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全村國土面積10665平方公里,海拔2400米,年平均氣溫12℃,年降水量1200毫米,適合種植
玉米、
土豆等農作物。全村耕地面積417畝,人均耕地0.5 畝,林地 8310畝。今年全村經 濟總收入217.5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985元,農民收入主要以養殖為主。
自然資源
全村有耕地總面積417.00畝,人均耕地 0.50 畝,主要種植玉米、土豆等作物;擁有林地 8,310.00 畝,荒山荒地 750.00 畝,其他面積 1,188.00 畝。有鉛、
鋅等資源。
基礎設施
截止今年底,該村已實現通水、通電、通路、通電話,無路燈。全村有128戶通自來水,有81戶飲用井水,有209戶還存在飲水困難或水質未達標(占農戶總數的100 %)。有195戶通電,擁有電視機農戶54戶;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行動電話的農戶數64戶,其中擁有行動電話農戶數29戶。
該村到銅都鎮道路為土路;進村道路為 土路 路面;距離最近的車站45.00公里,距離集貿市場 45.00公里。全村共擁有汽車 1 輛,機車 5 輛。全村耕地有效灌溉面積為 100.00 畝。
到今年底,全村建有沼氣池農戶 22 戶;已完成“一池三改”(改廚、改廁、改廄)的農戶22 戶。全村有 3 個自然村已通自來水;有4個自然村已通電;有2個自然村已通路
,有5個自然村已通電話。有 5 個自然村還存在飲水困難或水質未達標。該村農戶住房以土木結構住房為主,其中有 6 戶居住磚混結構住房;有 4 戶居住磚木結構住房;有 178 戶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還有 21 戶居住於其他結構的住房。
農村經濟
該村今年
農村經濟總收入 194.2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 37.5 萬元,占總收入的19%;畜牧業收入 101.7萬元,占總收入的52% ,第二、三產業收入 55萬元,占總收入的28.3%;
工資性收入 25 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 1585元,農民收入以畜牧業等為主。全村外出務工收入 25 萬元,其中,常年外出務工人數30人,在省內務工 20人,到省外務工 10人。
特色產業
該村的主要產業為畜牧業,主要銷售往 縣內,該村目前計畫大力發展果樹、藥材 產業。
人口衛生
該村現有農戶 209 戶,共鄉村人口 858 人,其中男性 449人,女性 409 人。其中農業人口 858 人,勞動力 542 人。該村以漢族為主,其中 壯族1 人, 苗族 1人。到今年底,全村參加農村
社會養老保險 6 人(人員名單附後);參加農村合作醫療 685人(人員名單附後),;享受低保 132 人(人員名單附後)。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村衛生所和鄉(鎮)衛生院,衛生所面積為 60 平方米,有鄉村醫生 2 人,該村距離鄉(鎮)衛生院 45 公里。人畜混居的農戶 10 戶,占農戶總數的5%。
村務公開
該村到今年底,該村已簽定農業承包契約 210 份。已建立了農村公益事業建設“一事一議”制度 ,其中,一事一議籌勞 542.00 元(勞均 1 元)。農村財
務管理實行 委託管理,定期開展村務公開 ,並成立了民主理財小組 ,主要以黑板報方式公開。
基層組織
該村建有黨支部 1 個,下設 2 個黨小組,共有黨員27 人,其中男黨員 26人、女黨員1人。
村委會由 支書、主任、副主任組成,下設 7 個村民小組。
團支部 1 個,共有團員 7 人。
人文地理
駐地魯戛箐,在銅都鎮人民政府駐地東北方45公里。以駐地得名。解放前屬會澤縣碧谷鄉。解放後屬會澤縣第五區(新村區)新田鄉,1956年屬東川礦區碧谷鄉。1958年屬東川市。1959年屬碧穀人民公社,1962年屬新田人民公社。1965年屬碧穀人民公社,設魯戛箐大隊
。1984年5月改大隊為鄉,屬碧谷區公所。1988年1月改設村公所,屬碧谷鎮。2005年6月鄉鎮合併,屬銅都鎮。
新農村建設
今年以來,按照省委、省政府和各地建設
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實施方案,積極組織、開展新農村建設的項目、規劃。內容包括生產發展、村容村貌整治、農民增收、鄉風文明、民主管理等方面。
發展重點
該村目前存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是:基礎設施差,抗災能力弱,加之生存條件惡劣,海拔高度2400米,民眾還是很貧窮。
該村今後的發展思路和重點是:重點引進企業,開採磷、鉛、鋅礦產,其次發展養殖業。
地圖信息
地址:昆明市東川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