鷓鴣天·祖國沉淪感不禁

鷓鴣天·祖國沉淪感不禁

《鷓鴣天·祖國沉淪感不禁》是清末民主主義革命家秋瑾創作的一首詞。該詞上片寫詞人赴日的背景,下片寫詞人以身許國的決心。該詞是詞人赴日不久後創作的一首詞,全詞慷慨激昂,鋒芒銳利,表現了詞人不甘於女子示弱,積極尋求革命同志,隨時準備戰鬥,誓死挽救國家危亡的非凡的女英雄氣概。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鷓鴣天·祖國沉淪感不禁
  • 創作年代:清代
  • 作品出處:《秋瑾集
  • 文學體裁:詞
  • 作者:秋瑾
作品原文,注釋譯文,詞句注釋,白話譯文,創作背景,作品鑑賞,文學賞析,名家點評,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鷓鴣天
祖國沉淪1感不禁2,閒來海外3覓知音4。金甌已缺總須補5,為國犧牲敢惜身!
嗟險阻6,嘆飄零7。關山萬里8作雄行9。休言女子非英物10,夜夜龍泉壁上鳴11

注釋譯文

詞句注釋

1、沉淪:沉沒,危亡的意思。
2、不禁(jīn):忍不住。
3、海外:指日本。作者曾東渡日本留學。
4、知音:這裡指革命同志。
5、金甌(ōu)已缺:指國土被列強瓜分。《南史·朱異傳》:“我國家猶若金甌,無一傷缺。”金甌:金的盆盂。比喻疆土之完固。亦用於指國土。
6、嗟(jiē)險阻:嘆路途之艱險梗塞。
7、嘆飄零:感慨自身漂泊無依。
8、關山萬里:指赴日留學。《木蘭詩》:“萬里赴戎機,關山度若飛”。
9、作雄行:指女扮男裝。
10、英物:傑出的人物。
11、龍泉:寶劍名:雷煥於豐城獄基掘得二劍, 一名龍泉,一名太阿。晉王嘉《拾遺記·顓頊(xū)》:“(顓頊)有曳影之劍,騰空而舒,若四方有兵,此劍則飛起指其方,則剋伐,未用之時,常於匣里,如龍虎之吟。”

白話譯文

祖國沉淪危亡忍不住感嘆,東渡日本尋找革命同志。國土被列強瓜分需要收復,為國家敢於犧牲自己的身體。
嘆路途之艱險梗塞,感慨自身漂泊無依。雖然遠隔萬里也要赴日留學。人們休要說女子不能成為英雄,連我那掛在牆上的寶劍,也不甘於雌伏鞘中,而夜夜在鞘中作龍吟。

創作背景

中日甲午戰爭後,清朝帝國已經岌岌可危、風雨飄搖。為了尋找革命道路,1904年(光緒三十年),詞人赴日留學,並在日本加入了光復會同盟會,從此走上救亡圖存的革命道路。該詞為赴日不久的作品,創作時間約為1904年。

作品鑑賞

文學賞析

上片“祖國沉淪感不禁,閒來海外覓知音”,道是“閒”字,但有感於祖國沉淪,卻未必有“閒”情。開篇兩句,點明此行日本的緣由,也點出了國內的政治局勢。“金甌已缺終須補,為國犧牲敢惜身”,其時列強瓜分中國,堂堂禮儀之邦,卻是衣冠委地,詞人一拍桌案,聲音陡然一揚:“為國犧牲敢惜身?”一句反問,慷慨激昂,擲地有聲。
下片“嗟險阻,嘆飄零。關山萬里作雄行。”換頭一折,疏疏三筆,將一路多少霜風雨雪,輕輕囊括。是蹉跎,是舛磨,陽光寂滅,風雨鮮活。她是一個革命者,不能也不會為了這些而放慢腳步。有了這樣的信念,關山萬里,層雲幾重,一名女子,改換上男兒的裝扮,一葉槎枒,飄揚過了大海。“休言女子非英物,夜夜龍泉壁上鳴”,歇拍一韻,似洞天石扉,訇然中開。只恨蒼天,“苦將儂,強派作蛾眉,殊未屑”;只求如今,“算平生肝膽,因人常熱”。“休言女子非英物,夜夜龍泉壁上鳴”把秋瑾以身許國的決心和敢作雄飛的魄力,展現得淋漓盡致。
該詞崢嶸風骨,撐起的正是詞人颯爽的英姿。

名家點評

南京師範大學文學院教授鄧紅梅:全詞雖然體式工整,運筆多用正鋒,但詞人寫來卻跌宕起伏,風骨遒勁,充分體現了一代女傑的不凡人格風采。

作者簡介

秋瑾(1875~1907),字璿卿,號競雄,自稱鑑湖女俠,清山陰人,我國民主主義革命著名活動家,婦女解放運動先驅。1904年(光緒三十年)夏,東渡日本留學。翌年先後加入光復會同盟會,並被推為同盟會評議員、同盟會浙江分會會長。1907年(光緒三十三年)初接辦大通學堂,赴浙東各地聯絡會黨,組織光復軍,準備皖浙兩地同時起義。5月26日,徐錫麟安慶起義失敗,紹興革命行動暴露。六月初四下午四時,清兵三百餘人包圍大通學堂,秋瑾不幸被捕。初六日晨就義於紹興軒亭口,時年33歲。秋瑾所作詩詞豪放悲壯,後人輯為《秋瑾集》。
秋瑾秋瑾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