鳳岡三中是一所新建的初級中學,位於鳳岡縣城。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鳳岡縣第三中學
- 英文名:The third middle school in Fenggang County
- 簡稱:三中
- 所屬地區:鳳岡縣城
學校環境,學校宣言,地圖信息,
學校環境
鳳岡三中是一所新建的初級中學,位於鳳岡縣城。鳳岡三中現有45個教學班,學生2698人,教師122人。學校占地面積33309㎡,教育教學使用面積23000餘㎡ ;教學樓2幢,教室45間,學生宿舍樓1幢,廁所2間,學生食堂一間233㎡;校園文化走廊64m,校園圍牆580m。圖書室1間藏書58000多冊,理、化,生實驗室各2套;教師辦公室18間。多媒體教室2間,電腦教室2間,教師會議室1間,學生運動場1個,籃球場2個 校訓:德才兼備,實至名歸 。鳳岡三中是鳳岡縣中最好的中學,人文環境較為良好
學校宣言
各位領導、各位同行: 根據大會安排,我代表全縣初級中學向大會發言,我發言的主題是“如何加強學校管理,如何狠抓教育質量”,如有不當之處,懇請各位領導和各位同行批評指正。我們所處的時代是知識經濟時代,是國際化與信息化的時代,是科學精神與人文精神共融的時代。這個時代又是充滿各種誘惑、矛盾與機遇的時代。在這個時代背景下,我們如何抓學校工作呢?下面我結合我們鳳凰中學的實踐,與大家共同探討這個問題。一、舉學校之力,使教師成為教育的有心人;把教師的要求定位在符合時代、符合學生需要這個點上,真正做到“學校無空地,處處可育人”。教師是學校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資源。教師教育是教師隊伍建設的保障工程,是教育事業的基礎工程,對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質量有基礎性和決定性的作用。教師發展了,學校才能發展。我們學校的教師由兩部分組成,一部分是前三年招考調進的,另一部分是近三年從師範院校畢業生中招考的。教師隊伍中既有經驗相對豐富的老教師,也不乏剛涉足講台的新教師。在知識更新周期短暫、更新速度迅速的今天,在教育對象的個性已發生極大改變的今天,無論你是老教師還是新教師,不管你經驗多么豐富,成績多么顯著,都得不斷加強學習,不斷增加知識儲備。(一)引領教師成為師德的踐行者、守護人,實現“品德培養品德,人格再造人格”的育人目標。加強和改進師德建設是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的根本保證,是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和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迫切要求。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是青少年學生成長的引路人。教師的思想素質和職業道德水平直接關係到大中國小德育工作狀況和億萬青少年的健康成長,關係到國家的前途命運和民族的未來。在新的歷史時期,加強和改進師德建設是一項刻不容緩的緊迫任務。師德是教師的立身之根、立教之本。教師職業不同於其它職業,它要求教師要努力超越一般性職業的功利觀念,牢固樹立以學生的發展為本教育價值觀,把師德作為自己最重要的行業素養。我們認為,師德是學校的教育資源。教師的高尚的人格魅力,直接對學生產生強大的感召力、影響力和親和力,推動學生進步。從這個意義上講,師德也是學生成長的環境。尊重學生、理解學生、關心學生、愛護學生,簡單地說就是愛學生,成為師德的核心。學生來到學校,天天都與教師打交道,教師踐行師德的過程直接薰陶感染學生。社會轉型期,學生的思想不再單純;大量的人員外出務工,造成了大量的留守兒童;家庭變故,問題家庭子女越來越多……所有這些,都對我們的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戰。在挑戰面前,我們沒有退縮。我們要求教師愛學生,沒有愛的教育,不是真正的教育。我們從細微處著手,關心愛護學生。要求班主任搭建與問題學生實現對話的平台。我們要求辦好學校食堂,每個周未必須為住校生加菜加營養,讓留守孩子在學校找到家的溫暖。經過幾年的努力,我校教師的師愛水準有了很大的提高。過去教師那種無視學生個性特徵一味機械地對學生管、卡、壓的“蠻幹”行為大大減少,取而代之的是耐心的教導、細心的談話和真心的幫助。種種情況表明,我校教師以愛為核心的師德體系已經完成了三個層次的提高,一是包括奉獻意識、政策意識和法律意識在內的思想意識提高了;二是包括行業意識、服務意識和愛心意識在內的職業要求提高了;三是包括民主意識和平等意識在內的實踐水平提高了。師德水準的提高,依靠的是教師自發的學習、理解、實踐職業道德的具體內涵。(二)引導教師不斷進行“充電”,逐步完善自己的知識結構。常言道:“教師要有一桶水,才能給學生一碗水”。生活中,大家都知道,一桶清水時間久了會變成一桶腐水。同樣的道理,如果一個教師長時間不學習,他的知識就會老化,他的觀念就會陳舊,他的“水”就不鮮活了,他怎么能給學生一碗“活水”呢?針對這個問題,我們制訂了制度,要求每一位教師每一個學期至少做10000字的讀書筆記,必須訂閱一本專業雜誌。我們還要求教師廣泛讀書,讓讀書成為教師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學校創建的第一年,我們明確提出了要求:教師必須熟悉國小教材、吃透國中教材,深鑽高中教材,五年過去了,我們的教師完成了教材體系深入學習,熟練掌握整個教材內容。現在,我校的教師大部分又深入到新課改的學習中,有的已經初步建立起自己的體系。作為教師,跟其他行業人員不一樣,需要各方面的知識;一個知識面不廣的教師,很難給學生以感召力。孩子年齡小,他們對教師的期望高,他們很容易把教師當作百科全書。在孩子眼裡,教師是無所不知的,如果教師是一問三不知,他們就非常失望。所以,教師必須完善自己的知識結構。再者,現在的學生生活在信息發達的時代,信息給他們送來了比課本上更為豐富的知識。他們知道的東西多,如果我們教師沒有豐富的經驗知識和背景知識,是難以滿足學生的求知需要的。所以,我們主張文科教師懂點理科知識,理科教師懂點文史知識,大家都懂點學科以外的知識。可見,教師的業務進修多么迫切啊!(三)引導教師成為具有強烈反思意識的教育者,使其在反思中實現專業發展和自我成長。教師不管是自己所從事的專業,還是自己所教的學生都需要進行深入的研究。只有研究才能使自己的專業更加精深,才能使自己的班級向良好方面發展。 2003年秋季,我們學校提出了一個構想:走教研強校之路。我們很快付諸行動,我們制定了成果獎勵制度。凡是教師的教育教學論文(成果)在外發表(推廣)的,按國家級、省級、市級、縣級實行相應的現金獎勵。這在教師中引起了強烈反響,教師的論文紛紛發表,三年來,我校教師共有100餘篇論文在各級刊物上發表。除此之外,我們還組織教師們積極參與校本教研。三年來,我們共有4套校本資料成型,通過使用,效果良好。在新課改背景下,在強烈呼喚素質教育的今天,作為一間離教育專家和名師相對較遠的初級中學而言,要使教師的專業得到可持續發展,我們認為,只有紮根於教師自身實踐,才能真正有效地實現教師專業發展和自我成長。換句話說,教師專業發展和自我成長的過程,就是學校發展的過程。學校建校以來,我們就立足於教師自身實踐。我們引領教師持續不斷地進行反思,倡導教師以實踐為基礎,寫教育教學日記,培養教師的反思意識。五年來,我們取得了很好的成績,在許多教師的辦公桌里,不但放著教案、教材,還放著他精心寫作的教育教學日記,有的教師已養成了寫教育教學日記的習慣,他們的一本又一本的日記,成了鳳凰中學的一筆財富。我們在教研方面是這樣做的:首先是形成共識,即讓教師願意寫。教育教學反思,就是教師在教育理論指導下,分析、反省自己的思想、觀念和行為,作出理性的判斷與選擇,這是一種特殊的自我批判性思維活動,只有激發教師的內在需求,讓教師自覺關注自己的實踐行為和價值意義,教師才會主動記下自己的活動過程並去偽存真,用以指導自己今後的工作。我們引導教師建立這樣的基本認識:要成為優秀教師或者名師,就應不斷自我反思;要使反思成為習慣,並且逐漸走向深入,就應不斷寫反思日記——這是教師專業發展的必由之路。當然,並非走上這條路就一定能成為優秀教師或名師,但優秀教師和名師都是這樣走過來的。在這條路上,蘇霍姆林斯基走了32年,成為前蘇聯教育思想的集大成者,成了全世界著名教育家,成為世界教育一個時代的領頭人。他的例子可以說明一個問題:教師的專業發展史,其實就是他的反思史。其次,是讓教師有寫的。“巧婦難為無米之炊”,為了給教師提供寫作素材,我們定期開展有思想性的、豐富多彩的教研活動、課堂教學評價活動、教育教學工作檢查活動。實踐證明,引導教師進入研究狀態,是幫助教師改善教育教學方式、提升教師教育教學智慧的有效載體。在實踐過程中,我們確立了具有我校特色的教研路徑——發現問題→自主探索→積累案例→提升理念→形成模式→指導工作。(四)引領教師共營互助合作、資源共享的團結氛圍,使教師個體與個體之間相互影響,相互滲透,形成教育的合力。學校生活著的教師群體,毫無疑義存在著專業水平、育人效果的差異。我們敢於正視這個差異,給予了每一個教師展現自己才華的平台。大家知道,當今學生,獲取知識的渠道多,他們對老師要求較高。如果教師的課上得令他們不滿意,他們就會告知家長,或者乾脆關門不讓老師進課堂。為了解決師生之間的這種尷尬,促進教師的快速成長,我們的一貫做法是結對幫扶。我們每年都要對新老師進行專題培訓,開座談會,還專門指派經驗豐富的教師對他們進行幫扶——班主任帶好見習班主任,骨幹教師、學科帶頭人帶好自己的“徒弟”。在幫扶的過程中,出現了令人欣慰的情況:有的年輕教師拜了幾個師傅,有他“大師傅”、“二師傅”等;有的教師一年帶幾個徒弟,他們的課堂里,坐著的不僅僅是學生,還坐著向他學習的幾個年輕教師。經過三年的實踐,到我校工作的新老師一個個走向成熟,挑起了教學的重擔,有取得“真經”的“徒弟”還趕超了他們所拜的“師傅”。我們走出了一條促進年輕教師快速成長的道路——自我學習、名師引導、同伴互助。我們實行了教研開放,還具體明確了各教研組進行業務學習的專門時間。有的教研組專門舉辦課前磨課、隨機聽課、課例評價等活動;有的教研組還走出校園,與兄弟學校進行交流,將交流的成果帶回組內學習。如果說年輕教師在幫扶中得到了提升,那么經驗豐富的教師個體與個體之間則是在資源共享中實現了跨越。同志們,教師隊伍里存在著兩類人:一類是教書匠,另一類是教育家。教育家和教書匠,一個最大的區別,就是教育家有一種追求卓越的精神和創新的精神。教育家充滿著職業情義,他們愛教書育人這個職業。我們說,教育家是不分年齡的。一個教師,不在於他教了多少年書,而在於他用心教了多少年書。有些人,他教一年,然後重複五年十年乃至一輩子地這樣教,這種人就是教書匠。教育家越教越有活力,越教越有成果,因為他是教育的有心人,他在不斷更新自己的觀念,不斷充實自己的知識,不斷積累經驗;而教書匠一輩子周而復始地教來教去,一成不變,根本不顧學生的感受。我們常聽人說,人生遇到一個好老師是莫大的幸福,一個學校不斷引導教師成為名師,也就等於鑄就了千萬孩子的幸福。我們的管理目標之一,就是要引導更多的教師脫離教書匠隊伍向教育家看齊,使其終生光彩奪目。二、提高服務意識,為學生的終生髮展打好亮麗的底色,為學生幸福的人生奠基,促成學生完整的人格形成。基礎教育要幹些什麼?什麼是基礎教育的終極目標?這恐怕是任何一個初級中學教師都有應當思考的問題。過去,我們對基礎教育之“基礎”僅僅理解為基礎知識、基本能力,即所謂“雙基”,這種理解是片面的,它是一個誤區——往往淡化了基礎教育學校育人功能,致使一些教師認為完成基礎知識的教學,實現基本能力的培養就行了,這既不利於基礎教育為學生的終身發展負責,也不利於基礎教育為學生的健康人格負責。十六大明確提出了構建學習型社會。如果學生畢業後,不具有繼續學習的基礎,那他要成為終身學習的人,是不可能的。在我們看來,作為初級中學要為學生的終身發展和幸福奠基,至少要做到以下幾個方面。(一)在學生的內心世界打下了一個亮麗的底色。學校要讓學生感受到生活的美好,人性的美好;讓學生學會精神生活,重視精神的價值,使學校生活成為整個人生美好回憶的巨大寶庫。以便讓學生形成快樂、開朗、積極、樂觀的人生態度。快樂是心靈的陽光。一個不快樂的人,有可能內心變得陰暗,對人不信任,甚至充滿敵意,他就可能成為一個不會生活或者影響他人生活的人,最終成為社會的有害者。這是我們必須注意的問題。我們的教師對所上班級學生的熟悉程度,也決定了他為班級服務的程度。我們要求班主任與科任教師實行經常化溝通,給他們搭建實現溝通的平台,從而使班主任與科任教師之間所掌握的信息得到互換,從而使教師的教育教學過程落實在對學生人性的關愛上。科任教師放下架子與學生談心,運動場上向運動的學生喊一聲“加油”,集會時教師與學生集體分享集會的內容,這些細節都將直接影響學生的內心世界。(二)基礎教育的基礎應當包括學生終身學習的願望、興趣和能力。“沒有興趣,就沒有學習。”學習的願望、興趣和能力培養起來了,比教會了他們什麼更為重要。《學記》中說:“善歌者,使人繼其聲;善教者,使人繼其志。”只有當我們教師有不斷學習的願望和興趣時,才可能使學生對其學科產生強烈的學習願望和興趣,為學生在今後的發展中獲得能力作好準備。鄧小平同志所提的教育的三個方面向明確指出“教育要面向未來”,為我們的教育指明了方向----教育永遠是著眼於未來的。從國內國際的形勢看,終身學習將成為一種生活方式。有專家預言,21世紀的教育不再局限在學校之內,每個工作單位都可能成為學校;加之知識更新周期越來越短,新技術層出不窮,知識技術扮演了生活和工作的重頭戲。所以,21世紀的每個社會成員都必須學會求知,學會做事,學會生存。由此可得,將來很長一段時間內,人類的教育就是“自己教育自己”的教育。21世紀又是全球經濟一體化的世紀,要求人們必須能夠與他人合作,具備合作能力。從這個意義上講,學生今天的學習態度決定了他明天的生活態度。我們注意到了這一點,所以我們一開始就把特長生的培養和後進生的轉化納入到教師績效考評之中。我們建立了後進生的跟蹤管理檔案。在師德學習中,我們還專門討論了“如何看待後進生”的話題,通過討論達成了共識。我們從具體的工作中去關注後進生群體,不歧視後進生,使他們也能得“人”的尊嚴。有的老師說得好:“今天的後進生,不一定是永遠的後進生,他們也可能成為社會的棟樑。” 我們舉辦了很多次知識技能大賽,在大賽活動中,培養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和創新精神。學生的許多作品令人嘆為觀止。我們以鼓勵來驅動學生的創新精神。學生的美術、書法作品,可以與教師作品同時上牆一較高下,學生的小發明可以集會表彰,學生的電腦操作可以得到獲獎證書……所有這些,旨在培養學生的科學興趣,培育學生的創新精神。讓創新精神和科學精神伴隨他們一起成長。 (三)構建學校與家庭的共教聯盟,最終促進學生健康人格的形成。學校、家庭是學生生活的主要場所。而在生活中,我們卻遭遇了這樣的尷尬:學校制度規定,不準打人,不準罵人;然而很多家庭,暴力傾向嚴重,父母隨意責罵孩子。學生在學校和家庭兩個生活場所所得到的信息是很矛盾的,從而導致了學生性格的畸形。他們一方面在校裝腔作勢,出了校門就不那么規矩了。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我們構建了“家校共教聯盟”。每學期至少開一次學生家長會。我們改變了過去家長會的做法——只與家長對換信息後便收場,我們現在的做法是在家長會上宣講學校制度,培訓家長,要求家庭與學校保持一致,共同育人,要求家庭必須營造一個有利於孩子成長的環境。從而構建學校與家庭的教育聯盟。各位同行,孩子是我們工作的對象。當今社會,獨生子女越來越多,他們是父母的寶貝,時代的寵兒。我們的感覺是今天的孩子越來越不好教了,他們經不起批評,他們扛不了困難,他們的世界裡只有自己。而對這樣的工作對象,我們只有改變教育觀念,才能贏得孩子,才能真正的為孩子的成長服務,為他們的未來負責。在這裡,我呼籲全社會都來關心孩子,都來關心基礎教育,只有這樣,我們的社會才會充滿希望,我們的事業才有可靠的接班人。總之,學生的可塑性是很強的。基礎教育要帶給學生希望和力量,帶給學生內心的光明、人格的挺拔與偉岸,帶給學生對於自我、對於生活、對於未來和對於整個人類的信任,以便使每一個學生都能成為自由社會的建設者和幸福人生的創造者。三、讓教育在質量的檢閱中回歸,讓學校所有工作落實在質量的評價中。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發布的《2005世界教育監測報告》的主題是:“質量:勢在必行”,《報告》將關注和提升學校質量視為教育最大任務。最近,溫家寶總理在主持召開教育工作座談會時強調“有一流教育,才能有一流的國家實力,才能真正成為世界上一流的國家。”縱觀中外的名校,我們不難發現,鑄就他們靈魂的東西是質量。由此可見,質量是檢驗學校實現自身價值的標準,也是時代的必然要求。在我們看來,質量是學校辦學的最終目標。沒有質量,就沒生機和活力。鳳凰中學剛剛創建,一切都從零開始,到今天為止,我們可以自豪地說,我們學校成立的五年,就是抓質量的五年。(一)牢固樹立質量意識、品牌意識。一個企業,它的職工質量意識淡薄,那么這個企業是不可能在質量競爭中取勝的。同樣的道理,一個學校,如果教師的腦子裡沒有質量意識,沒有品牌意識,那么這個學校的教育教學質量不可能提高。意識決定狀態。教師沒有質量意識,沒有品牌意識,就沒有前進的動力,因為他會認為沒有奮鬥的必要。一個沒有進取精神的教師群體,要他們來完成學校品牌的打造,那就是一句空話。幾年來,我們打造了一支有著強烈的質量意識的教師隊伍。教師們在工作中所表現出來的職業情義令人十分感動,我們教師一年四季起早貪黑,我們教師為了工作把家當作飯館、旅館,我們教師為了帶好一屆畢業生,一再推遲婚期、產期……他們的心血為學校的品牌綴上鋥亮的光澤。教師們在工作中表現出來的勇氣更是令人折服,他們不相信平凡,他們不相信落伍,他們敢對自己說“不”,他們之間既是生活的朋友,又是合作的夥伴,但也是競爭的對手。思想素質較差、文化基礎較差的第一屆鳳凰學子,在我校教師的苦心經營下,他們輸在起跑線卻贏在了終點。這些事實證明,一個學校只有大家樹立了質量意識,學校的質量才會更上一個新台階。(二)將學校的管理納入社會監督與評價之中,促成質量生成。2003年春季開始,我們就實行了教學開放政策,隨時歡迎學生家長和關心學校的人士進入課堂聽課,我們在各班級的教室里,特意安置了學生家長的聽課席。2006年秋,我們又將教師的課堂運作情況納入家長評價。我們每月向學生家長發放問卷調查表,並將家長的評價情況記入教師的工作考評。為了提升課堂質量,我們每月都要對各班學生進行跟蹤調查,對凡是被學生評為不合格等次的課堂,學校將在進行調研的基礎上予以及時處理。 我們認為,抓好課堂,可以實現質量的提高。在長期的教學過程中,我們積累了經驗,形成了自己的模式——一課一得,得得相聯。如果說一節課是一顆珍珠,那么一個學期的課就好比一條美麗的項鍊。去年,我們將班主任管理班級的績效納入社會評價。我們學校設定了班級管理意見箱和向家長發放問卷調查表,我們將家長對班級問題的訴求及時收集,家長所提出的問題出現在哪裡,我們就跟蹤管理到哪裡,家長的反映出現在哪個班,我們的跟蹤管理就到哪個班。社會監督與評價的介入,促進了我校管理工作的科學化、陽光化,使得我校真正做到了向管理要質量。各位領導、各位同行,今天,我自豪地向大家匯報:我校五年的成績是輝煌的,我們有今天的質量結果,毋庸置疑,得益於學校領導班子的協調,得益於中層幹部的成熟,得益於教師的團結。但我們不會滿足於已經取得的成績,我們將在新課改的大潮中,刷新過去,從頭再來,在今後的工作中做得更好,辦出讓社會信任、家長放心、學生懷念的學校!謝謝大家!
地圖信息
地址:體育街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