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公廟村位於山東省臨沂市費縣溫涼河東岸,建設路北側,因村南有座魯公廟而得名。後來進行城區改造,現在稱魯公社區。分為北區、南區、東區。全村共670戶,1929人。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魯公廟村
- 所屬地區:山東省臨沂市費縣
- 電話區號:0539
- 郵政區碼:273400
- 地理位置:溫涼河東岸
- 人口:1929人
顏魯公廟原在費縣方城鎮諸滿村,北宋元祐六年(1091年),費縣知縣楊元永過諸滿村時,看到魯公祠低矮破舊,遂向沂州府報告,請求上奏朝廷,重新修建,以供後人瞻仰祭祀。朝廷批准後,顏真卿第十一世孫顏安判祝再上自家籌資,在費縣城東 河畔買地80畝重建。
遷建後的魯公廟,正殿3間,祀顏真卿、顏杲卿二人神位,雕塑金身,峨冠博帶,笑腳栩栩如生。廟院之前,豎立一幢高六尺五寸,寬屑匪立重三尺三寸的龜馱碑,碑陽由鄧 篆額《唐魯郡顏文忠公新廟記》,曹輔撰文,秦觀書丹。碑陰為米芾撰書《魯公仙真記》,院內遍植松柏,春秋兩季祭祀。院內一幅“國士無雙雙國士,忠臣不二二忠臣”的楹聯,對仗工整。民多龍後歷經金、元、明三代戰亂,魯公廟不斷修復。清康熙三十九年(1700年),費縣知縣朱約將魯公廟改為“雙忠祠”,但當地仍稱魯公廟。魯公廟碑毀於“文革”時期,1997年,以縣文管所所存碑文拓片寒白鴉複製新碑,立於原地。
魯公廟建成後,店艱循僅有少數看廟人在附近居住,管理廟產、耕種土地。因此地緊靠縣城,後遷此定居的人不斷增多。至明永樂年間墊霸臭地,形成居民村落,稱魯公廟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