鶴鵲樓

鶴鵲樓

鸛鵲樓位於山西省永濟市蒲州古城西面的黃河東岸,共六層,前對中條山,下臨黃河,是唐代河中府著名的風景勝地。它與武昌黃鶴樓、 洞庭湖畔岳陽樓、南昌滕王閣齊名,被譽為我國古代四大名樓。該樓始建於北周 (公元557--580),廢毀於元初。由於樓體壯觀,結構奇巧,加之區位優勢,風景 秀麗,唐宋之際文人學士登樓賞景留下許多不朽詩篇,其中王之渙《登鸛雀樓》詩 “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堪稱千古絕唱,流傳於 海內外。千餘年間,它對於激勵振興中華民族之志產生了深遠影響。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鶴鵲樓
  • 地理位置:山西省永濟市
  • 開放時間:公元557
  • 著名景點:鸛鵲樓
基本概況,歷史,

基本概況

鶴鵲樓
騰王閣巍然聳立於贛江之濱,是一座聲貫古今,譽播海內外的千古名閣,素有“西江第一樓”之稱。 滕王閣因滕王李元嬰始建而得名。李元纓,唐高祖李淵的第22子,唐太宗李世民之弟,貞觀十三年(639年)六月受封為滕王,後遷到洪洲(南昌)任都督。在南昌他別無建樹。唯在唐永徽四年(653年)於城西贛江之濱建起一座樓台為別居,此樓便是“滕王閣”。
“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是初唐詩人王勃在唐高宗上元二年(675年)所寫《滕王閣序》中的句子。千百年來,閣內因序傳名,序以閣流芳,為南昌平添了多少風流。

歷史

滕王閣自唐初創建以來,迄今已有1300年,在這漫漫的歷史長河中迭遭廢興達28之多,第29次興建奠基於1983年,竣工於1989年重陽節。
重建的滕王閣坐落在贛江與撫河故道的匯合處,占地4.3公頃。背城臨江,瀕臨南浦,面對西山,視野開闊,距唐代閣址僅百餘米,不失王勃《滕王閣序》中的意境。這次重建,採用宋朝式樣,突出背城臨江的、瑰瑋奇特的氣勢。閣高57.5米,明三層暗七層,加上兩層底座一共九層,琉璃綠瓦,鎏金重檐,雕花屏閣,朱漆廊柱,古樸高雅,蔚為壯觀。主閣南北兩側配以“壓江”、“挹翠”二亭,與主閣相接。主閣之外,還有庭園、假山、亭台、荷池等建築,無論從高度、體積、占地面積還是從建築風格來看,滕王閣均可列為全國主要古典樓閣建築之一。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