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品特點
品質特性
葛仙米,古名天仙菜、天仙米,俗稱水木耳、田木耳,學名擬球狀念珠藻,為水生藻類植物,屬藍綠藻的一種,單細胞,無根無葉,墨綠色,珠狀,純野生,是純天然綠色食品。食用時乾鮮宜烹,糖鹽可調,蒸、炒、湯不拘,其味鮮美。《
本草綱目》贊葛仙米為“肥絕佳食”。
營養價值
葛仙米營養豐富,人體必需的8種胺基酸,葛仙米含了7種。其物質總蛋白含量達52.7%,比號稱“水果之王”的中華獼猴桃高23倍以上。還含有多種維生素和其它自然食品不及而人體必需的微量元素錳、鈣、鋅、鐵、磷等礦物質成分。
藥用價值
葛仙米還有藥用保健功能,據《
全國中草藥彙編》介紹,葛仙米“性寒、味淡,可以消熱、收斂、益氣、明目,主治夜盲症、脫肛;外用可治燒傷、燙傷及護膚美容等”。
產地環境
湖北省恩施州鶴峯縣走馬鎮是世界上最大的葛仙米產區,適宜葛仙米生長的水田、池沼達670餘公頃,因葛仙米生長對自然條件,如氣候、土壤、陽光、經緯度、海拔等要求極高,除鶴峯縣走馬鎮外,僅有襄樊和非洲極少量被發現。
歷史淵源
相傳東晉時期,煉丹術家、醫學家、道教理論家葛洪在隱居南土時,災荒之年采以為食,偶獲健體之功能。後來葛洪入朝以此獻給皇帝,體弱太子食後病除體壯,皇帝為感謝葛洪之功,遂將“天仙米”賜名“葛仙米”,沿稱至今。
據道光年間鶴峰州特產記載:“葛仙米,此米出產距縣城百餘里大岩觀外”。大岩觀即鶴峯縣走馬鎮轄地,地處中國海拔965米的四大磷礦背斜的富礦帶一角。
20世紀80年代,鶴峰葛仙米產量達到頂峰,此後,由於一些農戶在種植農作物時,長期施用化學肥料,以及除草劑、驅殺蚊蟲的農藥等,導致葛仙米的生存環境受到嚴重破壞,有些田塊甚至出現滅絕的危險,葛仙米產量不斷下降,銳減近90%。
1993年,走馬鎮興辦了葛仙米開發公司,並註冊了葛仙米商標,產品主要銷往上海、廣州、武漢等地。由於受資金、技術的限制,每年只能生產1500千克左右。
2003年,由中科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研究員胡征宇博士領導的學科小組,率先掌握了葛仙米的人工養殖技術,首次在國內外實現葛仙米的人工養殖。此舉,為葛仙米的產業化提供了技術路線。
2006年12月6日,中科院水生生物研究所與湖南龍頭農企簽訂協定,投資建設培養葛仙米等微藻產品的上游加工體系,同時籌建國內外首家微藻工程中心。
生產情況
2007年,走馬鎮適宜生長葛仙米的水田有1.19萬畝,每年可產2.5 萬千克乾品。
2014年,鶴峯縣走馬鎮葛仙米合作社發展到138戶,基地近6000畝。能實現乾貨產量2000餘斤,產值逾400萬元。
2014年,鶴峯縣走馬鎮葛仙米合作社有社員115戶,基地1500畝,年產乾貨3000千克,能為村民帶來600多萬元的收入。
產品榮譽
2003年,鶴峰葛仙米當選為“恩施十大名吃”。
2014年04月09日,原國家質檢總局批准對“鶴峰葛仙米”實施地理標誌產品保護。
地理標誌
地域保護範圍
鶴峰葛仙米產地範圍為湖北省鶴峯縣鐵爐白族鄉、走馬鎮、五里鄉、太平鄉、容美鎮共5個鄉鎮現轄行政區域。
質量技術要求
一、種源
球狀念珠藻。
二、生長環境
產地範圍內海拔700米至1300米的稻田環境,土壤富含磷、鉀、鈣的黃壤土和黃宗壤,pH值5.5至6.5,有機質含量3.0%至5.0%。
三、培養管理
1.藻種來源:產地範圍內葛仙米原種自然繁殖。
2.田間管理:
(1)與水稻共生期:
①施肥:每畝施腐熟有機肥2000千克至3000千克。
②除草:人工除草。
③灌溉:使用地表水,保持田間濕潤,連續漫灌≤15天。
(2)收穫期間:田間保持水深10厘米至12厘米。
3.環境、安全要求:農藥、化肥等的使用必須符合國家相關規定,不得污染環境。
四、採收
每年3月至5月用竹製專用工具將田間生長成熟的鮮葛仙米撈起,裝入竹製器皿中瀝乾。
五、工藝流程
去雜→乾燥→漂洗→乾燥→風選→分篩→包裝。
六、質量特色
1.感官特色:墨綠色顆粒,復水呈墨綠色球狀體,具有獨特的清香味,湯汁清澈明亮。
2.理化指標:水分≤18%,灰分≤10%,蛋白質≥20%。
3.安全及其他質量技術要求:產品安全及其他質量技術要求必須符合國家相關規定。
專用標誌使用
鶴峰葛仙米產地範圍內的生產者,可向湖北省鶴峯縣質量技術監督局提出使用“地理標誌產品專用標誌”的申請,經湖北省質量技術監督局審核,報質檢總局核准後予以公告。八鶴峰葛仙米的檢測機構由湖北省質量技術監督局在符合資質要求的檢測機構中選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