鳥獸物語--科普大使郭耕動物保護隨筆

鳥獸物語--科普大使郭耕動物保護隨筆

在茫茫宇宙中,地球,是迄今所知唯一有生命的星球,可她並不惟一屬於人類,但願她不要因人類的貪婪和無知,變成一條危機四伏的泰坦尼克,她只應是一條人與動物、人與自然和諧共渡的諾亞方舟。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鳥獸物語--科普大使郭耕動物保護隨筆
  • 作者:郭耕
  • 主旨:為了綠色,奔走呼喚
  • 出版社:北京科普創作出版社
簡介,作者簡介,媒體推薦,編輯推薦,目錄,文摘,

簡介

在茫茫宇宙中,地球,是迄今所知唯一有生命的星球,可她並不惟一屬於人類,但願她不要因人類的貪婪和無知,變成一條危機四伏的泰坦尼克,她只應是一條人與動物、人與自然和諧共渡的諾亞方舟。

作者簡介

郭耕,北京市政協委員會,民革北京市委委員,北京市青聯委員。北京麋鹿生態實驗中心副主任。北京科普作協理事、"自然之友"理事。"全國科普先進工作者"、北京團市委科普顧問。2002年被北京科技周組委會評為"科普大使"。

媒體推薦

前言
——為了綠色,奔走呼喚
鳥獸物語--科普大使郭耕動物保護隨筆
郭耕
我是一位專門從事自然保護教育的科普工作者,現為北京糜鹿生態實驗中心副教授級高工、副主任。民間環保團體“自然之友”理事、專業雜誌《野生動物》編委。2000年“地球獎”及“北京十大傑出青年”、“首都勞動獎章”、“科普大使”稱號的獲得者。
1987年,我放棄了原來學的經濟學專業和經商生涯(當時因業務突出而獲“北京市新長征突擊手”),改行從事動物保護工作。在進修東北林業大學“野生動物”函授課程的同時,先後做過金絲猴、黑猩猩等動物的飼養員及靈長類研究室主任;曾作為中國猴類專家在國外工作;曾多次參加動物救助活動,幾度赴秦嶺、岷山、邛崍山等地進行野外考察探險,獲國家林業部“科技進步二等獎”;曾創立動物保護教育基地,主持中國野生動物保護協會的“遷地保護中的公眾教育”課題並被世界自然基金會(WWF)推薦在印度進行環境教育國際培訓與交流;近年積極從事戶外觀烏工作,反對捕殺、食用、籠養野鳥之陋習;勿食野味,莫以自己一時的口腹之慾,斷送後代人永遠的生態之需……長期的動物保護實踐與環保志願活動,多方面地與國內外自然保護同仁合作、交往,以及對中國文化遺產、自然遺產和社會、環境狀況的深切關注,使我成為一名有特殊經歷與風格,以生態保護、生態文化、生態道德教學為主的科普工作者。
10年來,為中央電視台“動物世界”“人與自然”譯寫節目腳本數十篇,頻繁地利用廣播、電視、網際網路等媒體進行動物保護科普宣傳,經常在大學、中學、國小講台上聲情並茂地進行題為“生態、生命、生活”的科普講座,井為大學生物系講“靈長類行為”、為大學旅遊專業講“生態旅遊”課程。多年來,筆耕不輟,在各種報刊、書籍中發表自然保護文章近百篇。我認為科普不僅有科學知識和方法的普及,更要有科學精神和素養的教化,因此,在我“口誅筆伐”、奔走呼喚中,既普及生態知識,又弘揚生態倫理,更推行綠色生活方式,形成所謂“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導之以行”的科普風格,先後被一些報刊、團體、學校聘為特約撰稿、科學顧問和校外輔導員。
為使可持續發展思想和生物多樣性理念深入人心,為更多的公眾所理解和接受,我利用各種手段、各個場合、面對不同團體開展科普活動,並自詡為“全天候”科普工作者或稱“四不像”:在講壇上人稱“教授”(像老師不是老師),在編輯部人稱“作者” (像作家不是作家),在媒體上人稱“專家”(像專家不是專家),在麋鹿苑對遊客講解時人稱“導遊”(像導遊不是導遊),甚至被單位領導戲稱為“環保神父”,對此,我既感到榮譽,是價值的實現,社會的認可,又感到壓力。一個合格的科普工作者必須博採眾長、深入淺出才能成為科學與大眾的紐帶,才能努力成為野生動物的代言人。
在不久前閉幕的中國青年科學家論壇上,我有幸作為一名青年學者被邀請與會並發言,當我做了“圍繞物種滅絕開展環境教育”的報告後,與會的眾多科學家反響強烈,一致認為自然保護的科普工作非常重要,還委託我主筆起草了“拯救物種,保護自然”之宣言。
……

編輯推薦

本書由北京科普創作出版專項資金資助,科普大使郭耕執筆,是有關動物保護方面的隨筆散文,呼籲人們要愛護動物,保護自然,恩澤鳥獸,蔭及兒女,從而讓我們的子孫有一個美好的生存環境,在藍天白雲下,自由地"翱翔"……

目錄

第一篇 鳥獸物語
1 熊的傳奇
2 看熊取膽,禽獸不如
3 天之驕子的悲歌
4 悲情六月天昭雪
5 滅絕歷程,逝者如斯
……

文摘

書摘
進入著名的侏羅紀(2.08億年至1.46億年前),超過5500萬年的漫長歷史時期,是恐龍獨霸地球的時代,其小如公雞,大似高樓,有吃草的,有吃肉的。德國始祖鳥及中國三塔鳥(饒成剛,1988年)等作為鳥類代表登上了生命歷史的舞台。
進入白堊紀(1.46億年至6500萬年前),恐龍已發展得登峰造極,一些種類武裝到了牙齒,技堅執銳,獨步天下。但在恐龍的牙縫下,已經有了苟且偷生的哺乳類,它們如過街老鼠,戰戰兢兢。
6500萬年前的漫漫光陰里,許多巨型的、水生的,還有會飛的爬行動物,沒了。恐龍,伴隨中生代的結束,謎一樣地消失了,是行星撞擊地球,還是火山大爆發後的氣候變冷……原因不得而知。畢竟“老天爺餓不死瞎家雀兒”,鳥類、哺乳類(包括原始靈長類即人的祖先)及一些兩棲、爬行動物倖存下來了。
生命的歷史揭開了新生代的曙光。古新世和始新世(6500萬年至3500萬年前)是鳥獸爭相占鄰陸地的時期。也有一些以魚為食的哺乳動物,如似狗熊般憨厚的步行鯨,反其道而行之,進化成了完全水生的鯨魚。有一種哺乳動物,也是現今惟一會飛的哺乳動物,竟然神氣十足地飛上了天,那就是身手不凡的Q9蝠。現在,它們已成為一個擁有一千多種的、遍布世界各地的大家族。
在漸新世、中新世和上新世(3500萬年至160萬年前),地球上出現了一些迄今為止最大的哺乳動物,如一隻巨犀竟會高達4.8米、重150噸。但出現於北美的始祖馬並沒有這么誇張,體長僅60厘米,是現代馬、驢及斑馬的早已滅絕的祖先。著名的劍齒虎和猛獁象,形影不離地進化到了距今僅僅3700年前的全新世,隨著猛獁象的消失,劍齒虎因無食可捕而隨後滅絕。
更新世(160萬年至1萬年前),地球經歷了強烈的由暖變寒、由寒變暖的氣候變化。冰期降臨,皚皚冰川覆蓋北美、北亞、北歐的廣大地區。在西伯利亞的冰層中,興許還能找到身披長毛的披毛犀、猛獁象。
麻雀,恐怕是我們身邊矗常見的一種野生動物了,可是,您對麻雀了解嗎?至少,我不太了解。真不明白它們怎么會如影隨形地生活在我們身邊,而別的小鳥卻不會。它們的總數有多少,壽命有多長,一家有幾口,麻雀到底是喜歡人,還是討厭人……可至少我感覺,它們來來去去,逍遙自在,遺世獨立,頑強生息,是一幫幸福的小精靈。
大躍進的年代,麻雀險些成為政治運動的犧牲品,因被指定為“四害”之一,欲除之而後快,幸虧有專家提醒毛主席,說麻雀也吃害蟲,不宜消滅,這才用臭蟲頂上,
……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