鳳凰崗遺址位於河南省周口市扶溝縣城西南17.5公里,固城鄉古城村東北角約300米處。南北長700米,東西寬300米,高5米。南臨古城鄉政府,東、西、北皆為開闊地,崗中有一條蜿蜒小道從中穿過。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鳳凰崗龍山文化遺址
- 地理位置:扶溝縣古城鄉
- 南北長:約700米
- 東西寬:約300米
- 高:約5米
鳳凰崗遺址位於河南省周口市扶溝縣城西南17.5公里,固城鄉古城村東北角約300米處。南北長700米,東西寬300米,高5米。南臨古城鄉政府,東、西、北皆為開闊地,崗中有一條蜿蜒小道從中穿過。
鳳凰崗遺址位於河南省周口市扶溝縣城西南17.5公里,固城鄉古城村東北角約300米處。南北長700米,東西寬300米,高5米。南臨古城鄉政府,東、西、北皆為開闊地,崗中有一條蜿蜒小道從中穿過。據《周口文物考古研究探索》記載...
龍山文化遺址,位於山東省濟南市章丘區龍山街道附近,1965年發現。整個遺址南北約2000米,東西約1500米,由若干個遺址群組成,面積達300萬平方米。歷史起源 龍山文化泛指中國黃河中下游地區,約當新石器時代晚期的一類文化遺存,是銅石並用時代文化,因首次發現於山東省濟南市章丘區龍山街道辦事處(原山東省濟南市歷城縣...
後大堂新石器時代龍山文化遺址,位於贛榆縣贛馬鎮贛馬中學院內和贛馬中心國小北側,總面積約6000平方米。遺址中心部位在今贛馬中學教學樓下,因此處曾是贛榆縣古代縣衙的後大堂而得名。經考證,後大堂新石器時期龍山文化遺址是一處“文化堆積較厚,遺蹟現象複雜、出土文物豐富、文化序列較重的不可多得的史前遺址。...
兩城遺址是新石器時代龍山文化遺址,距今4400—4600年之間,1934年發現,現在發掘出的物品有石斧、箭頭、紡輪、陶罐、陶(“規”下加“鬲”)、蛋殼陶等,有兩城先民中貴族的居住區,遺蹟中包括房屋遺蹟、窖穴、墓葬等,已開掘面積700平方米,還有更大面積未開掘。地理區位 考古隊對遺址中發現的屍骨、腐朽的木炭和...
龍山文化處於中國新石器時代晚期,這個時期陝西地區的農業和畜牧業較仰韶文化有了很大的發展,生產工具的數量及種類均大為增長,快輪制陶技術比較普遍,大大提高了生產效率。同時,占卜等巫術活動亦較為盛行。從社會形態看,當時已經進入了父權制社會,私有財產已經出現,開始跨入階級社會門檻。大部份龍山文化遺址,分布在...
王晉龍山文化遺址位於儀陽鄉王晉村西300米處,為龍山文化遺址,縣級文物保護單位。王晉龍山文化遺址位於儀陽鄉王晉村西300米處,為龍山文化遺址,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遺址南北寬約50米,東西長約60米。曾出土過蛋殼黑陶器及陶片,有鼎足、口沿,鬲足、口沿和一件較完整的黑陶匜,另外還有石鑿、石斧等,具有龍山文化...
千戈莊龍山文化遺址在今市區南部北孟鎮,千戈莊西南50米處。東西100米,面積2萬平方米。其處東北部略高,與千戈莊相連,西南部略低。大部分為夾沙黑陶,素麵。介紹 發現瓦足一支,夾沙紅陶,鏟形足等,內涵不太豐富,暴露較少,曾出土素麵夾沙黑陶器殘片,經鑑定屬龍山文化,大約4千多年前就有人類聚居。
周龍崗龍山文化遺址位於蓼堤鎮南周龍崗村村北,南北長300米,東西寬200米。周龍崗龍山文化遺址。該文化遺址地勢較四周為高,西南部為一坑塘,中部一條人工渠橫貫東西。在坑塘及渠壁上均暴露文化層,厚約兩米,上部為殷商文化,下部為龍山文化。中國科學院考古研究所河南考古二隊於1978年4月在此試發掘31平方米,...
將城龍山文化遺址位於湯陰縣城南9公里的宜溝鎮將城村西北隅。1978年公布為湯陰縣文物保護單位。該遺址高出地表3~4米,東西長103米,南北寬98米,面積9894平方米。文化層厚約2米。採集文物標本有泥質灰陶、夾砂灰陶、石器、蚌器及各類動物骨骼,可辨器形的有鬲、瓮、罐、盆、鼎、甗等,紋飾分素麵磨光、繩紋...
器形大多數為平底器皿,三足器鼎和圈足器有豆和柄鏤孔杯。高柄鏤孔杯有30件,胎壁極薄,近似蛋殼,故稱為蛋殼陶,它是龍山文化黑陶中的精品,器型規整,器物光亮漆黑,造型多樣,是古陶中的瑰寶。反映了新石器時期制陶業的高超技藝,堪稱國寶。其中有兩件被北京故宮博物院、5件被山東省博物館收藏。
天邊村、四院莊村、後營村、耿莊村、東孫村、趙莊村、蘭郭村、西孫村、小崗楊村、東白莊村、西白莊村、尹郭村、常家村、邢家村、朱寨村相鄰。吳崗村附近有扶溝白馬寺、大程書院、支亭寺、鳳凰崗龍山文化遺址、吉鴻昌將軍紀念館等旅遊景點,有呂潭魚香、關德功燒雞、王三水餃、逍遙胡辣湯、醬黃花菜等特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