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沿革
鮮水河斷裂的“前生”是爐霍構造帶,生成於印支期後(距今約2億多年);其在距今幾百萬年時隨著青藏高原地質構造運動重新活動,至今仍強烈活動,成為中國西部重要的地震帶,控制達曲-鮮水河侏倭爐霍段流向和第四系沉積並切割第四系。沿該帶現代地震活動頻繁而強烈,是一條規模宏大的活動斷層。
據四川地震局官網資料,鮮水河地震帶為沿著川滇塊體與巴顏喀拉塊體交界的鮮水河斷裂帶中強以上地震密集分布的帶狀區域。從1700年到2021年,該地震帶共有53次5.0級以上地震記載,其中,6.0-6.9級地震14次;7.0-7.9級地震8次。
曾有學者通過對鮮水河斷裂帶歷史上的多次強震研究發現,該斷裂帶地震分布有以下三個特點:
首先,鮮水河地震帶是四川地震活動的高強度地帶。
其次,鮮水河斷裂帶上的地震活動在整個地震帶上發生不均勻。鮮水河地震帶以道孚為中段呈似“啞鈴”狀,北段甘孜爐霍和南段康定、瀘定分別震源深度較深,7級以上強震均位於北南兩段。從地震活動度值來看,北段略高於南段。中段道孚細頸帶震源較淺,地震活動度值低於南北兩段,為一過渡地帶。
另外,強震在斷裂帶中段往返跳躍遷移是鮮水河斷裂帶地震的一個顯著特點。“根據這一特點,預測該地震帶未來強震發生的地理位置應南遷至康定、瀘定一帶,應引起當地經濟開發和城鎮建設部門的高度關注。”該學者在著作中表示。
地理環境
鮮水河斷裂帶北起甘孜的卡蘇,南至石棉的田灣一帶,中經朱倭、爐霍、道孚、乾寧、康定,最後在瀘定附近與安寧河斷裂帶相接,全長約400公里,大致呈西北—東南走向。
地震歷史
2022年9月5日12時52分,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瀘定縣(北緯29.59度,東經102.08度)發生6.8級地震,震源深度16公里,震中位置位於貢嘎山風景名勝區
海螺溝景區內。
![鮮水河斷裂帶 鮮水河斷裂帶](/img/4/373/EGZzETYllzY1ImY1I2M0EDZjdTY4IDZ4EmM0QGZyUjM5UDM2EmM3QWOmhDZvMWaw9SbvNmLz9mYlNmYu4GZj5yZtl2ai9yL6MHc0RHa.jpg)
鮮水河斷裂帶
據 《四川地震資料彙編》第一、二卷中的四川強震簡目統計,自公元前26年至1981年,四川全省共發生4.7級以上地震274次,其中鮮水河斷裂帶發生約70次,占全省地震的25.5%。同一時期,四川全省共發生7.0級以上強震16次,其中鮮水河斷裂帶發生8次,占全省強震的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