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鳷鵲
- 拼音:zhī què
- 釋義:異鳥名
- 出處:《拾遺記·後漢》
1、異鳥名
晉 王嘉 《拾遺記·後漢》:“ 章帝 永寧 元年, 條支國 來貢異瑞。有鳥名鳷鵲,形高七尺,解人語。其國太平,則鳷鵲羣翔。”
2、指喜鵲
清 李慈銘 《蓬萊驛》:“看他額黃稀,眉青鎖,粉痕疏,脣褪猩朱,只憶著填橋鳷鵲待黃姑。”
3、漢 宮觀名
在 長安 甘泉宮 外。 漢武帝 建元 中建。
《文選·司馬相如》:“過 鳷鵲 ,望 露寒 ,下 棠棃 ,息 宜春 。” 郭璞 注引 張揖 曰:“此四觀, 武帝 建元 中作,在 雲陽 甘泉宮 外。”
南朝 齊 謝朓 《暫使下都夜發新林至京邑贈西府同僚》詩:“金波麗 鳷鵲 ,玉繩低 建章 。”
元 耶律楚材 《和張敏之詩·讀唐史有感復繼張敏之韻》:“燈燭暉 鳷鵲 ,絲簧沸 建章 。”
4、南朝 樓閣名
在 江蘇 南京。
南朝 梁 吳均 《與柳惲相贈答》詩之一:“日映 昆明 水,春生 鳷鵲樓 。”
宋 范成大 《己丑中秋寓宿玉堂》詩:“ 鳷鵲樓 欄浮瑞氣, 鳳凰城 闕帶新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