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事業
截止2007年底,該村已實現通水、電、路、電視、電話五通,有
路燈,有1154戶通自來水,有190戶飲用井水,有1344戶通電,有1190戶通有線電視,擁有電視機農戶1193戶(分別占農戶總數的100%、89.74%和89.97%);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行動電話的農戶數867戶,其中擁有行動電話農戶數711戶(分別占總數的57.84%和46.83%);該村委會到鄉道路為柏油、水泥路面,村內主幹道均為硬化的路面;全村共擁有汽車88輛,拖拉機112輛,機車85輛。
到2007年底,全村建有沼氣池農戶21戶,裝有太陽能農戶210戶;農戶住房以土木結構住房為主,有332戶居住磚混結構住房,有188戶居住磚木結構住房,有825戶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
孟郊墓
寸草春暉孟郊墓
唐代詩人孟郊的《遊子吟》可謂家喻戶曉,而鳳凰台人更是帶著濃厚的感情來解讀這首詩,因為孟郊墓就在村北平疇中,他們早已在心中把詩人當作鳳凰台人。
孟郊,字東野,湖州武康人,父孟庭珍,曾任崑山尉。孟郊自幼生活在洛陽,父親早逝,和母親過著極為貧困的生活。他刻苦吟詩,不趨時尚,隱居嵩山,稱為處士。孟郊和張籍、盧仝同、韓愈四人是最契合的詩友,韓愈極賞識他的詩。但他接連應試,直到46歲才得中進士。孟郊再到長安應吏部選,得任溧陽尉,奉母就任溧陽。但是,這位天才詩人偏偏不善理政,簡直無法履行職責。無奈之下,韓愈極力推薦,由興元軍節度使鄭餘慶奏請孟郊為參謀。赴任興元(今陝西漢中)途中,孟郊忽得急病逝於閿鄉(河南靈寶),享年64歲。
孟郊一生坎坷悲涼。他搬家時寫的《借車》詩云:“借車載家具,家具少於車。”三個兒子都不幸夭亡,他曾寫下《杏殤》九首悼念,可見貧困孤苦。孟郊去世後,幾位好友幫助張羅,將其靈柩運回洛陽。張籍倡議私謚“貞曜先生”,韓愈為其作墓志銘《貞曜先生墓誌》。孟郊去世28天后葬於鳳凰台北,留下《孟東野詩集》十卷,詩三百餘篇。
夜訪,我們拜謁鳳凰台、俯瞰金谷澗、瞻仰孟郊墓。蒼茫夜幕下,“鳳凰台國小”的匾牌從車燈前掠過,我們無法明白鳳凰台下究竟還有多少令人魂牽夢繞的故事,耳畔久久迴響著遙遠而清脆的童音:
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
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
鳳凰台
李風暴、孫順通、李根柱諸先生髮起編纂《孟津地名傳說》,囑撰北邙古村鳳凰台歷史傳說。晚間偶遇鄉賢宋化民先生,當即駕車風馳電掣前往鳳凰台。村委主任宋四法先生已在村頭等候,見面後挑燈開路,引經據典講述邙嶺台地上屢見史籍的鳳凰台、金谷澗和金谷園遺址、南陳後主陳叔寶墓、百濟國王扶餘義慈墓、唐朝詩人孟郊墓。夜幕籠罩的街巷邊古樹參天,一尊尊散落的石雕無言傾訴著這裡曾經的繁華……
鳳凰台村南大坡東側高台古稱鳳凰台,傳為周代遺址,台上舊有石柱,上托石盤,高約三米,古有鳳凰棲息柱上,曾有石碑記載鳳凰神鳥飛落此地。
鳳凰台還曾是伏羲和女媧的故居。遠古時期,伏羲和妹妹女媧來到河洛大地,先是住在孟津黃河南岸,後來為避水禍,遷居邙嶺高台。伏羲和女媧兄妹成婚,孕育了後來的人類。女媧助兄發現了龍馬負圖、神龜背書,創造了八卦。他們遂成華夏人根之祖、人文之祖。《淮南子》記載女媧補天的神話故事,說她:“煉五色石以補蒼天,斷鰲足以立四極,殺黑龍以濟九州,積蘆灰以止淫水。蒼天補,四極正,淫水涸,九州平,蛟蟲死,顓民生。”伏羲被稱為羲皇,女媧繼兄之後為女皇,兄妹姓風,合稱“風皇”因與“鳳凰”同音,又有美麗的鳳凰神鳥飛落,人們就將他們居住的地方稱為鳳凰村。村中出土的唐代墓誌就記載這裡為鳳凰鄉、鳳凰里。
金谷園
千古名園金谷園
西晉石崇的金谷園位於鳳凰台東南的袋形淺谷中。
石崇,西晉翼州南皮人,生於山東青州,父親石苞曾任皇帝身邊的司馬官。石崇精明能幹,20歲出頭即任修武縣令,後來任荊州刺史,積累巨額財富,在皇城西北鳳凰台下金谷澗修建金谷園。金谷園依山形水勢築園建館,高下錯落,溪水縈繞,鳥鳴幽村,魚躍荷塘。酈道元《水經注》謂其“清泉茂樹,眾果竹柏,藥草蔽翳”。園內“崇綺樓”裝飾奢華,登樓可“極目南天”。
石崇和以《三都賦》而使“洛陽紙貴”的左思,名重文壇的陸機、潘岳等名士結成詩社,號稱“金谷二十四友”。他們在這裡開創了士大夫飲酒賦詩的先河,形成了詩史上的“太康體”,以致東晉王羲之、陶淵明紛紛仰慕仿效。石崇彙編《金谷詩集》並作序。他所作的樂府詩《王明君辭》,是最早詠嘆王昭君的詩作。西晉後期的八王之亂中,因與齊王結黨,石崇及全家15人被趙王司馬倫誅殺於洛陽東市,時年51歲。
金谷園史稱天下名園,“金谷春晴”曾為古代洛陽八景之一。 1700多年來,無數詩人名士來到金谷園遺址憑弔懷古。杜牧有《金谷園》詩:“繁華事散逐香塵,流水無情草自春。日暮東風怨啼鳥,落花猶似墜樓人。”
陳叔寶墓
南陳後主陳叔寶墓
鳳凰台村金谷園遺址埋葬著在位8年而亡國的南朝陳國皇帝陳叔寶。
公元588年10月,楊堅派隋兵南下滅陳。陳叔寶自恃長江天塹不以為然,自己則終日飲酒填詞。589年正月,隋軍渡江,攻克建康,陳叔寶才知大事不妙。他急忙逃到景陽殿旁,聽到前面殺聲震天,只好下井躲藏,隋軍以繩索將其吊上地面押赴長安。楊堅看他終日酣飲,不會成為後患,就賜他住宅以優待,後命遷居洛陽。604年,陳叔寶終於洛陽,葬於鳳凰台下,時年52歲。
陳叔寶同三國蜀漢後主劉禪、北齊後主高緯、五代十國的南唐後主李煜四人皆為亡國之君,被後世史書稱為“後主”。唐代魏徵在監修《陳書》時評其“生於深宮之中,長於婦人之手,不知稼穡之艱難,復溺淫侈之風。賓禮諸公,惟寄情於文酒……”此人雖治國無能,卻精通詩賦樂理,毛澤東主席評點二十四史言其“是能詩能賦的人”。
如今,金谷園遺址梯田層層,已經難覓陳氏墓冢痕跡。
朝鮮王墓
長眠鳳凰台的古朝鮮國王
中國與朝鮮的關係至為密切,但來往最多的時期是唐代的洛陽。唐代300年,中國派往新羅諸國使團34次,新羅諸國派來中國使團126次,派來中國留學生總數超過2000人。新羅諸國有300餘人客居中國並埋葬北邙山,最引人注目者當數長眠鳳凰台村的百濟國王扶餘義慈。
1995年,韓國忠南大學校博物館曾派專家尋找百濟王扶餘義慈墓的位置,最終將注意點放在鳳凰台附近4公里區域內,並撰寫了《尋找百濟義慈王墓的現地調查報告》。1996年5月,洛陽文物部門利用航空技術,對該區域進行考古探查,在鳳凰台村發現規模相差不大的四座墓,其排列與考古專家構想的孫皓(三國吳末位皇帝、孫權之孫)、陳叔寶、扶餘義慈三座墓的組合驚人相似。2000年5月,韓國權威漢學家金忠烈曾帶著清酒和香火專程到洛陽北邙山祭祀長眠此地的先祖。祭文中說:“宗族不絕,終有認同,隔斷千年,事已往矣。從今而後,羅後常至,香火繼傳,永不忘棄。”其情其景至為感人。
雖然未見百濟國王義慈墓誌,但從原河南省博物館舊藏、現存開封市博物館的百濟國太子扶餘隆墓誌也可窺見大致歷史情形。扶餘隆墓誌記載,貞觀十六年,百濟國王義慈與高麗聯兵伐新羅國,新羅向唐朝告急,太宗昭斥。永徽六年,新羅又向唐朝告急,高宗又昭斥。不久,高宗派蘇定方聯合新羅討伐百濟,俘獲其父子等58人至京師。不久義慈病死,朝廷贈其“衛尉卿”稱號。扶餘隆曾被高宗送回朝鮮半島任帶方郡王,但此時新羅強盛,扶餘隆害怕,寄居高麗,不久逃回中原。扶餘隆死,百濟遂亡。
中朝兩國,淵源已久,此墓涉及唐朝與朝鮮關係,具有重要價值。文史學家陳長安認為,儘管尚須考古發掘的最終驗證,但初步認定百濟國王扶餘義慈墓就在鳳凰台村。
經濟狀況
農民收入以種殖業和養殖業為主。2008年,農村經濟總收入3594.09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3430元,其中:種植業收入746.14萬元,占總收入的8.56%;畜牧業收入731.38萬元,占總收入的9.93%(出欄肉豬3939頭,肉牛238頭,肉羊473頭);第二產業和第三產業收入1632萬元,占總收入的80.61%;工資性收入69.8萬元,占總收入的0.86%;全村常年外出務工人數677人(占勞動力的13.19%),在省內務工647人,到省外務工30人,外出務工收入62.99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