鷓鴣天·元夕不出

《鷓鴣天·元夕不出》是南宋詞人姜夔創作的一首詞。此詞表現了詞人在元宵節晚上的落寞情懷。開篇先寫春事,由於柳芽剛剛吐出,梅花尚未充分開放,燈節氣氛還不濃郁,因而沒有把賞燈的事放在心上。隨後寫到了游賞的日子,“卻怕春寒自掩扉”,實際上怕“春寒”不過是藉口,其實另有別的原因。過片正面寫內心孤獨,說只有前人詠汴京燈節的《絳都春》詞才能表現節日的歡樂情緒。末兩句以鄰娃觀燈歸來,笑語不斷,與閉門不出,倚枕獨臥的詞人形成對比,進而表現了詞人寂寞的心境。全詞含蓄蘊藉,寫景悲涼,抒情深厚,實景與設景交織,藝術構思獨到。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鷓鴣天·元夕不出
  • 作者:姜夔
  • 創作年代:南宋
  • 出處:《白石道人歌曲
  • 作品體裁:詞
  • 別名:鷓鴣天·憶昨天街預賞
作品原文,注釋譯文,詞句注釋,白話譯文,創作背景,作品鑑賞,整體賞析,名家點評 ,作者簡介 ,

作品原文

鷓鴣天·元夕不出
憶昨天街預賞時。柳慳梅小未教知。而今正是歡游夕,卻怕春寒自掩扉。
簾寂寂,月低低。舊情惟有絳都詞。芙蓉影暗三更後,臥聽鄰娃笑語歸。

注釋譯文

詞句注釋

①鷓鴣天:詞牌名。雙調五十五字,上片四句三平韻,下片五句三平韻。
②元夕:農曆正月十五夜。
③天街:指南宋京城臨安(今浙江杭州)的街道。預賞:宋代風俗,臘月十五指新年元宵節前的試燈。陳元靚歲時廣記》卷十一:“自十二月十五日便放燈,直至上元,謂之預賞。”
④柳慳(qiān):柳葉未肯長出。慳,吝嗇。梅小:梅花初開。
⑤扉:門扇。
⑥寂寂:寂靜無聲貌
⑦低低:輕曼舒緩貌。
⑧絳都詞:《絳都春》為詞調名。丁仙現有《絳都春·上元》一首描寫北宋時汴京燈節的盛況。
⑨芙蓉:蓮花,這裡借指花燈。
⑩娃:年輕女子。

白話譯文
逐句全譯

回想昨天御街上試燈預賞的時候,柳芽如吝嗇般未肯長出,初開的梅花正小。今夜正是歡笑遊玩的時候,我卻因為畏懼春寒而關門不出。
簾戶一片寂靜,月兒正低低映在檐下。能抒發舊日情懷的只有《絳都春》。三更之后街市上的燈火也黯淡下來了,鄰家的少女說著笑著回來了。

創作背景

這首詞作於宋寧宗慶元三年(1197)元宵節。詞人當時在杭州,面對統治者偏安江南、不思恢復的局面,痛心疾首,悲從心來,故創作此詞。慶元三年元宵節前後,姜夔一連寫過四首《鷓鴣天》,第一首是《鷓鴣天·正月十一日觀燈》,第二首和第三首都寫於元宵節當天,分別是《鷓鴣天·元夕不出》《鷓鴣天·元夕有所夢》,第四首是《鷓鴣天·十六夜出》。

作品鑑賞

整體賞析

這首詞描寫了元夕前日與元夕當天的兩種場景、兩種心情,於今昔對比中隱含著故國之情。含蓄蘊藉是這首詞的重要藝術特色。
首先從“元夕不出”的原因看,詞中首句就寫作者元夕前出外“預賞”,正當春寒時節,但詞中並未說“怕春寒”。按理說,隨著季節的推移,“預賞”後的元夕,氣溫漸暖,而作者卻說“怕春寒”,閉門不出,這就令人犯疑了。而作者這樣寫是有緣由的,原來作者在這裡採用了《詩說》中所說的“虛用”手法。所謂“怕春寒”,不過是一種託詞罷了。 “元夕不出”的真正原因可從“舊情唯有絳都詞”句得到暗示。作者借用丁仙現所寫的《絳都春》詞來做今昔對比。而今臨安的元夕,是汴京淪陷後的元夕,雖然“大率效宣和盛際”(見《武林舊事·元夕》),但與北宋時汴京的元宵節相比,已經不能同日而語了。先前國泰民安的昇平氣象,於今已不復存在。這就透露了詞人心中“靖康之恥”的隱痛。眼前的元宵節,有如林升題臨安邸》詩中所說:“直把杭州作汴州。”那些達官貴人,忘了汴京淪陷的悲劇結局,忘了國難和國恥,竟然將臨時避難的臨安當作汴京了。面對統治者偏安江南、不思恢復的局面,詞人真的是痛心疾首,由此可見,“元夕不出”的真正原因不是“怕春寒”,而是出於對國運的憂慮和對當局者的微諷。即如陳廷焯在《白雨齋詞話》(卷二)中所說:“南渡以後,國勢日非,白石目擊心傷,多於詞中寄慨。”這種“寄慨”,在此詞中是通過含蓄婉轉的手法體現出來的。
結尾二句也顯得含蓄蘊藉,耐人尋味:“芙蓉影暗三更後,臥聽鄰娃笑語聲。”在這裡,朦朧的意境和笑聲背後的苦澀,將詞人“不忘君國”的愛國情懷曲折隱晦地表現了出來。“臥聽鄰娃笑語聲”句,與李清照永遇樂·落日熔金》詞中“不如向、簾兒底下,聽人笑語”句,有著異曲同工之妙。一個藝術細胞極為豐富的詞曲家,當他在孤寂的人生體驗中進行審美觀照和審美感受時,往往會將不幸轉化為有幸,將痛感轉化為快感,即在創作過程中去感悟美、享受美和創造美。這個“美”,在這首詞中就體現為含蓄美。作者在《白石道人詩說》中曾說:“語貴含蓄。東坡云:‘言有盡而意無窮,天下之至言也。’……句中有餘味,篇中有餘意,善之善者也。”這首詞正是其《詩論》的實踐。

名家點評

清代詞人賀裳皺水軒詞筌》:《鷓鴣天》最多佳詞,《草堂》所載,無一不善者。……姜白石“元夕不出”。“芙蓉影暗三更後,臥聽鄰娃笑語歸”,駸駸有詩人之致,選不之及,何也。
武漢大學文學院原院長劉永濟《微睇堂說詞》:以上三詞,反覆吟,如見此老當日情態,蓋由其情真景實,不假雕琢,自能動人。
中國作家協會原理事夏承燾、中華詩詞學會原顧問吳無聞姜白石詞校注》:詞題是“元夕不出”,上片“而今正是歡游夕”,應“元夕”;“卻怕春寒自掩扉”,應“不出”。為什麼元夕不出遊?這在“舊情惟有絳都詞”一句中透露出來。所調“春寒”也者,乃是託詞。李清照有一首《永遇樂》詠元宵詞,其結句云:“如今憔悴,風餐霧,怕見夜間出去。不如向簾兒底下,聽人笑語。”李清照以回憶往日汴京元夕盛況與目前遭亂後的漂泊心情相對照,所以“怕見夜間出去”。白石則以丁仙現《絳都春》詞反映的汴京元夕盛況和臨安的元夕對照,亦隱含故國之思。“芙蓉影暗三更後,臥聽鄰娃笑語歸”二句,與“不如向簾兒底下,聽人笑語”的藝術表現手法頗相似。
現代詞學家吳世昌詞林新話》:夢窗有《絳都春》,乃憶舊悼亡之作,白石之絳都詞,當亦為《絳都春》,以紀念其所歡者,但不必為悼亡之作,以下首占之,則其人故猶在也,香則不至“兩處沉吟”矣。集中不見《絳都春》,殆作者不欲騙人,或年久失傳矣。

作者簡介

姜夔(1154—1221),字堯章,號白石道人,饒州鄱陽(今江西波陽)人,後移居湖州(今浙江吳興)。一生未仕,往來於贛、湘、鄂、蘇、浙間,故與劉過被人視為早期江湖派代表人物。其詩初學黃庭堅,後深造自得,與范成大、楊萬里多有唱酬。尤以詞著稱,精音律,能自度曲。又擅長書法。有《白石道人歌曲》《白石道人詩集》《白石道人詩說》《續書譜》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