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定過程
制定背景
鵝副粘病毒病是現代集約化養鵝業的主要疫病之一。安徽省是養鵝大省,僅2017年肉鵝肉鵝出欄量為5600萬隻,肉鵝存欄量1800萬隻,種鵝出欄量15萬隻,種鵝存欄量90萬隻,鵝總產值高達450250萬元;而在2017年末,中國肉鵝存欄量15537萬隻,出欄量54385萬隻,總產值447.2億元,但在中國鵝副粘病毒病發生和流行十分嚴重,嚴重威脅著安徽省乃至中國的鵝養殖業,引起巨大的經濟損失很大。然而截至2020年仍無可適用於鵝副粘病毒病的國家、行業和地方標準。因此,制定了地方標準《鵝副粘病毒病綜合防控技術規程》(DB34/T 3980-2021)。
編制進程
該標準編制來源於安徽省質量技術監督局《關於下達2018年第三批安徽省地方標準制修訂計畫的函》(皖質函〔2019〕10號)檔案,項目批准號:2018-3-110。地方標準《鵝副粘病毒病綜合防控技術規程》(DB34/T 3980-2021)由安徽科技學院提出,由安徽省農業農村廳歸口。
確定主要負責人,由安徽科技學院牽頭,協同安徽省農業科學院畜牧獸醫研究所、中國農業科學院北京畜牧獸醫研究所、安徽科寶生物工程有限公司、蚌埠市華信禽業有限公司、六安市金安區飛翔皖西白鵝遺傳資源保護中心、安徽恆源藥業有限公司七家參與單位,明確編制組人員及相關職責。
標準立項後,正式成立了標準起草小組,通過檢索有關文獻和充分調研,收集了鵝副粘病毒病綜合防治技術標準的相關資料和數據,並以電話諮詢、現場訪談和座談會等形式向從事鵝飼養生產的相關企業、有關科研院所和家禽教學的專家進行諮詢,最終確定了標準技術參數內容,涉及鵝副粘病毒病綜合防治技術的術語和定義、診斷、環境控制、飼養方式、防治措施、緊急處理、無害化處理。
在前期工作的基礎上,起草組按照標準的格式要求,本著嚴格遵循科學依據,並且實用、快速的原則,對鵝副粘病毒病綜合防治技術進行系統總結,確定標準的基本內容和思路,明確了標準結構主體和基本框架,並經過起草組成員反覆修改和研討後,於2019年10月形成標準草案。
2021年9月3日,地方標準《鵝副粘病毒病綜合防控技術規程》(DB34/T 3980-2021)由中華人民共和國安徽省市場監督管理局發布。
2021年10月3日,地方標準《鵝副粘病毒病綜合防控技術規程》(DB34/T 3980-2021)實施。
制定依據
起草工作
起草單位:安徽科技學院、
安徽省農業科學院畜牧獸醫研究所、中國農業科學院北京畜牧獸醫研究所、安徽恆源藥業有限公司、蚌埠市華信禽業有限公司、六安市金安區飛翔皖西白鵝遺傳資源保護中心、安徽科寶生物工程有限公司、肥西縣市場監督檢驗所。
主要起草人:胡倩倩、李升和、任曼、靳二輝、周金星、詹凱、周正奎、阮崇美、郭慶、趙春芳、葉鵬飛、柳衛國、熊國光、袁紹有、王炬、李文勝。
標準目次
前言 | |
---|
1 範圍 | |
---|
2 規範性引用檔案 | |
---|
3 術語和定義 | |
---|
4 診斷 | |
---|
5 鵝場選址布局 | |
---|
6 飼養管理 | |
---|
7 免疫接種 | |
---|
8 消毒措施 | |
---|
9 無害化處理 | |
---|
參考資料:
內容範圍
地方標準《鵝副粘病毒病綜合防控技術規程》(DB34/T 3980-2021)規定了鵝副粘病毒病綜合防治技術的診斷、鵝場選址布局、飼養管理、免疫接種、消毒措施和無害化處理。該標準適用於安徽省境內鵝副粘病毒病的防控。
引用檔案
GB/T 16550 新城疫診斷技術 NY/T 682 畜禽場場區設計技術規範 NY/T 1167 畜禽場環境質量及衛生控制規範 NY/T 1168 畜禽糞便無害化處理技術規範 NY/T 3075 畜禽養殖場消毒技術 | NY 5027 無公害食品—畜禽飲用水水質 NY/T 5339 無公害農產品畜禽防疫準則 《動物防疫條件審查辦法》—農業農村部令2010年第7號 《病死及病害動物無害化處理技術規範》—農業農村部農醫發2017年第25號 |
參考資料:
實施建議
該標準為實用性很強的推薦性標準,建議標準出版後及時組織畜牧業主管部門、科研單位和從事鵝養殖生產相關企業等開展宣貫工作。在執行過程中,根據企業的生產規模、經營狀況以及技術水平,可組織有關專家定期對相關企業人員進行標準培訓,紮實推進標準實施。此外,標準使用過程中,根據發現的問題對有關內容及時作出調整。
意義價值
地方標準《鵝副粘病毒病綜合防控技術規程》(DB34/T 3980-2021)立足鵝養殖業重要疾病威脅——鵝副粘病毒病,以疾病診斷為依據,以規範鵝場建設、強化飼養管理為基本出發點,實行生物安全措施與實施疫苗免疫相結合的綜合防控措施,結合緊急處理和無害化處理,全面的防治鵝副粘病毒病,為實現安徽省鵝養殖業的規模化、集約化、標準化和可持續發展提供重要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