鵝公村(廣東省深圳市大鵬新區南澳街道南隆社區下轄村)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鵝公村,位於南澳街道南部,距街道辦事處約5.8千米。相鄰自然村有半天雲村。始建於清嘉慶年間。因從山上往下看該村形如天鵝而取名鵝公村。該村四面環山,村前有一個大水池,水池邊有一條小路進村,路旁有風水林,村旁山上有山坑水流過。

2020年3月,深圳市人民政府將鵝公村列為深圳市第一批歷史風貌區,編號為SZ-F-01025。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鵝公村
  • 行政區類別:村
  • 所屬地區:廣東省深圳市大鵬新區南澳街道南隆社區
  • 地理位置:南澳街道南部
清朝,屬新安縣。1914年,屬寶安縣。1949年10月,屬惠陽縣第四區;1951年11月,屬第七區;1957年12月,屬大鵬鄉;1958年11月,屬寶安縣大鵬公社;1979年1月,屬深圳市葵涌區大鵬公社;1981年10月,屬深圳市寶安縣大鵬公社;1983年7月,屬大鵬區;1986年10月,屬南澳鎮;1993年1月,屬深圳市龍崗區南澳鎮;2004年,屬南澳街道;2011年12月至今,屬深圳市大鵬新區南澳街道南隆社區。
世居村民主要有股姓、徐姓、車姓。第一大姓為股姓。第二大姓為徐姓。第三大姓為車姓。2015年末,戶籍人口144人,其中男性61人,女性83人;80歲以上9人,最年長者88歲(男);實際在村人口144人。非戶籍外來人口約130人。祖籍該村的香港同胞約160人。祖籍該村的華人華僑5人,主要分布在英國。歸僑1人。世居村民為漢族,客家民系,使用大鵬話。
傳統經營為漁、農業,主要種植水稻、番薯、花生等,出海捕魚主要在大鵬灣海域進行,閒時以上山砍柴、種植果樹等作為副業。自清末起,大鵬一帶村民開始到香港務工,至20世紀60—70年代為盛,有許多村民定居香港。改革開放後,村民的商貿交易開始興旺,外出務工者也開始增多。2009年2月,成立村股份合作公司,主要經營物業出租、同富裕工程廠房投資、柚柑灣度假村投資等;2015年,公司收入923萬元。村民主要收入來源為工資性收入、商業經營、村集體經濟分紅、有價證券等財產性收入。畲鵝路經過該村。20世紀90年代初通電,2006年實現全村村道水泥硬底化,2008年通電話、通網際網路。至2015年末尚未通自來水。
該村整體朝向西南,傳統民居現存約20座,聯排而建,土石結構,少數房屋高2層。20世紀末,由於交通不便,許多村民搬離舊村,僅少數外地租客在此居住。村內的民居保存較差,許多民居已倒塌。
殷氏宗祠,占地面積約30平方米,兩進一天井布局,磚木結構;車氏宗祠,占地面積約30平方米,兩進一天井布局,磚木結構。上述2座宗祠現仍在使用。
鵝公天后宮,位於距離該村1千米的鵝公灣岸邊,占地面積約100平方米,旁有涼亭一座。正門前設有祭壇,宮內有天后像及觀音像各一座。每年臘月二十七及天后誕,村里會組織村民前往祭拜。祭祀形式較為簡單,以燒香、舞獅、祭酒為主。
在該村風水林中,有塊巨石,形似鵝蛋,村民稱之為大鵝蛋石,在鵝蛋石上長有一棵巨大的榕樹,甚為少見。鵝公灣海灘長約500米,擁有南澳西部最好的沙灘,岸邊有大量巨石,形狀各異。夕陽時分,兩邊海角及沙灘被抹為一條紅色的弧形彩帶,映襯對面的香港群山和海上田園風光,有著“日落鵝公灣”的美稱。近海海域有水下珊瑚群落和人工魚礁,是觀賞海底世界的景點。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