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家溝鎮

魯家溝鎮

甘肅省定西市安定區魯家溝鎮位於定西市區以北35公里處,東接石峽灣、葛家岔,北與會寧縣頭寨鄉毗鄰,西連白碌,南靠巉口鎮,地理位置優越,交通便利,是安定區北部的次中心鎮,是周圍五鄉鎮經濟、文化和交通中心,是以商貿流通和馬鈴薯銷售為主導產業的小城鎮。轄15個行政村,107個村民小組,3911戶14995人。總耕地面積14.4萬畝。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魯家溝鎮
  • 面積:299.1平方公里
  • 農戶:3911戶
  • 人口:14995人
  • 海拔:1654米
  • 年均氣溫:7℃
  • 年降水量:300-400毫米
行政區劃,自然環境,農業資源,名優古蹟,精準扶貧,經濟發展,馬鈴薯產業,草牧業,項目建設,非農產業,社會事業,取得榮譽,文化建設,魯家溝鎮太平村新農村建設紀實,魯家溝鎮將台村新農村建設基本情況,魯家溝鎮南川村新農村建設簡介,

行政區劃

621102105201 121 南川村
621102105202 220 紫雲村
621102105203 220 將台村
621102105204 220 東風村
621102105205 220 小岔口村
621102105206 220 花岔村
621102105207 220 太平村
621102105208 220 大岔村
621102105209 220 三灣村
621102105210 220 山林村
621102105211 220 張溝村
621102105212 220 羅川村
621102105213 220 大灣村
621102105214 220 吊溝村
621102105215 220 御

自然環境

全鎮平均海拔1654米,年平均氣溫7℃,是全區海拔最低氣溫最高的鄉鎮。每年的日照時數為2500小時,光照充足,年溫差大,平均無霜期146天,全年降水量300-400毫米,蒸發量1500毫米以上,蒸發量約是降水量的4倍。總流域面積299.1平方公里。
規模現代化種植規模現代化種植

農業資源

糧食作物主要以小麥、玉米、糜谷、豌豆、扁豆為主,經濟作物以洋芋、胡麻、大蒜、西瓜、藥材為主。

名優古蹟

魯家溝古鎮,歷史悠久,文化燦爛,早在史前就有人類繁衍生息,有區文物保護單位的宋代平西古城遺址和高家門堡遺址。自古以來,商賈雲集,貿易繁榮。

精準扶貧

緊扣“1236”扶貧攻堅行動戰略部署,以脫貧攻堅為統攬,以雙聯行動為載體,以增加貧困民眾收入、減少貧困人口數量為目標,全面落實“八個精準”要求,認真對照整村脫貧20項指標和整戶脫貧11項指標,統籌規劃、全力攻堅、精準施策、強力推進,從基礎設施建設、富民產業、產業結構調整、勞務輸出、社會保障、教育衛生等多方面查漏補缺、彌補短板,實現了3872人穩定脫貧,貧困面下降到9.92%。

經濟發展

“十二五”時期,是魯家溝經濟社會發展最好最快的五年。五年來,面對艱巨的農村改革發展、薄弱的工作基礎和繁重的脫貧攻堅任務,鎮政府在區委、區政府和鎮黨委的正確領導下,在鎮人大的依法監督支持下,團結依靠全鎮廣大民眾,搶抓機遇、攻堅克難,轉變作風、真抓實幹,圓滿完成了“十二五”規劃確定的目標任務,為“十三五”整體脫貧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奠定了堅實基礎。目前,全鎮呈現出經濟社會和諧發展的良好態勢。2015年全鎮農村經濟總收入達到7680萬元,累計存款達到15306萬元,2015年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5895元,是2010年2701元的2.2倍,年均增長24%以上。

馬鈴薯產業

全鎮馬鈴薯產業在政府推動、市場拉動和示範帶動下,種植規模、良種推廣、標準化示範以及調控市場、挖窖貯存等方面有了長足發展。建立了能吸納百家客商的魯家溝洋芋市場,成立了魯家溝洋芋經銷協會,充分利用“金定”、“魯家溝”、“新大坪”三個精品品牌以及“中國馬鈴薯之鄉”的特殊優勢,實施品牌行銷戰略,將魯家溝洋芋全面推向全國,推向市場,增加收入。全鎮年種植馬鈴薯8萬畝以上,馬鈴薯總產量達9萬噸,農民人均從馬鈴薯產業中獲得純收入1200元。2016年積極引進定西馬鈴薯擴繁基地、安定區碩豐馬鈴薯種植等企業在小岔口、南川、將台流轉8000畝地發展規模現代化馬鈴薯種植。
馬鈴薯豐收季馬鈴薯豐收季

草牧業

按照以畜促草、以草帶畜、草畜轉化的發展思路,全鎮完成退耕還林41073畝,荒山工程造林78800畝,大力發展以小尾寒羊為主的舍飼養殖,小群體、大規模的養殖格局已初步形成。全鎮修建標準化圈舍達2300間,小尾寒羊養殖戶累計達2800戶,飼養量達到8100多隻。養雞業充分發揮太平村養雞協會的作用,按照“示範引導,廣泛參與,擴大發展,形成規模”的思路,通過協會“六統一、一幫助”的全程服務,採取農戶自籌、政府協調貸款、項目資金貼息等方式,發展養雞戶64戶,養殖總規模達12萬隻。 同時以太平村為中心,向川區小岔口、南川、將台等村延伸,力爭將魯家溝建成全區“綠色禽蛋長廊”。
秋季覆膜秋季覆膜

項目建設

全面實施項目帶動戰略,確立以項目拉動經濟成長、以項目培育支柱產業、以項目發展社會公益事業、以項目增強發展後勁的理念,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推進項目建設。近 年來,先後實施了將台易地扶貧搬遷項目、中央移民搬遷補助項目、南川20兆瓦光伏發電、南川蔬菜恆溫庫、民祥牧草飼草加工、海闊蔬菜制種育種項目和昌鑫萬隻肉羊養殖場建設等重點項目。為全鎮經濟發展提供有力保障。

非農產業

勞務輸出逐漸形成規模。把勞務輸出作為轉移農村剩餘勞動力,增加農民收入的有效途徑,納入黨委、政府的重要工作日程,使越來越多的人擺脫了土地的束縛,從農業轉向非農產業,從農村轉向城市。全鎮的勞務輸出工作,已基本形成規模,形成產業。目 前,全鎮輸出勞務工3970人,創勞務收入632萬元。隨著洋芋、畜草產業的迅猛發展,帶動了運輸、餐飲、住宿、包裝、分揀等非農產業的快速發展,全鎮農村二、三產業不斷壯大,近 年來共建成私營企業17家,個體工商戶200家,從業人員600多人,實現利稅140萬元,年上繳稅金15.3萬元,非農收入不斷增長,農民收入呈現出多極化增長、多元化發展的趨勢。

社會事業

全鎮現有獨立國中2所,八年制學校1所,完全國小16所,幼稚園1所,村學2所,在校中小學生2983人,在職教職工187人。擁有內科、外科、婦產科、小兒科、五官科、放射科、中醫化驗、注射治療、住院部等多種科室,且醫療設備齊全,中西醫手術治療結合,環境優美的衛生院2所,鎮政府所在地街道有市所屬變電所1所,敬老院1所,除農技站等鎮屬七站八所外,另有郵電所、信用社、派出所等垂直和雙重管理單位。梯田、道路維修等基礎設施建設、計畫生育、精神文明建設、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基層組織建設不斷深入、農業科技、教育、醫療衛生、等各項工作都有了進一步發展。

取得榮譽

近 年來全鎮各項工作多次受到上級黨委、政府的表彰獎勵。被市委命名為“五個好”鄉鎮黨委;被區委評為實施“雙培雙帶”工程先進黨委和基層組織建設二等獎;鎮上先後被列為“市級文明鄉鎮”、“省級小城鎮綜合改革試點鎮”;整體工作連續三年被評為全區二等獎。

文化建設

魯家溝鎮有著豐富的歷史文化遺蹟。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平西城遺址位於安定區魯家溝鎮南川村關川河西岸,系宋代城堡遺址,是2003年7年5日由《甘肅省人民政府關於公布第六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的通知》所公布的“省級文物保護單位”之一。該城遺址保存較為完整,平面略呈長方形,東西長360米,南北長345米,東西牆築有馬面各5個。該城於北宋紹聖四年(1097)六月築成,賜名“平西城”。魯家溝將台村也因元將擴廊帖木兒、明將中山王徐達在此築台點將而得名。前境內有省級文化遺址2處、市級文化遺址1處。
美食文化
魯家溝鎮是享譽省內外的“新大坪”馬鈴薯的主產地,其品質遠超其他縣鄉。魯家溝鎮同時也是畜牧大鎮,所產羊肉肉質滑嫩,鮮香不膻,特別是鮮肉用木炭燒烤之後更是美味可口,獨具特色。2009年10月17日,時任總理溫家寶視察定西市品嘗後更是讚不絕口。“魯家溝烤羊肉”已獲國家專利及商標註冊。所產的大蒜、西瓜遠近聞名。特色多樣的美食助推了農家樂的發展,目前有農家樂13家,具有魯家溝特色的農家樂風情一條街已經初具規模。鎮領導表示,他們將充分利用炭燒羊肉、“新大坪”馬鈴薯、“魯太緣”雞蛋、放養三黃雞、沙地西瓜、沙地大蒜的品牌優勢,實現“一村一品”、“一家一特”的具有特色和品牌的鄉村旅遊發展格局,同時,結合新農村建設規劃、土地利用總體規劃、村鎮建設規劃、生態建設規劃、農村產業發展規劃、旅遊發展總體規劃,編制農家樂發展布局規劃;形成區別於城市旅遊,具有鮮明地域、鄉土特色的農家樂系列產品。通過農家樂的發展,最終實現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農村發展、村容村貌改善、村民生活富裕的發展目標。

魯家溝鎮太平村新農村建設紀實

魯家溝鎮太平村位於定西市區以北40公里處,定靖公路橫貫而過。全村有8個村民小組,459戶1715人。流域面積為34.7平方公里,耕地面積8342畝,人均5.1畝。現已逐步形成了馬鈴薯、畜草、勞務、旱作農業四大支柱產業,四大產業互為依託、互為鏈條,形成了比較穩定的經濟發展鏈。2011年人均純收入4500元。
太平村自然條件艱苦,十年九旱,這裡年降雨量不到200毫米,而年蒸發量卻達到1600毫米。30年前缺水少吃的太平村人赤腳走的是泥土路,吃的是能苦死蛤蟆的苦鹹水,如今,這裡的人一出門就是筆直的柏油馬路,家家戶戶吃上了香甜的自來水,沼氣引進了各家的廚房。太平村率先在全區註冊了“金定”“新大坪”馬鈴薯品牌、申請註冊了“魯太緣”牌小雞蛋商標並通過了農業部產品產地認證、“魯家溝特色烤羊肉已申請到國家專利。太平村也成了全市遠近聞名的蛋雞養殖專業村。曾先後被評為“五個好”村黨支部、“全省農村先進黨支部”、“農業產業化先進單位”、“全國科普惠農興村先進單位”、“全省抗震救災先進集體”等榮譽稱號。
在新農村建設中,太平村按照中央、省、市、區各級提出的“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新農村建設總體要求,以抓基層組織建設為核心,以突出產業建設為主線,以促進農民增收為目標,以村容村貌整治為突破口,以鄉風文明、管理民主為載體,紮實推進新農村建設,各項工作均取得了比較明顯的成效。
一、以農民增收為目標,最佳化經濟結構,實現富民強村
堅持以結構調整為主線,立足資源優勢,發展特色經濟,馬鈴薯、畜草、勞務和現代旱作高效農業發展取得重大突破,有力地推動了農業產業化經營,促進了農民增收。馬鈴薯種植面積由2000年的人均不到0.5畝穩定在現 在的4畝以上,全村面積穩定在5000畝以上,形成了產、銷、供一體化的專業市場,實施品牌行銷戰略,人均從馬鈴薯產業中收入1000元;畜草產業特別是養雞業從無到有,在能人的帶動下,成為支柱產業,由2000年的2戶1400隻發展到現 在的169戶30萬隻,人均從養雞產業中收入1500元;種植全膜雙壟溝玉米3500畝,人均從旱作農業中收入1000元;勞務輸出工作基本形成規模,人均從勞務產業中收入500元。現已逐步形成了馬鈴薯、畜草、勞務、旱作高效農業四大支柱產業,四大產業互為依託、相互推動,形成了比較穩定的經濟發展鏈條。
二、以項目建設為重點,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改善人居環境
牢固樹立項目發展觀,近 年來,在積極爭取上級部門的大力支持下,積極爭取項目,加強基礎設施建設,竭盡全力改善了人居環境。先後籌集資金50多萬元,建成占地面積625平方米,建築面積370平方米、框架二層結構的太平村村級綜合服務樓和前進的太平扶貧開發成果展覽展廳;籌集20多萬元建成養殖協會辦公樓;爭取到70戶、投資158萬元的易地搬遷項目,建成地下排水渠道1200米,完成集中供水主管道2公里,完成二縱三橫三條主幹道2公里;建成投資70萬元的太平村“五保家園”項目;投資22萬元完成成村1公里街道安裝路燈25盞;投資100萬元的太平村環境治理項目,建成年處理能力達5000噸的雞糞無害化處理廠,垃圾集中填埋場1處,投放垃圾箱60個;爭取20多萬元建成健身廣場和燈光球場一處。通過項目的實施,使全村的基礎設施進一步完善,人居環境得到了極大改善。
三、以基層組織建設為核心,為新農村建設提供堅強的組織保障
在新農村建設的過程,十分注重村級基層建設。一是以“創先爭優”活動為契機,切實增強了基層組織的凝聚力和戰鬥力,為加快新農村建設提供強有力的組織保障。二是加強制度建設。規範了村級重大問題決策程式,制定了村社幹部考核、值班制度、村級重大問題、重大財務開支匯報審批和集體決策制度等各項制度。三是注重後備幹部培養。按照“四化”方針和德才兼備的原則,組織實施了後備幹部儲備工程,儲備了一批村級後備幹部隊伍。四是重視發揮老幹部、老黨員作用。堅持定期通報情況、參加重大活動、走訪慰問等制度,經常召開老幹部座談會,不定期走訪慰問貧困黨員。有力地提高了基層組織的凝聚力、戰鬥力和創造力,增強了黨員幹部服務“三農”的能力,使之成為推進新農村建設的強勁動力。
太平人民在村黨總支部的帶領下,沐浴著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春風,太平人讓夢想變為現實。如今,當你走進太平村,乾淨整潔的農家院落,寬敞明亮的鄉村民居,錯落有致的雞舍羊棚,到處是一派新農村的美好景象!

魯家溝鎮將台村新農村建設基本情況

將台村位於定西市區以北30公里,距鎮區5公里處,定靖公路穿境而過,交通方便,信息靈通,屬半山半川區村,全村現有8個村民小組,320戶1200人,總流域面積15.68平方公里,總耕地8050畝,人均6.7畝,現有承包林地6435畝,退耕還林2576畝。
將台新農村建設投入資金50萬元。該項目在實施中,緊緊圍繞農業增效、農民增收、整村穩定解決溫飽的奮鬥目標,以建立“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社會主義新農村為目標,以產業開發為依託,以畜牧養殖為切入點,以科技扶貧為動力,以提高農民生活水平為根本目的。
乾旱少雨是制約農業生產的最大因素,村兩委班子結合村情,大力發展馬鈴薯、畜草、旱作高效年農業三大產業,今 年,馬鈴薯的種植面積達5800畝,人均4畝,其中新大坪種植面積達2977畝,所占種植面積的51.33%,農民人均從馬鈴薯中增收1000元。二是畜草產業抓住扶貧開發整村推進項目的實施,種植優質牧草1000畝,發展小尾寒羊養殖戶120戶,修建標準化羊舍120間,小尾寒羊養殖規模達700多隻,發展養牛戶70戶,修建標準化牛舍70座,養牛140頭,新建沼氣池50座,走“以草定畜、以畜促草、草畜並進”的路子。三是依託“雙培雙帶”工程示範點,以馬鈴薯銷售為切入點,吸引外商,代辦、分揀、包裝、餐飲等非農產業快速發展,組織培訓農民技術員500人(次),民眾收入逐年增加。四是環境整治項目有序推進。以改善農村環境質量、保障生態環境安全為目標,以大力發展清潔生產和循環經濟為切入點,以飲用水安全為重點,加強鎮村污染防治,加快農村環保基礎設施建設,加大生活污染與農業污染控制的力度,保護好各類自然資源和生態環境。農業環境污染加劇的趨勢得到基本控制,農村人居環境有較明顯的改善。

魯家溝鎮南川村新農村建設簡介

川村是魯家溝鎮政府所在地,位於定西市區以北35公里處,定靖公路橫貫而過,距隴海鐵路、寶蘭複線、巉柳高速公路及312國道僅15公里,交通條件十分便利。全村下轄12個社(居民點),包括10個川區社,2個山區社,共有農戶528戶1903人,1006個勞動力,占總人數的53%。全村流域面積28.17平方公里,總耕地面積8600畝,人均占有耕地4.53畝。全村平均海拔1700米,年平均氣溫7℃,全年降雨量不足300mm,年蒸發量高達1500mm以上。2011年人均純收入3100元。曾先後獲得基層優秀黨組織、區級文明村等榮譽稱號。
隨著新農村建設的逐步深入開展,村內的黨組織得到了一定的考驗和實戰經驗,黨員隊伍也在其中得到了相應的壯大。全村村民在村兩委正確領導下,村整體經濟實力得到穩步提高,村民生活水平得了到整體改善、農村環境整治項目得到了全面提升。
近兩年來,南川村整體經濟實力穩步提升,村民收入迅速增長顯著。同時新農村建設引人注目,道路四通八達,家家戶戶用上了自來水,電視、電話入戶率基本上達100%,村莊環境整治走向深入,村容村貌煥然一新。村兩委班子成員,工作能力較強,富有活力,按照“穩定、發展、創新、和諧”的思路,紮實做好各項工作。相信在鎮黨委政府的領導和全體村民的不懈努力下,南川村的各項事業一定會取得更大的成績。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