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疃

明天啟二年,藍姓由河南省魯山縣遷居此地建村,取故縣“魯”字以志鄉土,命村名魯疃。1940年前,魯疃分為東魯疃、西魯疃兩村。中間相隔100餘米,其中有一關帝廟。其時,東魯疃有160人。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魯疃
  • 外文名:Lu Tuan
  • 出生:1622年
  • 遷入:系萊陽嵐子前
  • 梁姓:32戶
概況,社會進步,組織建設,

概況

明天啟二年(1622年),藍姓由河南省魯山縣遷居此地建村,取故縣“魯”字以志鄉土,命村名魯疃。1940年前,魯疃分為東魯疃、西魯疃兩村。中間相隔100餘米,其中有一關帝廟。其時,東魯疃有梁姓32戶160人,系萊陽嵐子前遷入;冷姓16戶90人,由下屋莊遷入;初姓12戶60人,由泉水頭村遷居。西魯疃系占山戶,52戶,280人,全為藍姓。1942年,兩村合併為一個行政村。 魯疃位於海陽市西部,地處北緯36°53′,東經120°57′。西與萊陽市高卓村為鄰,東與車格莊接壤,南與望宿村相連。隸屬小紀鎮。 全村轄區總面積4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積113.3公頃,松嵐17.7公頃,蘋果26.7公頃,板栗13.3公頃,大梨13.3公頃,農作物盛產小麥、花生、玉米、大豆、芋頭、蔬菜等。 2002年,全村332戶,993人,有藍、梁、冷、初等姓,均為漢族。

社會進步

文教科技1941年,建魯疃國小,有教師1名,學生40人。1944年,由泉水頭、夾格莊、望宿、古家夼、榆山夼、東、西土堆頭等村,合辦一處中心國小。1946年,學校遷泉水頭村。1952年,有4個年級,2名教師,80名學生。1980年,4個年級,4名教師,130名學生。2000年,魯疃初小有教師2名,學生38人。到2002年,全村考入大中專院校的學生60名,其中博士研究生2名。 人民生活解放前,村民過著衣不遮體,食不飽腹的貧困生活。建國後,人民生活水平逐年提高,由吃粗吃飽到吃細吃好。2002年,村民人均存款2300元,全村有各種運輸車輛210輛,機車80輛,電話155部,彩電200台,電冰櫃30台。 村莊建設解放前,草屋破舊,街道高低不平。全村共有18間瓦房,全為地主富農所有,貧下中農全為破草房。1991年開始,全村統一規劃街道、房屋建設。1994年,拆除舊房21間,整修街道,建起150米長、7米寬的南北大街,長80米、寬7米的東西大街,由村向西修起長約1公里、寬8米的通公路大道。人均住房面積達到26平方米。 集體福利1994年,修建長60米、寬40米的大口井。同年,全村用上電網供電。1995年,修村路和山路約10公里。同年,還清銀行貸款30多萬元;安裝上自來水。1998年建學校、村辦公室33間。2000年進行了電網改造。

組織建設

中共基層組織建設1939年8月,初錫明由姜元德介紹加入中國共產黨,成為魯疃第一名黨員。1941年,初錫明、姜連騰發展了藍翠文、梁吉錄、冷立忠、冷立本等4名黨員,成立了第一個黨小組。1943年8月,于振江來魯疃發展了藍忠賢、藍忠文、藍忠福、藍學英、梁淑雲等5名黨員,並建立了黨支部,藍忠賢任黨支部書記。1945年,又發展了梁丕玉、冷敬合、冷立功、初月美等4名黨員。1949年10月黨員身份公開,全村有17名黨員。2002年,全村有黨小組6個,黨員61人。歷任村黨支部書記有藍忠賢、藍忠福、藍忠國、初汝高、初汝善、梁吉順、冷延明、初玉濤、冷延明、初守國、藍忠令、藍田旭。 基層行政組織建設1941年設村公所。1943年,改稱村政府。1958年,改稱大隊管委會。1968年,改稱大隊革命委員會。1980年,復稱大隊管理委員會。1984年,始稱村民委員會。歷任村行政主要負責人有冷立忠、藍振坤、初錫佳、藍忠佳、梁丕玉、藍忠、藍忠令、冷延明、藍忠民、藍田增、藍明德、藍田旭、初玉濤、藍田旭。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