鮑宏

鮑宏,出生於郯郡(今山東郯城),隋代政治家

基本介紹

  • 本名:鮑宏
  • 所處時代:北齊、北周、隋三朝
  • 出生地:郯郡(今山東郯城)
  • 出生時間:生猝年不詳
  • 去世時間:生猝年不詳
  • 主要作品:《博經》
  • 身份:隋代政治家
  • 記錄:《隋書》
人物介紹,原文,注釋,譯文,

人物介紹

一生經歷北齊、北周、隋三朝。隋代政治家,相關事跡在《隋書》(卷七十七·列傳第六十五·裴政李諤鮑宏)有記載。是古代少有的長壽人,享年九十六歲,一生官運亨通。據傳,他著有《博經》:『用十二棋,六棋白,六棋黑,所擲頭,謂之瓊。』每人六棋,局分十二道,中間橫一空間為水,放魚兩枚。博時先擲采,後行棋。棋到水處則食魚,食一魚得二籌。

原文

鮑宏,字潤身,東海郯人也。父機,以才學知名。事梁,官至治書侍御史。
宏七歲而孤,為兄泉之所愛育。年十二,能屬文,嘗和湘東王繹詩,繹嗟賞不已,引為中記室,遷鎮南府諮議、尚書水部郎,轉通直散騎侍郎。江陵既平,歸於周。
明帝甚禮之,引為麟趾殿學士。累遷遂伯下大夫,與杜子暉聘於陳,謀伐齊也。
陳遂出兵江北以侵齊。帝嘗問宏取齊之策,宏對云:“我強齊弱,勢不相侔。齊主昵近小人,政刑日紊,至尊仁惠慈恕,法令嚴明。事等建瓴,何憂不克。但先皇往日出師洛陽,彼有其備,每不克捷。如臣計者,進兵汾、潞,直掩晉陽,出其不虞,以為上策。”帝從之。及定山東,除少御正,賜爵平遙縣伯,邑六百戶,加上儀同。高祖作相,奉使山南。會王謙舉兵於蜀,路次潼州,為謙將達奚期所執,逼送成都,竟不屈節。謙敗之後,馳傳入京,高祖嘉之,賜以金帶。及受禪,加開府,除利州刺史,進爵為公。轉邛州刺史,秩滿還京。時有尉義臣者,其父崇不從尉迥,後復與突厥戰死,上嘉之,將賜姓為金氏。訪及群下,宏對曰:“昔項伯不同項羽,漢高賜姓劉氏,秦真父能死難,魏武賜姓曹氏。如臣愚見,請賜以皇族。”高祖曰:“善。”因賜義臣姓為楊氏。後授均州刺史,以目疾免,卒於家,時年九十六。初,周武帝敕宏修《皇室譜》一部,分為《帝緒》、《疏屬》、《賜姓》三篇。有集十卷,行於世。

注釋

註:①梁:南北朝時,南朝的梁朝(502—557)。南北朝的南朝是四個朝代宋、齊、梁、陳依次更替。②周:南北朝時,北朝的北周(557—581)。北朝是北魏、東魏與北齊、西魏與北周相更替。③明帝:北周的第二代皇帝宇文毓。④陳:南北朝時,南朝的陳(557—589)。⑤齊,北朝的北齊。⑥高祖:隋文帝楊堅,北周的外戚,公元581年建立隋朝,公元589年完成統一。

譯文

鮑宏,字潤身,東海郯地的人。他的父親鮑機,因為才學而知名。在梁朝效力,官至治書侍御史。鮑宏七歲時就死了父親,被兄長鮑泉之撫養教育。十二歲時,鮑宏就能撰寫文章。曾經寫了一首應和湘東王繹的詩,讓繹讚賞不已,就把它引薦為中記室,升任鎮南府諮議、尚書水部郎,又轉任通直散騎侍郎。梁朝滅亡後,他歸附了北周。周明帝對待他的禮節非常周到,讓他做了麟趾殿學士。又多次升遷就到做了伯下大夫,後來他和杜子暉出使陳朝,協商攻打北齊。陳朝於是出兵長江以北來進攻北齊。北周皇帝曾經詢問鮑宏奪取北齊的策略,鮑宏回答說:“我國強大北齊弱小,力量是不相等的。北齊的皇帝親近小人,政令刑法日漸紊亂,皇上您仁慈寬厚,法令嚴明。凡事都能巨觀把握,還怕有什麼不能攻克。只是先皇往日出兵洛陽,因為對方已經有了防備,所以每次不能取勝。按我的計策,進兵汾、潞,直撲晉陽,出敵意料,這才是上策。”北周皇帝聽從他的計策。等到平定北齊,鮑宏被授予少御正,賜給平遙縣伯的爵位,封邑六百戶,追加為上儀同。楊堅作北周的宰相時,鮑宏奉命出使山南。恰逢王謙從四川起兵,鮑宏途中駐紮在潼州,被王謙手下的將領達奚期抓住,逼迫押送到成都,但鮑宏始終不屈服變節。王謙失敗後,鮑宏駕乘傳車進入京場,楊堅嘉獎他,把一條金帶送給了他。 等到楊堅登基繼承帝位,鮑宏被授開府職,又擔任了利州刺史,進爵成為三公。後轉任邛州刺史,任期滿了回到京城。當時有個叫尉義臣的,他的父親尉崇不聽命尉迥,後來又和突厥人作戰死去,皇上嘉獎他,想賜他姓金。向群下詢問,鮑宏回答說:“過去項伯不跟隨項羽,漢高祖賜他姓劉,秦真父能為魏武帝而死,魏武帝賜他姓曹。依我的愚見,請您賜他皇族的姓氏。”隋高祖說:“好。”於是賜尉義臣姓楊。後來鮑宏被授予均州刺史,因為眼睛生疾病而退休,在家中死去,享年九十六歲。當初,周武帝令鮑宏編修了《皇室譜》一部,共有《帝緒》、《疏屬》、《賜姓》三篇。另有文集十卷,在世上廣為流傳。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