鴟

鴟是中國古代神話中的形象。

據《山海經》記載:鴟長著一個腦袋、三個身子。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鴟
  • 外文名:chī
  • 形象特徵:一個腦袋、三個身子
  • 神話體系:中國神話
  • 出處:《山海經》
原文,譯文,文化特徵,

原文

又西二百二十里,曰三危之山,三青鳥居之。是山也,廣員百里。其上有獸焉,其狀如牛,白身四角,其豪如披蓑,其名曰𢕟𢓨,是食人。有鳥焉,一首而三身,其狀如𪇱,其名曰鴟。

譯文

再往西二百二十里有座山,名叫三危山,三青鳥就棲居在這裡。這座山,方圓百里。山上有一種野獸,形狀像牛,身子為白色,頭上長著四隻角,身上的毛如披著的蓑衣一般,它名字叫𢕟𢓨,能吃人。山中有一種鳥,長著一個腦袋、三個身子,形狀與𪇱鳥相似,它的名字叫做鴟。

文化特徵

【鴟鳥】 在民間傳說中,鴟鳥不喝泉水和井水,只有遇到下雨沾濕了羽毛,才能喝到水。它的外形與貓頭鷹相似,被認為是威猛和必勝的象徵,因此大量出現在商周的禮器上。古人認為,它作為靈魂的引導者和守護者,身上具有某種神聖的性質,因此漢代一些與喪葬有關的繪畫中,常出現這種鳥。但由於它外形醜陋、聲音難聽,逐漸被後代人視為不祥之鳥。據說,唐肅宗的張皇后為了篡權,常將鴟鳥的腦子和在酒中呈給肅宗,人喝了之後就會長時間醉酒並變得健忘。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