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鮑嵐
- 國籍:中國
- 職業:教師
- 畢業院校:第四軍醫大學
- 性別:女
人物經歷,研究方向,主要貢獻,獲獎記錄,
人物經歷
1985年畢業於第四軍醫大學空軍醫學專業。
1988年獲碩士學位。
1999年獲博士學位。
1996年任第四軍醫大學空軍醫學系副教授。
1999年任中國科學院神經科學研究所感覺系統研究組副研究員。
2004年任中國科學院生物化學與細胞生物學研究所中科院分子細胞生物學重點實驗室課題組長。
研究方向
鮑嵐博士目前主要從事神經元中蛋白質轉運的分子和細胞機制以及與初級感覺和痛覺調製關係的研究,發現了電壓門控的鈉離子通道內質網駐留及調控機制,揭示了神經肽前體分選入大緻密芯囊泡效率的調控規律,闡明了阿片受體作用的細胞生物學機制,糾正了慢性痛解剖結構基礎的錯誤概念。
受體和離子通道直接感受外界的刺激,在神經元興奮性的調控中起重要作用。受體和離子通道在細胞內的內質網合成後,必須要通過膜泡轉運的方式運輸到神經元胞體和突起的細胞膜上,感受外界的刺激,形成初級感覺,其中也包括痛覺。受體和離子通道在細胞內的分選、運輸和定位是受到精細的調控,如果發生異常會導致初級感覺的異常和疼痛的發生,因此了解調控細胞內受體和離子通道定位和轉運的分子和細胞機制至關重要。
我們套用分子、細胞生物學和行為學的檢測技術研究初級感覺神經元中表達的受體和離子通道的合成和運輸途徑,以及在生理和病理情況(外周神經損傷或外周炎症)下的定位和轉運變化,尋找導致受體和離子通道定位和轉運變化的分子內部信號、外界因子、相互作用蛋白和細胞內介導的信號通路。通過我們的研究,明確不同受體和離子通道的細胞與亞細胞水平分布特徵,建立受體和離子通道轉運途徑和調控的分子和細胞生物學模型,發現對於初級感覺形成和疼痛發生至關重要的受體和離子通道轉運機制。
我們的研究一方面對細胞和神經生物學基本理論有重要意義;另一方面發現一些與痛的發生和發展有關的重要機制和重要分子,對尋找新的鎮痛方案和新藥開發將提供有價值的新線索。
主要貢獻
她近年來承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傑出青年科學基金、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創新研究群體和國家重大科學研究計畫等項目。已在《Neuron》、《PNAS》、《J Cell Sci》、《Traffic》和《J. Biol Chem》等國際學術期刊發表28篇學術論文,1994-2009年論文被他人引用881次。
代表性論文:
- Li L, Wei D, Wang Q, Pan J, Liu R, Zhang X and Bao L. (2012) MEC-17 deficiency leads to reduced α-tubulin acetylation and impaired migration of cortical neurons. J. Neurosci., 32: 12673-12683.
2. Chen XQ, Wang B, Wu C, Pan J, Yuan B, Su YY, Jiang XY, Zhang X and Bao L. (2012) Endosome-mediated retrograde axonal transport of P2X3 receptor signals in primary sensory neurons. Cell Res., 22: 677-696.
3. He SQ, Zhang ZN, Guan JS, Liu HR, Zhao B, Wang HB, Li Q, Yang H, Luo J, Li ZY, Wang Q, Lu YJ, Bao L and Zhang X. (2011) Facilitation of μ-opioid receptor activity by preventing δ-opioid receptor-mediated codegradation. Neuron, 69: 120-131.
4. Li Q, Su YY, Wang H, Li L, Wang Q and Bao L. (2010) Transmembrane segments prevent surface expression of sodium channel Nav1.8 and promote calnexin-dependent channel degradation. J. Biol. Chem., 285: 32977-32987.
5. Liu C, Li Q, Su YY and Bao L (2010) Prostaglandin E2 promotes Nav1.8 trafficking via its intracellular RRR motif through the protein kinase A pathway. Traffic, 11: 405-417.
獲獎記錄
- 2003年獲國家自然科學傑出青年基金資助。
- 曾獲中國人民解放軍科學技術進步一等獎和二等獎各一項、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三等獎一項、上海市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一項,2009年獲上海市科技系統三八紅旗手榮譽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