚熟。亦應節趨時之鳥。
《集韻》鄰題切《韻會》憐題切《正韻》鄰溪切,𠀤音黎。義同。互詳鶊鵹二字注。

字源字形

字形對比:
鸝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