鳳山書院位於湖北南漳縣城北郊鳳凰山,出城北行1公里,沿數十級石階攀登上山,經“奎星閣”入大門,大門橫額上書“鳳山書院”四個大字。進大門有講堂三間為“三誼堂”,堂後為“聚書樓”,又名“藏經閣”,齋房24間分列左右。最後一進樓為“梓潼祠”,又名“文昌閣”,供奉主宰功名祿位的文昌帝君。文昌閣東側有鳳凰山記功碑三座。全院共有房舍48間,布局整齊,規劃井然。樓閣立於青山綠水之間,風光秀麗,景色宜人。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鳳山書院
- 地理位置:湖北南漳縣城北郊鳳凰山
- 著名景點:藏經閣、文昌閣、鳳凰山記功碑
書院概況
學院沿策
學院建制
建設費用
(乾隆十一年即1746年-光緒三十四年即1908年)
這一時期的教育,以山長(也稱院長)主持講學,講學內容主要是和科舉制度相適應的四書五經等。書院的後期,培養了不少的能人志士,如黃志信、莊尊賢、陳少瀛、莊佑南、肖甸邦等人。
二、鳳山國小堂時期
(宣統元年即1909年-1911年)
1909年,灌口知名人士陳瓞臣在同鄉會的資助下,將鳳山書院改為同安縣第一所近代學校:鳳山國小堂,並親任校長。鳳山國小堂開近代教育風氣之先,莊依瓦、陳瓞臣、莊尊賢、陳延香等辛亥革命的志士都在這裡活動過。
三、鳳山學校時期
(民國元年即公元1912年-1918年)
1912年,鳳山國小堂改為鳳山學校,學校只有三個班級。1916年學校派代表參加霞陽學生運動會的各項比賽,獲優異成績,得到海澄縣政府獎勵的“尚武精神”橫匾,名聲大振。學校由三個班級發展到七個班級。1918年,鳳山學校改為私辦公助的學校。
四、灌口國小時期
(1919年-1936年)
“五四”新文化運動改變了中國教育發展的方向。1919年,鳳山國小改為公立學校,並取名灌口國小,採用現代教育的“四二制”(初小4年,高小2年)。隨著教學質量的不斷提高,學校聲名鵲起,遠播角美、東孚、後溪等地。到1923年,學校已經發展到8個班級,灌口國小成為一所頗有名氣的學校。
五、灌口中心國小時期
第一時期(1937年-解放初期)
1937年春,灌口國小由於辦學成績顯著,被同安縣立為縣第三中心國小,即灌口中心國小。這是學校發展歷程中極為重要的新起點。但由於社會環境動盪不安,學校辦學受到了嚴重的影響。
第二時期(1950年-1965年)
解放後,灌口中心國小迎來了鼎盛的發展時期。自1950年開始,學校走上了正常辦學的道路,1951年,學校隆重地成立了中國少年先鋒隊組織。1956年,學校附設國中班,1958年以後,學校的規模擴大,並遷移到現校址,時有學生800多人、教師35人、14個教學班。1959年,學校成立黨支部,並被評為廈門市紅旗學校。1960年,學校榮列省106所重點國小之一,成為全省教育戰線有名的一面紅旗。
第三時期(1966年-1976年)
十年“文革”動亂,同樣使灌口中心國小成為“重災區”。1967年,學校被迫停止執行原來的教學計畫,所有的學生,不分年級一律學習毛主席語錄,學校成立公社教育革命小組。部分優秀校長和骨幹教師被無端地扣上“走資派”、“反動學術權威”的帽子。自1971年起,國小實行五年制教育。
第四時期(1977年-2005年)
1977年,學校進行了調整改革,1979年恢復中心國小的領導機構。1988年,學校籌款36萬元,建起了有22間教室的教學樓,辦學規模和教學質量進入一個全新的階段。
六、廈門實驗國小集美分校
(2006年8月)
2006年8月,“實驗國小集美分校”正式掛牌,標誌著學校的發展進入了一個全新的發展時期。從此,這所學校的視野更為開闊、實力更為雄厚,校園面積30畝,設有48個班級。此後,學校正朝著“努力創建島外一流國小”的辦學目標前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