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六自然村

魯六自然村,隸屬於雲南省昆明市尋甸回族彝族自治縣甸沙鄉魯六村,地處甸沙鄉西南邊,距甸沙鄉政府所在地10.8公里,到鄉道路為土路,交通不方便,距尋甸縣39公里。東鄰甸沙村委會,南鄰海尾村委會,西鄰治租村委會,北鄰紅果村委會。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魯六自然村
  • 行政區類別:自然村
  • 所屬地區:雲南省昆明市尋甸回族彝族自治縣甸沙鄉魯六村
地理位置,自然資源,基礎設施,農村經濟,特色產業,人口衛生,文化教育,村務公開,基層組織,人文地理,新農村建設,指導思想,思路目標,

地理位置

魯六村

自然資源

全村有耕地總面積5652畝(其中:旱地 5652 畝),人均耕地 2.41 畝,主要種植洋芋、玉米、蕎子、油菜籽等作物;擁有林地 19806 畝,水面面積 411 畝,其他面積 16656 畝。

基礎設施

截止2008年底,該村已實現水、電、路、電視、電話五通,無路燈。全村有 183 戶通自來水,有 441 戶還存在飲水困難或水質未達標(占農戶總數的68.1 %)。有648戶通電,擁有電視機農戶 277 戶(分別占農戶總數的 100%和42.8%);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行動電話的農戶數 107 戶,其中擁有行動電話農戶數 100 戶(分別占總數的15.4%和 93.5%)。
該村到鄉道路為土路;進村道路為土路;村內主幹道為未硬化的路面;距離最近的車站 10.8 公里,距離集貿市場 10.8 公里。全村共擁有汽車 1 輛,機車 26 輛。
全村有 4 個自然村已通自來水;有 10 個自然村已通電;有1 0個自然村已通路;有 10 個自然村已通電視;有 10 個自然村已通電話;有6個自然村還存在飲水困難或水質未達標。該村農戶住房以土木結構住房為主,其中有 2 戶居住磚混結構住房;有 9 戶居住磚木結構住房;有 634戶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還有 3 戶居住於其他結構的住房。

農村經濟

該村2008年農村經濟總收入470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388萬元,畜牧業收入49萬元,(其中,年內出欄肉豬 2190 頭,肉牛 346 頭,肉羊 1745 頭);第二、三產業收入 11 萬元,工資性收入 9.8 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1008 元,農民收入以 種植業、養殖業為主。全村外出務工收入 9.8 萬元,其中,常年外出務工人數 98 人(占勞動力的 6 %),在省內務工 80 人,到省外務工 18 人。

特色產業

該村的主要產業為種植業-油菜籽,主要銷售往縣內。2008年主產業全村銷售總收入179.24 萬元,占農村經濟總收入38.1%。該村計畫大力發展核桃產業。

人口衛生

該村現有農戶 648戶,共有鄉村人口 2346 人,其中男性 1260 人,女性 1086 人。其中農業人口 2346 人,勞動力 1650 人。漢族366人占總人口的16%。到2007年底,全村參加農村合作醫療 23456人,參合率100%;參加農村社會養老保險 3 人,享受低保 53 人。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村衛生所和鄉衛生院,衛生所面積為 60 平方米,有鄉村醫生 1 人,該村距離鄉衛生院 10.8 公里。該村人畜混居的農戶 58 戶,占農戶總數的 9 %。

文化教育

該村建有國小 4 所,校舍建築面積 1288 平方米,擁有教師 12 人,距離甸沙中學10.8 公里。整個行政村農村義務教育在校學生346 人,其中小學生314 人,中學生32 人。

村務公開

該村到2007年底,已簽定農業承包契約 576 份,農村土地承包面積 6023.8 畝,已建立了一事一議制度,一事一議籌勞 1622 個(勞均 1 個)。年末有固定資產 379 萬元,農村財務管理實行自行管理,定期開展村務公開 ,並成立了民主理財小組 ,主要以貼上公告方式公開。

基層組織

該村建有黨支部 1 個,下設 4 個黨小組,共有黨員53 人,少數民族黨員 37 人,其中男黨員 43人、女黨員 10 人。該村黨支部2000年被評為 “五好”先進黨支部,2000年被評為 “五好”先進黨支部,2003年被評為“人口和計畫生育先進集體”,2006年被評為“先進黨支部”。
村委會由支書、主任、副主任組成,下設 9 個村民小組。
該村建有團支部 1 個,共有團員 42 人。

人文地理

該村現有農戶648戶,共有鄉村人口2346人,其中男性1260人,女性1086 人。其中農業人口2346 人,勞動力1650 人。該村以彝族為主(是漢族、彝族混居地),其中彝族1980人,占總人口的84%。漢族366人,占總人口的16%。
這裡的人民,勤勞善良,誠實純樸,熱情好客,和睦相處,村風民風較好。

新農村建設

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是農村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根本,是貫徹落實十六屆五中全會精神,以科學發展觀總攬全局,著眼長遠的歷史選擇,是我國現代化進程中的重大歷史任務。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創建計畫如下:

指導思想

堅持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充分依靠民眾,注重實效,因地制宜,分類指導,協調推進農村經濟、政治、文化、社會和黨的建設,建設生產發展、生活富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社會主義新農村。

思路目標

以創建小康村、文明村、和諧村為目標,以農業特色優質化、道路房屋整潔化、村風民俗化和團結互助和諧化為途徑,進一步聚集力量、整合資源、發揮優勢、挖掘潛力、整體推進。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