鳳岡蜂蜜,貴州省遵義市鳳岡縣特產,中國國家地理標誌產品。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鳳岡蜂蜜
- 產地名稱:貴州省遵義市鳳岡縣
- 品質特點:外在感官品質:呈琥珀色淺琥珀色,氣味清香,味道甜潤,結晶顆粒
- 登記年份:2020年
產品介紹,自然生態環境,地域範圍,品質特性特徵,特定生產方式,標識規定,
產品介紹
鳳岡蜂蜜呈琥珀色淺琥珀色,氣味清香,味道甜潤,結晶顆粒。
自然生態環境
2.1 氣候特點 年均溫度15.2℃,無霜期277天,年平均積溫5548℃,年平均日照時數1139小時,年平均降雨日數180天左右,降水量1257.21mm,屬中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具有冬無嚴寒,夏無酷暑特點。溫和濕潤的氣候,為鳳岡的蜜粉源植物生長提供了良好的立地條件,也為鳳岡蜂蜜提供了良好的棲居環境。 鳳岡縣森林覆蓋率達67%,森林植物有154科410屬698種,其中作為蜜粉源植物的有200餘種。在退耕還林、休耕輪作、產業結構調整和封山育林區域大量栽種烏桕、五倍子等蜜源樹種,圍繞現代農業產業區域按照季節種植油菜、蕎麥、紫雲英等。已形成黃荊條、棬子樹、油菜、烏桕、蕎麥、紫雲英、千里光、五倍子等蜜源帶。 2.2 地形地貌 鳳岡縣全縣海拔398~1443.6米,平均海拔720米,地處烏江北岸,地勢西高東低,系大婁山脈向武陵山脈的過渡地帶,是典型的喀斯特岩溶山區。境內有招寶山摩崖石刻、龍潭河國家濕地公園、茶海森林公園、萬佛峽谷等眾多自然風景區,生態環境良好,為鳳岡蜂蜜提供了優越的棲息場所。 2.3 土壤 境內主要土壤類型有黃壤、石灰土、紫色土、水稻土等,分別占全縣耕地面積(2.652萬hm2)的35.6%、46.6%、3.6%、14.2%。土壤平均有機質為2.478%,土壤深厚,富含硒元素,適宜各種植物和農作物生長。 2.4 水文 全縣地表水資源由315條支流匯集成洪渡河、六池河、蒲水河、蜂王河、輝塘河五大河流,河網密布,水量充沛,相繼注入烏江,河網密度每平方公里0.59公里,河道總長1229.6公里,地表徑流11.72億立方米;地下水資源2.57億立方米;現有水利工程設施986處,設計灌溉面積16萬畝,占田總面積的70%。豐富優質的水資源為蜜源植物生長和鳳岡蜂蜜繁衍生息提供了必要的生存條件。 2.5 空氣品質 鳳岡縣無大型工礦企業,據近年來“貴州省環境空氣品質情況報告”顯示,鳳岡縣空氣品質指數均在10-30,空氣品質在均達“優”。蜜蜂生產地空氣清新,空氣品質優良。為蜜蜂的生長繁育提供了優良的生態環境。 良好的生態環境,溫和濕潤的氣候,豐富的蜜粉源植物,優良的空氣品質,為鳳岡的蜜蜂繁殖提供了良好的生存條件,生產的蜂蜜,純天然、無污染、品質優良。
地域範圍
地域保護範圍為:貴州省遵義市鳳岡縣所轄龍泉鎮、何壩鎮、進化鎮、琊川鎮、天橋鎮、蜂岩鎮、王寨鎮、永和鎮、花坪鎮、綏陽鎮、土溪鎮、新建鎮、永安鎮、石徑鄉等14個鄉鎮,86個行政村(社區)。地理坐標為:東經107°31′40″—107°55′54″,北緯27°32′14″—28°20′58″。東至琊川鎮朝陽村,西至王寨鎮官塘村,南至天橋鎮河閃村,北至土溪鎮鞍山村。生產規模5萬箱,年產量0.094萬噸。
品質特性特徵
4.1產品品質特色 4.1.1外在感官 色澤:依蜜源品種不同,有水白色(幾乎無色)、白色、特淺琥珀色、淺琥珀色、琥珀色至深色(暗褐色); 氣味:具蜜源植物的花香味。單一花種蜂蜜有該種蜜源植物的花的氣味;滋味:依蜜源品種不同,甜、甜潤或甜膩。某些品種有微苦、澀等刺激味道;狀態:a、常溫下呈粘稠流體狀,或部分及全部結晶; b、不含蜜蜂肢體、幼蟲、蠟屑及其它肉眼可見雜物; c、沒有發酵症狀。 蜂蜜呈琥珀色淺琥珀色,氣味清香,味道甜潤,結晶顆粒細,符合申請登記產品的質量控制技術規範所描述的外在感官特性。 4.1.2 內在品質 果糖和葡萄糖≧60g/100g,蔗糖≦2.0g/100g,澱粉酶值≧4.0ml/g.h,羥甲基糠酫≦40mg/kg,硒0.40~0.82μg/g,鋅0.10~2.0μg/g。 4.2質量安全規定 GB 14963 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蜂蜜 鳳岡蜂蜜生產及加工過程均符合國家相關農產品強制性技術規範要求。
特定生產方式
為將蜂蜜產業做大做強,推行鳳岡蜂蜜標準化生產,養強群、生產成熟蜜的先進技術,保證鳳岡蜂蜜品質。以“龍頭企業+專業合作社+農戶”為發展模式,組建蜜蜂養殖專業合作社,負責指導基地示範建設、蜂蜜收購、加工和銷售。實現產、供、銷一條龍和經營一體化,引領蜜蜂養殖戶實現增收。 3.1 中華蜂蜜飼養控制技術 3.1.1 中華蜜蜂生活習性 中華蜜蜂是東方蜜蜂的一個亞種,是我國獨有的蜂種資源,除最西部的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外,從東南沿海到青藏高原的30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均有分布,以雲南、貴州、四川、湖南、江西、重慶等省市數量最多,家養歷史悠久。蜜蜂軀體較小,頭胸部黑色,腹部黃黑色,全身披黃褐色絨毛。嗅覺靈敏,善於採集種類多而零星分散的蜜粉源。耐寒性較強。飛行敏捷,善於逃避敵害。蜜蜂有7000萬年進化史,其抗寒抗敵害能力遠遠超過西方蜂種。蜜蜂為許多植物繁衍採花授粉功不可沒,為蘋果授粉率比西蜂高30%,且耐低溫、出勤早、善於蒐集零星蜜源,對保護生態環境意義重大。 3.1.1 蜂箱的製作 選擇杉木作為製作蜂箱的材料,新式蜂箱的規格為長60~70厘米,寬35~40厘米,高35~40厘米。蜂箱底部用木板作底,上部安裝蓋板。在底部一側開箱門,每處蜂箱只開一個蜂門;老式採用圓桶蜂箱,呈立桶形。 3.1.2 蜂箱安放 以農戶為主體,結合蜜粉源分布情況,適當規模、分散飼養。以新式中華蜜蜂蜂箱為主,適當輔以老式圓桶蜂箱,蜂箱安放應根據地形、地物分散排列,各蜂群的巢門方向儘量錯開。 3.1.3 飼養方式 我縣主要採取傳統飼養和新法飼養兩種方式,各占50%。傳統飼養是以農戶為主體,就地在房前屋後搭蜂桶或蜂箱飼養,一年只收一次蜜,但產量不高;新法飼養主要為轉地飼養,一年收多次,產量較高。縣境南面鄉鎮習慣飼養蜂箱為長方形,北面為立桶形,西南面是調環桶形。 3.1.3 蜂群春季管理(1-4月) 3.1.3.1 調整蜂群 合併失王群,淘汰產雄蜂卵的劣王,殺掉劣王2天后與鄰近蜂群合併,1月下旬或2月上旬進行普查,每群應有5足脾蜂開繁。治蟎治病,獎飼蛋、糖混合營養液。縮小巢門,既要保持箱內空氣對流,又要防止盜蜂入侵。 春季主要是繁殖蜂群,主要採取自然分蜂的方式。主要工作是放置新的蜂箱,安放前應在箱內凃放蜂蜜。待老蜂箱開始築新王台後,工蜂會外出尋找新家,岩壁上懸掛的新蜂箱因有蜂蜜,工蜂會引新王入駐建巢。另外還可割取部份巢脾固定在新蜂箱中,引王入駐。 3.1.3.2 加強保溫 1月下旬左右,在晴天的中午緊脾至15mm,放王。飼餵糖漿促使蜜蜂排泄飛行。此時外界無粉,氣溫極低,餵蟲要少;陰天及氣溫在12℃以下則杜絕獎飼促飛。緊框,使蜂多於脾,前後側梁有蜂密集護嚴,這是1-2月繁蜂的主要措施。弱群應毫不猶豫地合併;撤除紗副蓋,上樑橫放二根直徑1cm粗、長度(根據群內蜂脾多少來決定長短)的木棍做巢脾上樑的“過橋”棍,加蓋覆布;覆布上面和隔扳外邊都安放草簾,做好內保溫促繁殖。 3.1.3.3 觀察出巢表現 在早春暖和的晴天,會出巢排泄腹中積糞,在蜂箱和蜂場上空繞飛。越冬順利的蜂群,飛翔特別有勁。蜂群越強,飛出的蜜蜂越多。如果出現:肚子膨大,腫脹,爬在巢門前排糞,表明越冬飼料不良或受潮濕的影響;有的蜂群,出箱遲緩,飛翔蜂少,且無精打采,表明群勢弱,蜂數較少;個別群出現工蜂在巢門前亂爬,秩序混亂,說明已失王;如果從巢門拖出大量蠟屑,有受鼠害之疑。 發現上述異常現象,應開箱檢查,針對問題,及時補救。 3.1.3.4 蜂群快速檢查 在氣溫達到13℃以上的晴天中午,快速檢查蜂群,查明經過越冬的群勢(強、中、弱),現存飼料情況(多、夠、少、缺),蜂王在否,箱內環境(濕度、溫度),有無病害等。檢查時,動作要快,檢查結果,在蜂箱上作好記號,再針對情況,予以急救。 3.1.3.5 清理箱底 如果越冬不順利,箱底會堆積很多發霉的死蜂,產生惡臭,極易發生傳染病害。檢查後,應結合清理箱底,收拾蜂屍、殘蠟和除濕,讓蜂群在清潔的環境中進入繁殖期。 3.1.3.6 勵將飼餵 用稀糖漿(糖和水比為1:3)在傍晚餵蜂,刺激蜂王產卵,糖漿中可加入少量食鹽,適量的中草藥水,預防幼蟲病發生。 3.1.3.7 強弱互補 強群幼蜂羽化出房,群內蜜蜂密集時,抽老封蓋子脾或幼蜂多的脾,補入弱群,使弱群轉弱為強。 3.1.3.8 餵水餵鹽 在箱外設定清潔稀鹽水(0.5%)水源,供蜜蜂飲用。 3.1.4 蜂群夏季管理(4-7月) 3.1.4.1 越夏前的準備工作 夏季來臨前,利用春季蜜源,培育新王、換王,留足充足的飼料,並保持一定的群勢,群勢太強,消耗越大,不利越夏。 3.1.4.2 越夏期的管理要點 越夏期首先保證群內有充足的飼群,利用山區“立體蜜源”的特點,轉地至半山或氣候溫和,有蜜源的地方飼養;在炎夏烈日之下,應特別注意把場地選擇在樹蔭之下,注意遮蔭和餵水。夏季,蜜蜂的敵害(胡蜂、蜻蜓、蟾蜍)很多,巢蟲繁殖很快,要特別注意防治;農作物也常施用農藥,應防止農藥中毒。為降低群內溫度,注意加強蜂群通風,去掉覆布,打開氣窗,放大巢門,擴大蜂路,做到脾多於蜂。管理上注意少開箱檢查,若需檢查蜂群,應安排在上午10:00以前,預防盜蜂的發生。 3.1.4.3 取蜜 取成熟蜜,一般強蜂群釀蜜能力強,夏季可適當取成熟蜜,只取三分之二巢脾取蜜,留三分之一作為越夏的生活需要。弱蜂群留待秋季釀蜜成熟後取蜜。取蜜時先用艾煙驅蜂出箱,然後用刀將蜜脾割取出箱。採取傳統的加工方法,收割的成熟蜜脾切成小塊,用簸箕進行粗過濾,再用濾布進行細過濾,然後裝入容器儲藏。這樣的蜂蜜具有獨特的香味。 3.1.5 蜂群秋季管理(7-10月) 3.1.5.1 培育優良蜂王 選用蜂王產卵力強、蜂群壯、採集力強的蜂群作為種群培育蜂王。在晚秋育成新王更換老王,以控制來年春天蜂群分蜂,並保持全場蜂群全年使用新種王。 3.1.5.2 培育好適齡越冬蜂 7~9月,習水的刺苞等植物等開花流蜜,蜜粉均豐富,就要著手進行培育好適齡越冬蜂,注意蜂箱的防濕、保溫,同時及時防治巢螟、馬蜂和清理蜂箱。 3.1.5.3 適時取蜜 秋季蜜粉源豐富,是優質蜜生產的主要季節,當蜜房全封蓋,表示蜜已成熟,即可取蜜。取蜜時要留三分之一的蜜脾,保證蜜蜂越冬的生活需要。取蜜方法見3.6.3.2. 3.1.6 蜂群冬季管理(10-12月) 冬季白天氣溫低於10~12℃時,蜜蜂就停止飛翔,越冬蜂的管理做到“蜂強蜜足,加強保溫,向陽背風,空氣流通”。 3.1.7 蜜蜂的病蟲害防治 3.1.7.1 加強飼養管理,為蜂群創造抗病條件。取蜜時留足蜜蜂正常消耗,不採取以糖換蜜的生產方式,提高蜜蜂自身對疾病的抵抗力。 3.1.7.2 飼養強群,增強蜂群對環境的適應性和對蜂巢的清巢力。 3.1.7.3 選育抗病品種,提高子代對疾病的抵抗力。 3.1.7.4 提前進行疾病預防。減少病原傳播和感染,蜂場不要輕易外購蜂群、飼料蜜、飼料花粉與蜂機具,要定期淘汰老劣巢脾。選擇放蜂場地時要避開曾有蜂病發生流行的地方。附近蜂場發生流行病要及早轉到無病的地方,根據流行病及時用藥預防。養蜂員應嚴守衛生操作規程,防止交叉感染與疾病擴散。 3.1.7.5 加強蜂場消毒。應鏟淨蜂場內雜草,消除污染源,在蜂場四周噴灑10%漂白粉或10%石灰水。 3.1.8適時取蜜 秋季當繼箱內的蜜房已經封蓋時,蜜即成熟,即可取蜜。取蜜時間最好安排在傍晚,如果取小群的蜜,則應在清早為好。前期和大流蜜期,可以每7天左右取一次,並全部取出蜂群群的蜜,後期應抽取,取蜜時要留部分蜜脾,保證蜜蜂生活的需要。
標識規定
鳳岡蜂蜜地域範圍內的蜂蜜生產經營者,在產品或包裝上使用已獲登記保護的鳳岡蜂蜜農產品地理標誌,須向登記證書持有人提出申請,並按照《鳳岡蜂蜜質量控制技術規範》相關要求生產和使用標誌,統一採用產品名稱和農產品地理標誌公共標識相結合的標識標註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