鶹(鴟鴞科鳥類)

鶹(鴟鴞科鳥類)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鶹是鴟鴞的一種,羽棕褐色,有橫斑,尾黑褐色,腿部白色。外形和鴟鴞相似,但頭部沒有角狀的羽毛。捕食鼠、兔等,對農業有益。其中,花頭鵂鶹為國家二級保護動物。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鵂鶹
  • 拉丁學名:Glaucidium
  • 別稱:鶹、貓頭鷹、夜貓子、梟
  • :動物界
  • :鳥綱
  • :鴞形目
  • :鴟鴞科
  • :鵂鶹屬
  • :鶹
  • 拼音:xiūliú
  • 英文名:Barred Owlet ,scops owl
生理特徵,形態特徵,分布情況和種類,花頭鵂鶹,外形特徵,分布範圍,生態習性,生長繁殖,領鵂鶹,分布範圍,生活習性,生長繁殖,斑頭鵂鶹,分布範圍,生活環境,世界鵂鶹名目一覽表,

生理特徵

體長】: 約160毫米
翅長】:約90毫米
尾長】:較短,約為翅長的三分之二。
體重】:約1公斤。
壽命】:10~18年
保護級別】:少數種類為國家保護動物。
地理種群差異】:該屬共有13種。
物種狀況】:地方常見。
生活習性】:常在晝間飛動,入夜更形活躍。鳴聲悽厲。
食性】:主要吃昆蟲,亦食小鳥、鼠、兔、魚、蛇、蛙以及植物。對農業有益。
生活環境】:平時棲於平原地帶和丘陵地帶。
生理特徵】:在樹洞裡營巢,每窩產卵3~4枚,呈輝亮的白色。
經濟價值】:基本沒有經濟價值,但少數有觀賞價值的稀有種類受相關法律保護。

形態特徵

鵂鶹是鴟鴞的一種,羽棕褐色,有橫斑,尾黑褐色,腿部白色。外形和鴟鴞相似,但頭部沒有角狀的羽毛。捕食鼠、兔等,對農業有益,但在古書中卻常常視為不祥之鳥。《太平御覽》卷九二七引《莊子》:“鵂鶹夜撮蚤,察毫末;晝瞑目,不見丘山,殊性也。”《梁書·侯景傳》:“所居殿常有鵂鶹鳥鳴,景惡之,每使人窮山野討捕焉。” 明·王錡 《寓圃雜記·锺馗詩》:“飛螢負火明月羞,櫟窠影黑啼鵂鶹。” 清·王夫之 《吟已猶不得曙再次前韻廣之》:“療妬倉庚烹,呪鬼鵂留煼。”

分布情況和種類

除歐洲、大洋洲和南極洲外,廣布世界。中國有花頭鵂鶹(Glaucidium passerinum)、領鵂鶹(Glaucidium brodiei)和斑頭鵂鶹(Glaucidium cuculoides)3種,見於東部和西南地區。斑頭鵂鶹為本屬的常見種,廣泛分布於東南亞至印度。在中國華南地區。

花頭鵂鶹

學 名 Glaucidium passerinum orientale (Linnaeus)  英文名 Pigmy Owlet鴞形目,鴟鴞科。夜行性猛禽,國家二級保護動物。

外形特徵

花頭鵂鶹是小型鳥類,體長16~23厘米,體重48~65克。面盤不顯著,沒有耳簇羽。上體為灰褐色,密被白色的斑點和橫斑,後頸有不顯著的白色領環,下體為白色而雜有褐色條紋。虹膜鮮黃色,嘴角黃色,爪黑色。

分布範圍

花頭鵂鶹在國外分布於歐洲、俄羅斯、蒙古等地,在我國分布於天津、河北、內蒙古、黑龍江、新疆、西藏、青海、甘肅等地,其中在黑龍江為留鳥, 在河北、天津為冬候鳥,均極罕見。

生態習性

棲息於針葉林和針闊混交林,也見於林中開闊地和楊樺林。多數為夜行性,白天躲藏於密林深處。棲息時常站在高枝上眺望,並常常不停地上翹起尾羽,性兇猛,嘴、爪強健有力,能獵捕比它自身大得多的獵物。冬天有貯藏食物的習慣,常常把獵獲的食物貯藏在樹洞中。  主要以鼠類為食,也吃蜥蜴、小型鳥類和昆蟲。

生長繁殖

繁殖期為5~7月。通常營巢於樹洞中,也在大的樹杈之間築巢。每窩產卵4~6枚,偶爾多至8~9枚和少至3枚。卵為白色。孵卵由雌鳥承擔,孵化期為28~29天。

領鵂鶹

領鵂鶹是我國體形最小的鴞類,體長14~16厘米,體重40~64克。面盤不顯著,沒有耳羽簇。上體為灰褐色而具淺橙黃色的橫斑,後頸有顯著的淺黃色領斑,兩側各有一個黑斑,特徵較為明顯,可以同其他鵂 類相區別。下體為白色,喉部有一個栗色的斑,兩脅還有寬闊的棕褐色縱紋和橫斑。虹膜鮮黃色,嘴和趾為黃綠色,爪角褐色。
領鵂鶹領鵂鶹

分布範圍

領鵂鶹在國外分布於印度、巴基斯坦、尼泊爾、錫金、不丹、孟加拉國、緬甸、泰國、寮國、越南、馬來西亞和印度尼西亞等地,在我國分布於上海、江蘇、浙江、安徽、福建、江西、河南、湖北、湖南、廣東、廣西、海南、四川、貴州、雲南、陝西、甘肅、青海、西藏和台灣等地。

生活習性

領鵂鶹棲息于山地森林和林緣灌叢地帶,除繁殖期外都是單獨活動。主要在白天活動,中午也能在陽光下自由地飛翔和覓食。飛行時常急劇地拍打翅膀作鼓翼飛翔,然後再作一段滑翔,交替進行。黃昏時活動也比較頻繁,晚上還喜歡鳴叫,幾乎整夜不停,鳴聲較為單調,大多呈4音節的哨聲,反覆鳴叫。休息時多棲息於高大的喬木上,並常常左右擺動著尾羽。主要以昆蟲和鼠類為食,也吃小鳥和其他小型動物。

生長繁殖

繁殖期為3~7月,但多數在4~5月產卵。通常營巢於樹洞和天然洞穴中,也利用啄木鳥的巢。每窩產卵2~6枚,多為4枚。卵為白色,呈卵圓形。

斑頭鵂鶹

斑頭鵂鶹為小型鳥類,但卻是我國鵂鶹類中體形最大的,體長20~26厘米,體重150~260克。面盤不明顯,沒有耳羽簇。體羽為褐色,頭部和全身的羽毛均具有細的白色橫斑,腹部白色,下腹部和肛周具有寬闊的褐色縱紋,喉部還具有兩個顯著的白色斑。虹膜黃色,嘴黃綠色,基部較暗,蠟膜暗褐色,趾黃綠色,具剛毛狀羽,爪近黑色。
斑頭鵂鶹斑頭鵂鶹

分布範圍

斑頭鵂鶹在國外分布於印度、尼泊爾、錫金、不丹、緬甸、泰國、中南半島、馬來西亞和印度尼西亞等地,在我國分布於上海、江蘇、浙江、安徽、福建、江西、山東、河南、湖北、湖南、廣東、廣西、四川、重慶、貴州、雲南、陝西、甘肅、雲南、西藏、海南等地。

生活環境

斑頭鵂鶹為留鳥,棲息於從平原、低山丘陵到海拔2000米左右的中山地帶的闊葉林、混交林、次生林和林緣灌叢,也出現於村寨和農田附近的疏林和樹上。大多單獨或成對活動。大多在白天活動和覓食,能像鷹一樣在空中捕捉小鳥和大型昆蟲,也在晚上活動。主要以蝗蟲、甲蟲、螳螂、蟬、蟋蟀、螞蟻、蜻蜓、毛蟲等各種昆蟲和幼蟲為食,也吃鼠類、小鳥、蚯蚓、蛙和蜥蜴等動物。因為它的鳴叫聲很象有轆轤的車輪聲,所以在我國古代被稱為“鬼車”。
鶹(鴟鴞科鳥類)
鶹

世界鵂鶹名目一覽表

中文名英文名拉丁名
赤褐鵂鶹
Ferruginous Pygmy-Owl
Glaucidium brasilianum
領鵂鶹
Collared Pigmy Owlet
Glaucidium brodiei
鵂鶹
Barred Owlet
Glaucidium capense
斑頭鵂鶹
Glaucidium cuculoides
北鵂鶹
Northern Pygmy-Owl
Glaucidium gnoma
小鵂鶹
Least Pygmy-Owl
Glaucidium minutussunum
花頭鵂鶹
Furasian Pygmy-Owl
Glaucidium passerinum
珠斑鵂鶹
Pearl-spotted Owlet
Glaucidium perlatum
林鵂鶹
Jungle Owlet
Glaucidium radiatum
古巴鵂鶹
Cuban Pygmy-Owl
Glaucidium siju
栗背鵂鶹
Sjostedt's Barred Owlet
Glaucidium sjostedii
紅胸鵂鶹
Red-chested Owlet
Glaucidium tephronotum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