鮧魚目,中藥名。為鮎科動物鮎魚Silurus asotus (Linnaeus)的眼睛。我國除西部高原地區外其他各地均有分布。具有消腫解毒之功效。常用於刺傷中毒水。
基本介紹
- 界:動物界
- 門:脊索動物門
- 綱:魚綱
- 目:鯰形目
- 科:鮎科
- 屬:鮎屬
- 種:鮎魚
- 分布區域:我國除西部高原地區外其他各地均有分布
- 中文學名:鮧魚
- 採收時間:常年均可
- 用量:外用:適量
- 毒性:無毒
入藥部位,性味,歸經,功效,主治,用法用量,採集加工,形態特徵,生長環境,相關論述,附註,
入藥部位
眼睛。
性味
味甘,性平。
歸經
歸肺經。
功效
消腫解毒。
主治
刺傷中毒水。
用法用量
外用:燒灰塗之。
採集加工
常年均可捕撈,捕得後,取其眼睛,鮮用。
形態特徵
體長,頭部扁平,尾部側扁。口寬闊。口裂向上傾斜,下頜突出明顯。上下頜及犁骨上有許多絨狀細齒。須2對。眼小,蓋有透明薄膜,位置接近頭側,無鱗,皮膚富粘液腺,側線上有粘液孔1行。背鰭5,很小。臀鰭77-83,與尾鰭相連。幼小時背側部一般為黃綠色,隨著個體成長體色逐步加深變成黑褐色,額部為灰白色,各鰭灰黑色。
生長環境
棲息於江河、湖泊和水庫,為中下層肉食性魚類,主要食一些小型魚類,我國除西部高原地區外其他各地均有分布。
相關論述
《政和本草》:“治刺傷中毒水,燒鮧魚目灰塗之。”
附註
鯰魚的胸鰭棘及其外包皮膜構成毒器,被刺傷後即感劇痛,創口出血,一般不紅腫。故注意勿被刺傷,藥用時去除有毒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