鳳泉岩在峽山街道塔山東北麓。始建於明嘉靖二年(1523)。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鳳泉岩
- 始建:於明嘉靖二年(1523),
- 位置:峽山街道塔山東北麓
- 特點:火燒不焦,餅味清香
鳳泉岩在峽山街道塔山東北麓。始建於明嘉靖二年(1523),萬曆二十五年(1597)邑人大理寺卿周光鎬重修。近再經修建,林木繁茂,景致天然。寺西坑谷中,有飲鳳泉,水質名不虛傳,小飲一杯,頓覺渾身涼爽,用其煮茶,水沸不沖蓋,茶味清甘;用其做餅,火燒不焦,餅味清香,泉之美好,膾炙人口。相傳明萬曆年間,大理寺卿周光鎬取該泉奉獻皇帝朱翊鈞,帝贊泉甘,遂賜名“飲鳳泉”。明翰林鄭邦憲於出泉之石題有“飲鳳泉”三字。泉從坑谷亂石處湧出,蓄於石下小堀中,水滿則溢,清澈見底,水中有身長2厘米的小蝦,全身清亮透明,背有金線,稱“金絲蝦”。但此蝦一移水域,即變黑而死。1963年潮汕地區乾旱達8個月之久,該泉一度乾涸,人們認為金絲蝦從此滅絕,可是後來下雨,大批金絲蝦又游弋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