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鬼之師SAS

魔鬼之師SAS

《魔鬼之師SAS》一書,是著名探險家麥可·阿舍先生以特種作戰歷史為主題所出版的第三本專著。通過對官方解密檔案的研究、梳理歷次行動親歷老兵的回憶、並綜合第22SAS團歷史學家的最新研究成果,還原了在北非與西歐反法西斯戰場所開展敵後軍事行動之全貌。釐清了二戰後興起的一系列極端組織基於惡意中傷第22SAS之動機而編造出來,並經過西方媒體不遺餘力的誇大宣傳進而變得眾所周知的一系列謠言。真實還原出二戰及之後歷代英國特種部隊軍人的心理肖像。

1941年是英國特種空降兵部隊(Special Air Service)成立之年。當時,它在佩戴著將官肩章、參謀領章的大人物盤算之中,不過是一個注定短命、注定一事無成的“噱頭”。哪怕全軍覆沒也無關痛癢,甚至沒有資格成為英國陸軍戰鬥序列的一部分。正相反,經過三名一度不得志的青年軍官,一群蔑視權威、久經沙場的老兵們的苦心經營,它在三年後成為一項優質軍事資產、盟國乃至敵對陣營爭相效仿的對象。

基本介紹

  • 書名:魔鬼之師SAS
  • 作者:麥可·阿舍
  • 原版名稱:The Regiment: The Real Story of the SAS
  • 譯者:朱振國
  • ISBN:9787567558144
  • 類別:軍事
  • 頁數:451
  • 定價:58.00元
  • 出版社: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7-4
  • 裝幀:平裝
  • 開本:16開
主要內容,編輯推薦,媒體評論,作者簡介,目錄,精彩書摘,

主要內容

它神出鬼沒,視死如歸,以奇襲般的戰術和閃電般的行動令敵人聞風喪膽;它是世界上第一支正規的特種作戰力量,是所有現代特種部隊的楷模;它戰鬥力極強,能在短時間內準確高效地完成任務。它就是世界上最令人生畏的特種部隊——SAS。
從二戰中的反法西斯游擊作戰,到20世紀五六十年代的反恐作戰,再到八九十年代的傳統作戰,SAS一次次完成了不可能的行動和任務,鑄就了一個個不可戰勝的傳奇。本書重現SAS在最輝煌的半個世紀裡一系列著名行動背後的驚險細節,以及鑄就傳奇的真實故事。

編輯推薦

1、《荒野求生》主角貝爾·格里爾斯曾服役的英國特種部隊SAS首度披露真實故事。
2、本書涵蓋英國特種空降兵部隊自成立起50年間的作戰紀實歷史,是關於SAS最可信賴的權威版本。
3、著名軍事作家、探險家麥可·阿舍通過對官方解密檔案的研究、梳理歷次行動親歷老兵的回憶,並綜合第22SAS團歷史學家的最新研究成果,還原了在北非與西歐反法西斯戰場所開展敵後軍事行動之全貌。
4、真實還原出二戰及之後歷代英國特種部隊軍人的心理肖像。
5、暢銷書《美國特種部隊》譯者朱振國新作。

媒體評論

這本書展現了SAS驚人的勇氣和令人震驚的忍耐力。麥可·阿舍敘述流暢,大大小小的轟炸襲擊和戰役,在他的筆下有極強的畫面感。這是關於SAS最可信賴的權威版本,沒有書比它更棒。
——英國《星期日電訊報》
擁有嚴密的細節,絕對忠於真實。麥可·阿舍以批評的視角,來描述他深入研究的SAS內部管理體系和其獨特的個性。
——英國《先驅報》

作者簡介

【英】麥可·阿舍(Michael Asher)
麥可·阿舍畢業於英國利茲大學,曾先後在傘兵團和SAS服役。英國皇家文學學會會員,出色的探險家,曾在沒有後援的情況下,完成了人類第一次僅通過騎駱駝、步行,由西向東穿越撒哈拉沙漠的壯舉——總里程達到了4500英里。
麥可·阿舍共出版18部作品,代表作有《布拉沃二零巡邏隊的真相》《目標隆美爾:英國人刺殺希特勒最優秀將軍的故事》等

目錄

前言
序幕
第一部
北非(1941-1943)
第二部
歐洲(1943-1945)
第三部
小規模戰爭與革命戰爭(1947-1980)
第四部
黑色區域作戰行動與綠色區域作戰行動(1980-1991)
尾聲
注釋

精彩書摘

整個小組分成若干個小團體,通過不同的路線離開赫里福德,前往坐落於首都郊區比肯斯菲爾德的陸軍語言學校匯合。“(戰術)突發性是成功的關鍵,”費爾韋瑟回憶道,“……而我也從未打算要讓媒體知曉SAS正在前往倫敦的途中……我一度擔心陸虎“攬勝”越野車會被記者發現……但我們還是成功調動了整個小組,並且沒有發生任何差錯。” 到了午夜時分,他們已經在奧爾巴尼街附近的攝政公園營區設立了戰術總部。彼得·德·拉·比利艾爾在當天下午花費了大部分時間出席在內閣緊急應變小組舉行的緊急會議,與會的有內政大臣維利·懷特洛。後者當時確信,這次“圍攻”將以一場大屠殺收場。英國首相瑪格麗特·柴契爾則明確表示,儘管她期待警方通過長期談判,最終以和平手段解決本次事件,但這些恐怖分子還是違反了英國法律,絕無讓他們逍遙法外的可能。彼得·德·拉·比利艾爾相信,這些阿拉伯人絕不會投降,因為他們絕不會讓自己“丟面子”,並承受此舉可能對他們事業造成的損害。
麥克·羅斯正悄無聲息地對普林斯蓋特周圍展開一次偵察,尋找一處靠近目標的前進待命區域——在當時的術語中被稱作“堅固支撐點”。大使館本身是一片式樣相仿的排屋中的一個單元——一幢堅固的維多利亞時代早期的聯排住宅建築,它坐落在與主要通道肯辛頓路平行的一條支路上。公路以一個角度平緩的下坡經過了位於公路左側阿爾伯特音樂廳的圓形大堂,以及位於右側的肯辛頓宮和聖·瑪麗·阿博特教堂,然後與繁華的肯辛頓商業街匯合。公路的另一側是有多片草坪、湖泊以及楓樹成蔭的海德公園,那裡的樹葉尚未長全。不過羅斯認為,既然大使館正立面窗戶的視野穿越肯辛頓路後正對著公園,那裡可以成為狙擊手們完美的隱蔽地點。相較它從外面看來,“堅固支撐點”本身的體量要更大。它始建於19世紀50年代,高4層,共有54間房間,它的正立麵點綴著柱廊、巨大的上下推拉窗和裝飾華麗的陽台。
羅斯最終選擇了位於隔壁14-15號的“英國皇家全科醫師學會”,作為小組的待命區域。他們可以通過一條隱蔽的小道進入該學院:首先通過若干個公寓,然後穿越一座花園,最後進入一條地下通道。他明白,讓SAS軍人在隱秘條件下行進至關重要。不僅僅是為了自身的安全,同樣也是為了防止新聞媒體的窺探。當時至少有三台電視攝像設備被安放在大使館附近,而羅斯最不想要的結果就是讓恐怖分子們通過看電視了解到SAS的行動。
5月1日凌晨,紅組的24名成員帶著他們的裝備,乘坐從艾維斯租車公司租來的汽車抵達了待命區域。他們通過那條隱蔽小徑偷偷溜進了醫學院。兩個小時後在前進待命區域安頓下來,並且開始穿戴裝備,為可能展開的突擊做準備。
SAS在這一階段有兩套方案,一套用來應對猝髮狀況,另一套則是在完成準備後的蓄意進攻。“倉促方案要求的是速度和隱秘,”費爾韋瑟說道:“一旦人質在最初幾個小時內面臨迫切危險,就展開這套方案。這一方案可能會涉及到正面進攻。” 只要可以避免,沒有人想要採用倉促方案。它將意味著,是在對情況一無所知的狀態下投入戰鬥,沒有可靠的情報,沒有詳盡了解目標區域的房間布局。根據估算,倉促方案的傷亡率可以高達90%。
第二套的蓄意方案,則需要收集詳盡的情報。“我們需要了解那裡有幾間房間,”費爾韋瑟說明道,“共有多少層,建築的布局,我們能否沿著陽台進入建築?我們能否登上屋頂,內部的照明情況如何?各道房門打開的方向……然後我們需要知道有多少人在裡面,有多少名恐怖分子,他們的身份,他們攜帶了何種武器,他們的訴求,這一張清單長得沒有止境。” 每當獲得了新的情報,兩種方案都要持續不斷地進行修訂。
該小組的情報支隊,由喬·“S”中士負責管理,他們早已經開始構建“堅固支撐點”的模型。很快“S”中士向小組做初步情況簡報,包含大致的建築布局,以及6名恐怖分子的面部照片。“我們花費了大量的時間來研究這些照片,以便在突入目標後能分辨出好人和壞人,”霍斯福爾回憶道,“……一次辨別錯誤,就可能導致自己槍擊一名人質,或者在猶豫不決間遭到恐怖分子的槍擊。”
“誤殺一名人質”是“特殊項目”小組需要竭力避免的情況。他們在位於赫里福德的被稱作“殺戮房屋”的近距離戰鬥靶場,已經日復一日的展開過人質救援訓練。他們的首選武器是赫克勒·科赫公司生產的MP-5 9毫米口徑衝鋒鎗,SAS射手可以在5米距離外,不用準星、照門瞄準的情況下打出一個三發點射,並能把彈著點控制在一個直徑為10厘米的圓環之內。特殊項目小組不斷演練,直到這種武器成為自己肢體的延伸部分。他們在殺戮房屋內一遍又一遍的操練,需要立即分辨出恐怖分子假人與人質假人,然後用一個圓周公算偏差值(縮寫CEP)不超過4英寸(約合10厘米)的點射擊中恐怖分子假人的頭部。他們也會動用真人扮演人質,反覆排練不同的場景,每個小組都會輪流扮演“人質”的角色。
“寶塔”組員穿著的“黑色(區域作戰行動)裝備” 全重15公斤左右,這是為了反恐怖任務專門設計的。它包括一套北約標準的帶有活性碳吸附襯裡的制式核生化三防服,另附一個兜帽和一具SR-6型防毒面具。他們曾經要求用“諾梅克斯”(NOMEX)纖維製作的聯身防火服,然而卻被告知這種服裝過於昂貴。所以他們穿著普通的黑色聯身工作服作為替代品 ,配套的防彈護甲中包括一套可以阻止高速彈丸的“創傷硬板”。日常演習期間,“特殊項目”小組成員中只有寥寥幾人願意佩戴“創傷硬板”,不過現在每個人都在設法替自己搞到一塊。根據霍斯福爾的評論,這種裝備“就像木馬拉屎一般稀罕”。
“防破片”的背心外面套著一件小羊皮質地的多用途背心,上面縫著各種口袋,它們的尺寸可容納一對俗稱“閃光彈”的眩暈手榴彈和一塊“炮傷敷料”。一條皮質腰帶上配掛了一個口袋,可容納三個MP-5的30發彈匣和一個快速拔槍皮套,皮套里放置一把9毫米口徑白朗寧自動手槍,手槍配有一個特製的20發容量加長彈匣。他們還要攜帶個人無線電設備,包括耳機和一具喉式麥克風,無線電已經調到公用頻率,每個人都能收聽到其他成員之間的通話。
SAS軍人穿戴上“黑色裝備”之後,外形更接近《星球大戰》史詩系列影片中的外星人,而不是地球上的常備軍人——這不是巧合。“達斯·維德”風格的裝備是一種心理武器,回歸到了迷彩偽裝盛行之前的年代,當時的思路是:軍裝的作用在於恐嚇敵人。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