鴉片弛禁論是中國近代初期一種反對禁止鴉片的主張。鴉片戰爭前夕,英美等國對中國的鴉片走私貿易急劇上升,給中國社會經濟、財政和人民身心健康造成極大危害。以林則徐為首的一批政府官員主張嚴禁鴉片的輸入和吸食,而以署廣東按察使許乃濟為代表的一些官僚卻主張“弛禁”。1836年許乃濟向清廷所上《鴉片煙例禁愈嚴流弊愈大應亟請變通辦理折》,成為鼓吹鴉片弛禁的代表作。許乃濟主張放棄嚴禁鴉片輸入的政策,將鴉片作為藥材合法進口,認為鴉片販子放棄行賄走私而改為納稅入口,朝廷可因此增加關稅收入。為防止白銀外流,鴉片貿易的結算實行以貨易貨,許乃濟還主張放棄禁止國內種植鴉片的政策,認為吸食鴉片如“飲食男女之欲”,不可根絕; 只有國內種植鴉片,滿足吸食之需,才能真正制止洋菸輸入。
並說:“鴉片之利,數倍於麥,其益於農者大矣”。至於開禁後吸食之人將會增多,勢必危害人們的身心健康問題,許乃濟認為只要禁止官吏、士兵吸食就行了,對那些“游惰無志、不足輕重之輩”可任其吸食,中國人口眾多,“斷無減耗戶口之虞”。為了反駁主禁派,弛禁派認為禁菸就必須閉關,而閉關不可能有效禁菸,只能逼使人們走私,而且嚴行禁菸是“不忍之政”,毫無惻隱之心。這種論調實際上正好適應了外國侵略者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