魚遊春水春暮

《魚遊春水春暮》是明代抗清民族英雄夏完淳的一首詞。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魚遊春水春暮
  • 作者:夏完淳
  • 創作年代:明代
  • 作品體裁:詞
作品原文,創作背景,作品賞析,

作品原文

離愁心上住。卷盡重簾推不去。簾前青草,又送一番愁句。
鳳樓人遠簫如夢,鴛枕詩成機不語。兩地相思,半林煙樹。
猶憶那回去路。暗浴雙鷗催晚渡。天涯幾度書回,又逢春暮。
流鶯已為啼鵑妒,蝴蝶更禁絲雨誤。十二時中,情懷無數。

創作背景

夏完淳是一位早期成熟的有為青年。生不逢時,處於國破家亡、異族入侵的戰亂時代。他十五歲隨父親和老師起兵抗清,十七歲從容就義,成為歷史上有名的民族英雄。同時他又是一位著名的文學家,他的詩詞慷慨悽厲,充滿強烈的民族意識;但在寫作風格上,則善於運用委婉寄託的筆法,通過寫景、寫情,來抒發積壓在內心深處的苦悶與悲憤。他的這首詞,從表面上看,是在寫暮春時節,男女兩地相思之情;但從“流鶯”二句看,卻透露出家國淪亡、盛時難再的時代悲局。
賀新輝主編,清詞鑑賞辭典 圖文修訂版,北京燕山出版社,2006.09,第386頁

作品賞析

這首詞題作“春暮”,亦寫閨愁。愁本無形跡可尋,而使之有形有跡,如人如物。它在“心上住”,不肯離開,“卷盡重簾”,放之出而不出,復“推”之去而不去,真是頑固無賴。愁的人格化,生動表現出閨中人為離愁所困擾而無可奈何的心理活動。時已春暮,“青草”殷勤,將春以慰愁人,殊不知這樣反而勾起閨中人春將歸去、美人遲暮的情思,使之又添“一番愁緒”。寫情幽婉曲折。以下寫愁緒的具體起因。“鳳樓人遠”用秦穆公時蕭史、弄玉在鳳台吹簫引鳳,乘鳳飛去的美麗神話傳說;“人遠”、“如夢”是反用其意,彼有美滿的姻緣,已則惟有離別的缺憾。“鴛錦詩成”,用晉蘇蕙織錦為迴文詩寄夫的事典;“機不語”謂停止織錦,不聞機聲,一片寂靜,相思更苦,所謂“此時無聲勝有聲”(唐白居易《琵琶行》)也。離人天各一方,企足遙望,視線為“煙樹”所遮,只見一面,不見另一面,故曰“半林”。欲見而難見,似見而非見,其情愈苦,詞人洵為寫情妙手。
下片起始二句回憶別時情景。“晚”字點明時間,“催”字指出離別的匆促,“暗浴雙鷗”,雌雄戲水,反襯人不如鳥。七字寫目前之景如畫,而畫筆難到。以下再拉回到目前情事。別來所思之人曾幾度來書,差慰相思,但也增添了期盼,春即歸去,卻不見魚雁;無信固然令人神傷,有信若間斷,更增憂愁。“天涯”二句敘事平平,而寓幽微情思。接寫暮春景致,而情也轉急。“流鶯”即黃鶯,又名黃鸝、黃鳥、倉庚,鳴聲滑亮悅耳。“啼鵑”,即杜鵑,又名杜宇、子規,鳴聲哀厲,自夜達旦,離別之人厭聞之。二鳥皆鳴於三四月間,而此刻杜鵑叫得正歡,觸人淒楚,卻稀聞黃鳥好音,這對獨棲空房遠思夫婿的少婦來說,真是不祥之兆。春天本是“留連戲蝶時時舞”(唐杜甫《江畔獨步尋花》其六)的季節,可現在細雨霏霏,如絲如縷,蝴蝶雙翅沾濕,扇撲不起。蝴蝶象徵男女情愛,今為“絲雨”所誤,也委實堪憂。此二句隱含前途黯淡、時局阽危的徵象,夫妻相見殊難逆料,女主人心情愈加沉重,愁腸百結而終於不解。古人計時,劃晝夜為十二等分不言晝夜而標數字,猶言分分秒秒。“情懷”指懷念之情,與首句“離愁”暗接遙應。結句戛然而止,如弦絕帛裂,作者讀者俱為之心碎矣。此亦完淳揣想其妻秦篆閨思之詞。二人伉儷情篤,于山河破碎風雨如晦中愈見深摯,又帶悲劇的色彩。詞的格調明秀�婉,幽細蘊藉,草木禽蟲,事事物物,皆具情致,故寫哀情也透發出一種活潑潑的天機,未嘗刻意摹擬宋人,而有自家聲調,得詞家本色。(夏鹹淳)
上海辭書出版社文學鑑賞辭典編纂中心編,元明清詞三百首鑑賞辭典 文通版,上海辭書出版社,2017.04,第213頁
名家點評
【說明】
這首閨情詞寄寓著作者對妻子的深切懷念。“住”“推”“送”等字頓使無形無知的離愁變得有情有意。以“半林煙樹”喻相思的深重。這種比喻手法歷來有之,可以�強藝術感染力。如“若問閒愁都幾許?一川菸草,滿城風絮,梅子黃時雨。”(宋・賀鑄《青玉案・橫塘路》)“流鶯”二句,隱喻當時世道的邪惡。
張璋,劉卓英,明詞三百首,百花文藝出版社,2018.05,第331頁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