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永樂年間(1403-1424年),桃林村于姓七世祖仁麟遷來此島建村。其時四面環水,且處桃林村之南,故命村名小南島。清光緒十六年(1890年),取“以魚度日”之義,改稱魯島村。 魯島村位於海陽市西南部,地處東經120°56′、北緯36°38′。東、西、南與辛莊、何家村、卓格莊隔海相望,北與桃林村接壤,隸屬行村鎮。距鎮政府駐地4.5公里。 全村轄區總面積4.4平方公里,海岸線長2.71公里,海拔10米。其中耕地面積46.7公頃,適宜種植的農作物主要有小麥、花生、玉米等。灘涂總面積133公頃,其中有蝦池78個,面積103.5公頃,淺海養殖面積26.7公頃。 2002年,全村330戶,950人。全為于姓,均屬漢族。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魯島村
- 地理位置:山東省海陽市魯島村
- 占地面積:4.4平方公里
- 曾用名:桃林村、小南島
- 耕地面積:46.7公頃
- 海岸線長:2.71公里
- 主要農作物:小麥、花生、玉米
- 灘涂總面積:133公頃
- 民族:漢族
社會進步,組織建設,地圖信息,
社會進步
文教科技1946年,成立魯島國小。1987年,建起校舍18間,設5個年級,學生100多人。1990年,被中共煙臺市委、市政府評為市級花園式學校。學校設施全部配套,教育質量穩步提高。自建國至2002年,由原籍考入大中專院校的學生32人。 人民生活解放前,村民常年人均糧食僅90公斤左右。漁業工具落後,只能靠近海捕撈,過著半年糠菜半年糧的生活。建國後,村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1957年,全村人均口糧130公斤。1975年,人均口糧236公斤,全村總收入15萬元。2002年,全村人均存款1000元,有各種運輸車輛18輛,機車180輛,電話180部,彩電300台,電冰櫃200台,洗衣機30台。 村莊建設解放前,村內街道不整,破爛不堪,以草房為主,人均住房不足6平方米。1987年起,村統一規劃街道和房區,修建南北街8條,中心街寬14米;東西大街2條,寬10米以上;進村路寬10米,長600米;環村路和中心街長1700多米。2002年,人均住房面積36平方米。 集體福利隨著集體經濟的不斷發展壯大,村民的福利逐步提高。1970年,村合作醫療店建立,村民平常用藥藥費報銷50%。1984年,全村用上了電網供電。1985年,全村吃上了自來水。1986年,購16mm電影機1台,自放電影。1987年,新建起市級花園式學校。1988年,安裝200門程控電話,村內打電話免費。1989年開始,對考上大專院校的學生,每人獎500元,中專每人300元;對80歲以上的老黨員,每人每年補助100元;對只有女孩而女孩不在本村的,每人每年補助100元。
組織建設
中共基層組織建設1946年成立黨支部,於登交任黨支部書記。1949年黨員身份公開,全村有黨員9名。自1945年以來,曾有於登交、於永芝、於名瑞、於名柱,於名升、於名伸、於全文、於孟松擔任村黨支部書記。本村黨支部曾連續8年被中共海陽縣委評為先進黨支部。1999-2000年,於孟松連續2年被中共海陽市委評為優秀共產黨員。2002年,全村有黨小組4個,黨員29名。 基層行政組織建設1946年設村政府。1958年,改稱大隊管理委員會。1968年,大隊管理委員會改稱大隊革命委員會。1980年12月,復稱大隊管理委員會。1984年,始稱村民委員會,下設民政、調解、青年、婦女、民兵等組織。曾擔任村主要行政負責人的有於名升、於名高、於名瑞、於永芝、於月文、於德芝、於孟松。1999年5月,於孟松當選為首任直選村委會主任。
地圖信息
地址:煙臺市海陽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