鮑里斯·尼古拉耶維奇·波諾馬廖夫

鮑里斯·尼古拉耶維奇·波諾馬廖夫

鮑里斯·尼古拉耶維奇·波諾馬廖夫(俄語:Борис Николаевич Пономарев,英語:Boris Nikolaye-vich Ponomarev;1905年1月17日一1995年12月21日),蘇聯黨務活動家、黨史專家。

基本介紹

  • 本名:鮑里斯·尼古拉耶維奇·波諾馬廖夫(俄語:Борис Николаевич Пономарев,英語:Boris Nikolaye-vi)
  • 所處時代:20世紀
  • 民族族群:俄羅斯人 
  • 出生地:莫斯科州-扎萊斯克市
  • 出生日期:1905年1月17日
  • 逝世日期:1995年12月21日
  • 主要作品:《蘇共黨史》(1960年版和1971年—1976年版)、《工人階級的國際革命運動》
人物生平,主要影響,歷史評價,人物榮譽,主要作品,人際關係,

人物生平

鮑里斯·尼古拉耶維奇·波諾馬廖夫生於莫斯科州扎萊斯克市(原屬梁贊州)的職員家庭。
1919年加入俄共(布)和紅軍。蘇俄國內戰爭期間在扎萊斯克市革命軍事委員會工作。1920年起在梁贊州做共青團的工作,曾任共青團組織書記。
1922至1923年任莫斯科“紅色東方”工廠黨委書記,1926年畢業於莫斯科大學。1926年起至1928年任聯共(布)黨中央駐頓巴斯和土庫曼宣傳組織員和副組長。1932年在紅色教授學院畢業後任該院副院長。
1934至1936年任聯共(布)莫斯科州委黨史研究所所長。
1937年至1943年在共產國際執委會工作。1943至1944年任馬恩列學院副院長。
1944年起任聯共(布)中央副部長。1947年至1949年任蘇聯部長會議情報局副局長、局長。1918至1951年任中央某部第一副部長,1954年任蘇共中央對外聯絡部長。
波諾馬廖夫是蘇共十九大為候補中委。1956年2月蘇共二十大當選為中央委員。1958年起連續當選為蘇聯第五至第十一屆最高蘇維埃代表。
1957年任中央國際部部長。1958年當選蘇聯科學院通訊院士。1961年10月起任中央書記。翌年為科學院院士、教授。1964年7月起任最高蘇維埃民族院外交委員會主席。1972年5月起當選為蘇共中央政治局候補委員。
波諾馬廖夫主持編寫黨史教科書,長期負責國際共運方面的工作。經常參加各國共產黨、工人黨以及各種黨派的國際會議和雙邊談判。曾於1956年出席中共八大,1958年7月隨赫魯雪夫訪華,1960年參加布加勒斯特會議,1963年7月參加中蘇兩黨會談,1976年陪同勃列日涅夫參加歐洲29個共產黨在柏林召開的會議,1978年1月率蘇聯最高蘇維埃代表團訪問美國。
戈巴契夫掌權後,在1986年3月的蘇共二十七大上被免職,僅保留中央委員一職。
1995年12月21日,波諾馬廖夫在莫斯科逝世。

主要影響

波諾馬廖夫是赫魯雪夫的“智囊人物”之一。勃列日涅夫上台後,又參與起草許多重要檔案。他被視為蘇聯“修正主義”時期控制和干涉外國黨的政策的執行者。

歷史評價

俄羅斯學者謝爾蓋·謝曼諾夫在《勃列日涅夫傳》中評價:他與豁達的葛羅米柯不同,是個內向、自閉的人。現在關於他的資料匱乏,所以對他生平活動的研究也很少。
中國20世紀80年代出版的《蘇聯人物》認為:他的著作肆意歪曲和編造歷史,販賣修正主義貨色。他是蘇聯資產階級知識分子爬上最高領導集團的典型代表。

人物榮譽

1975年獲社會主義勞動英雄稱號。
1980年1月,波諾馬廖夫在75歲生日時獲蘇聯十月革命勳章、德意志民主共和國卡爾·馬克思勳章、保加利亞格奧爾基·季米特洛夫勳章和捷克斯洛伐克勝利二月勳章。
此外,還曾獲5枚列寧勳章、2枚其他勳章和一些獎章。

主要作品

波諾馬廖夫為蘇共著名的理論家之一。除參與黨務工作外,還從事研究和寫作,寫有一百多篇文章和著作,主要內容是關於蘇共黨史、國際共產主義和工人運動、民族解放運動等問題。曾主持編寫了《蘇共黨史》(1960年版和1971年—1976年版,有中譯本,北京人民1960、上海人民1974)、《工人階級的國際革命運動》等書籍以及蘇共黨史教科書,也是《共產黨人》雜誌的主編。

人際關係

妻子:姓名不詳,猶太人。
侄子:葉甫蓋尼·葉甫謝耶夫,俄羅斯東方學家。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