鮑哲南,1970年出生於中國南京,化學家,美國國家工程院院士,史丹福大學化學工程系教授。
1987年鮑哲南考取南京大學化學系;1995年獲得美國芝加哥大學化學系博士學位後進入了貝爾實驗室任職;2001年獲得貝爾實驗室傑出研究人員稱號;2004年進入史丹福大學化學系任教;2007年獲得史丹福大學工程教學女教師優秀獎;2010年底作為創辦人之一的C3Nano公司在美國矽谷成立;2011年獲得影響世界華人大獎;2015年被選為《自然》雜誌年度十大人物;2016年當選美國國家工程院院士;2017年獲得世界傑出女科學家成就獎。
鮑哲南一直致力於化學、材料科學、能源、納米電子學和分子電子學等領域的研究,研究領域涉及能源、有機和高分子半導體材料、感測材料和分子電子器件、納米電子學。
基本介紹
人物經歷,主要成就,科研成就,人才培養,榮譽表彰,社會任職,個人生活,人物評價,
人物經歷
1970年11月,鮑哲南出生於江蘇南京。
1981年,鮑哲南就讀於南京市第十中學(1988年更名為南京市金陵中學)。
1987年,鮑哲南從南京市第十中學畢業,考取南京大學化學系,在學完三年本科基礎課之後移民美國,進入伊利諾伊大學芝加哥分校化學系學習。
1991年,美國芝加哥大學在鮑哲南還沒有獲得本科學位的情況下被破格錄取為該校化學系的公費研究生,她選擇了華裔高分子化學家於魯平作為指導教師。
1995年,鮑哲南在芝加哥大學化學系取得博士學位,畢業她直接進入了貝爾實驗室任職。
2001年,鮑哲南獲得貝爾實驗室傑出研究人員稱號。
2002年,鮑哲南被評為美國化學會女性化學家委員會選為十二名傑出青年科學家之一。
2004年,鮑哲南進入史丹福大學化學系任教。
2009年,鮑哲南獲得皇家化學學會Beilby獎章和獎項。
2010年,鮑哲南作為創辦人之一的C3Nano公司在美國矽谷成立。
2011年,鮑哲南獲得影響世界華人大獎。
2013年,鮑哲南獲得美國化學會創意聚合物化學獎。
2015年,鮑哲南被評為《自然》雜誌年度十大人物。
2016年,鮑哲南當選為美國國家工程院院士。
2017年,鮑哲南獲得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和法國歐萊雅集團聯合頒發的世界傑出女科學家成就獎。
2017年11月,鮑哲南升任史丹福大學化學工程學院院長,是第一個在斯坦福當院長的華人女性。
主要成就
科研成就
- 科研綜述
鮑哲南研究的範圍包括化學、材料科學、能源、納米電子學和分子電子學,有機和高分子半導體材料、感測材料、有機半導體電晶體、有機太陽能電池、電子紙、人工電子皮膚。
- 學術論著
截止到2011年,鮑哲南在英國《自然》、《美國科學院年報》、《美國化學會志》、《先進材料》、《套用物理通訊》等雜誌發表論文300多篇,申請專利60餘項(其中獲準30多項);她在有機薄膜電晶體領域發表的文章在1997-2007年得到2226次引用,在被引用最多的20名作者中排名第4。
2001年12月,鮑哲南參與研究的“單分子層電晶體可控制電路”成果列入美國《科學》雜誌評出的“2001年世界十大科技突破”。
2010年9月,國際學術雜誌《自然材料》公布了鮑哲南和研究小組的成果-一種能夠感知微小壓力的人造皮膚。這種模擬人類皮膚的柔軟塑膠電子感測器件—人工電子皮膚,有望在假肢、機器人、手機和電腦的觸摸式顯示屏、汽車安全和醫療器械等諸多方面獲得套用。
2011年,鮑哲南和團隊研製出了可拉伸太陽能電池,為人工電子皮膚增添了自我發電的新功能。
2015年10月,鮑哲南團隊在《科學》雜誌發表論文,描述了人造皮膚模擬觸覺的機理。
2017年,鮑哲南領導的研究團隊在美國《科學進展》雜誌上指出他們開發出一種導電性和拉伸性俱佳的高分子材料,可用於可拉伸塑膠電極,這種柔性電極可用於可穿戴電子器件。
人才培養
2004年鮑哲南進入史丹福大學任教以後,先後培養了多名博士,並指導博士後的研究工作,其中一些學生的具體信息如下:
再組時間 | 姓名 | 學位 |
---|---|---|
2015-2016 | Ms. Celine S.Y. Liong | 博士 |
2013-2016 | Amanda Nguyen | 博士 |
2011-2016 | Dr. Alex Chortos | 博士 |
2011-2016 | Dr. John To | 博士 |
2010-2015 | Dr. Benjamin Naab | 博士 |
2010-2014 | Dr. Huiliang (Evan) Wang | 博士 |
2009-2014 | Dr. Mallory Hammock | 博士 |
2008-2014 | Dr. Debora Lin | 博士 |
2008-2014 | Dr. Steve Park | 博士 |
2008-2013 | Dr. Benjamin Tee Chee Keong | 博士 |
2008-2013 | Dr. Michael Vosgueritchian | 博士 |
2008-2013 | Dr. Gaurav Giri | 博士 |
2008-2013 | Dr. Ranulfo (Randy) Allen | 博士 |
2007-2015 | Dr. Tae Hoon Lee | 博士 |
2007-2012 | Mr. Olasupo (Ade) Johnson | 博士 |
2007-2012 | Dr. Jin Jeon | 博士 |
2007-2011 | Dr Sangwon Ko | 博士 |
2007-2009 | Dr. Zihong (Bill) Liu | 博士 |
2006-2012 | Dr. Justin Opatkiewicz | 博士 |
2006-2012 | Dr. Sondra Hellstrom | 博士 |
2006-2011 | Dr Yoonyoung Chung | 博士 |
2006-2011 | Dr Ying Jiang | 博士 |
2005-2012 | Dr. Soumendra Barman | 博士 |
2005-2011 | Dr Randy Stoltenberg | 博士 |
2005-2011 | Dr. Jungkyu K. Lee | 博士 |
2005-2011 | Dr. Hangwoo Lee | 博士 |
2005-2010 | Dr. Ajay Virkar | 博士 |
2005-2008 | Dr. Quan Yuan | 博士 |
2004-2010 | Dr. Wechung Maria Wang | 博士 |
09/2004-12/2008 | Dr. Ming Lee Tang | 博士 |
2003-2008 | Dr. Shuhong Liu | 博士 |
2003-2008 | Dr. Colin Reese | 博士 |
2003-2008 | Dr. Mark Roberts | 博士 |
榮譽表彰
時間 | 名稱 | 參考資料 |
---|---|---|
2017年 | 美國化學學會(ACS)套用高分子科學獎 | |
2017年 | 世界傑出女科學家成就獎 | |
2016年 | 美國國家工程院院士 | |
2012年 | 美國科學促進會會士 | |
2011年4月2日 | 影響世界華人大獎 | |
2007年 | 國際光學、光子學、影像學學術組織(SPIE)12名SPIE優秀婦女之一 | |
2007年 | 史丹福大學工程教學女教師優秀獎 | |
2006年 | 斯隆基金會頒發的斯隆研究獎 |
社會任職
任職時間 | 職務名稱 | 來源 |
---|---|---|
2018年- | 未來科學大獎科學委員 | |
2015年- | 《J. Am. Chem. Soc.》國際顧問委員會 | |
2014年-2016年 | 《Chemical Science》副主編 | |
2013年- | 《Advanced Materials》國際編輯諮詢委員 | |
2013年- | 《Advanced Materials》國際編輯顧問委員 | |
2012年- | 《Nanoscale》國際編輯諮詢委員 | |
2012年- | 《Advanced Energy Materials》國際編輯顧問委員 | |
2012年- | 《Chemical Communications》國際編輯諮詢委員 | |
2011年- | 《Nature Asia Materials》國際編輯諮詢委員 | |
2011年- | 《ACS Nano》國際編輯諮詢委員 | |
2010年- | 《LG Display》際顧問委員會 | |
2010年- | 戈登研究會議之有機材料中的電子過程會議主席 | |
2009年-2012年 | 美國國家科學院化學科學技術委員會委員 | |
2009年- 2012年 | 美國化學學會高分子材料科學與工程部執行委員 | |
2009年 -2011年 | 《Synthetic Metals》副主編 | |
2006年-2011年 | 《Chemistry of Materials》國際編輯顧問委員 | |
2006年-2009年 | 塑膠電子基金會科學顧問委員 | |
2004年-2008年 | 《Polymer Review》副主編 | |
2002年- | 《Materials Today》國際編輯諮詢委員 | |
2002年-2002年 | 材料研究會春季會議主席 | |
2001年-2005年 | 《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國際編輯顧問委員 | |
2000年-2006年 | 美國化學學會高分子材料科學與工程系執行委員 |
個人生活
鮑哲南的父親鮑希茂、母親陳慧蘭均是南京大學的教授。鮑哲南的名字是父母起的,哲學的哲,因為父母希望她有智慧,南是南京的南,是她出生的地方。
人物評價
這個星球是美麗的,之所以美麗是因為有數十億不同膚色的人,更加美麗的是那些為人類保持美麗皮膚的默默奉獻的並做出卓越貢獻的科學家。鮑哲楠女士就是一位傑出的代表,她是世界上最美麗的女人。(影響世界華人大獎頒獎詞)
鮑哲南在製造用於柔性薄型顯示器的全塑電晶體的新型高性能有機、高分子半導體材料方面有突出貢獻。(歐萊雅-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