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姓名:魏菲
- 別名:魏飛
- 國籍:中國
- 民族:回族
- 出生地:寧夏、吳忠市
- 職業:歌唱家
- 畢業院校:中央民族大學聲樂系
- 宗教信仰:伊斯蘭教
- 主要成就:2005年全國50名當代青年歌唱家
- 代表作品:《海風陣陣愁煞人》(歌劇《紅珊瑚》選段
個人履歷,魏菲父母,從藝經歷,藝術成就,媒體報導,
個人履歷
魏菲 中央民族樂團,國家二級演員。原名魏飛,吳忠市古城鄉人,畢業於中央民族大學聲樂系。
現為中央民族樂團歌唱演員,樂團歌隊黨支部組織委員,國家二級演員,中國音樂家協會會員。曾多次參加央視春節晚會,赴港、台、東南亞和歐美等國家參加大型演出,多次回到寧夏參與大型慶典和歡慶晚會,被港、台媒體捧為明星,廣西媒體稱她為:“來自塞北江南的‘劉三姐’”。
2005年,被中國音樂家協會選為全國50名當代青年歌唱家之一。
在大學期間,曾代表寧夏電視台參加全國“中華之最”演唱會,推出了回族歌曲《歌一樣的撒麗曼》,好評如潮。
參加第四屆“中國少數民族藝術孔雀杯聲樂大獎賽”,榮獲三等獎。
1998年參加全國“哈爾濱之夏”音樂比賽,榮獲二等獎。
1999年,她演唱的《海風陣陣愁煞人》(歌劇《紅珊瑚》選段),被選入“中國音樂欣賞教育系列聲樂作品選”,面向全國各高等院校發行。
魏菲父母
魏菲的父親魏存任,曾在自治區體育局工作,母親馬秀蘭是本市勞動就業培訓中心的退休教師。
父母都曾是教師出身,喜歡文藝,“文革”中都參加過文宣隊,自編自演,是人稱“夫妻雙雙一對紅”的文藝標兵。
在魏菲很小的時候,母親發現女兒的嗓音很好,就注重培養她唱歌。從魏菲上國小四年級的那個寒冷的冬天起,父母每天早晨5點鐘就帶她去靈武園藝場的果林去練唱。
日出前的冬夜,寒風刺骨,幼小的魏菲凍的手腳冰涼,渾身直打顫,但她始終堅持刻苦練習。寒來暑往,一直沒有間斷。時間長了,魏菲的練唱聲也成了工人們起床的“鬧鐘”。
12歲時,她參加了國小的歌唱比賽,一首《紅梅贊》,博得了全校師生的熱烈掌聲,表現出明顯的演唱潛質,母親更加緊了對魏菲演唱的嚴格訓練。
魏菲國中畢業後,以全區第一名的成績考入寧夏藝術學校聲樂班。在藝校,她的學習成績十分出色,屢屢受到學校和老師的表揚,年年獲得一等獎學金,成為學校建校以來第一位入黨的學生,還擔任了校團支部書記。1986年7月,魏菲從寧夏藝校畢業,被分配到寧夏歌舞團工作。一年後,母親鼓勵魏菲進京參加考試。為了堅定女兒必勝的信心,她讓魏菲向單位辭職,斷絕後路,赴京背水一戰。當時,有很多人認為,魏菲的母親太傻,放著下海不成回頭就是岸的把握事不乾,偏要砸掉“鐵飯碗”隻身去北京冒險。
魏菲在母親的陪同下到了北京。同期前來報名的考生就有270多名。魏菲一看這陣勢,不由的捏著母親的衣角瑟瑟發抖,母親安慰她不要緊張。
結果,魏菲以總分第一名的成績考入中央民族大學聲樂系。同時,魏菲報考的中央音樂學院也給魏菲寄來了錄取通知書,兩個院校都是國家最高藝術學府,該何去何從?魏菲說,“最終,我選擇了中央民族學院聲樂系,一是出於自己是回族,生活便利,二是從小就熱愛民族歌曲,想把家鄉的民族歌曲唱響全國”。
從藝經歷
魏菲雖然離開寧夏去北京上學,但她在寧夏就曾演唱《歌一樣的撒麗曼》初登螢屏,給寧夏的藝術家和文藝單位留下了深刻的影響,一旦遇有演唱匯演,就會想到魏菲。
1988年,全國18省市歌曲大匯串,寧夏電視台邀請她回來參加演唱,魏菲唱了一首《尕妹子彈起金口弦》,受到了一致好評。1990年,又應邀代表寧夏電視台參加全國“中華之最”演唱會,再次演唱《歌一樣的撒麗曼》,好評如潮。
大學四年里,魏菲得到彭佩文和吳坤霞等知名聲樂教授很好的教育和指導,獲得十分優秀的成績,成為學院學生會文藝部的副部長。
1991年,魏菲大學畢業,以綜合測評4年總分連續第一的成績,爭取到班裡唯一留京指標,被選拔到中央民族樂團擔任專業歌手。
有不少人認為,做一名歌手,既出人頭地又大把賺錢,名利雙收。其實,投身歌壇,就意味著拼搏與競爭。歌壇老將的地位和實力不容忽視,
而新人慾露頭角,更要承受一次次受挫的的壓力和痛苦的心理煎熬。魏菲說,說起來也讓人辛酸。在京的最初幾年,128元的月薪,要拿出120元租房,而且僅能租一間8平米的房子。唱一首新歌,請老師指導、買伴奏帶、支付詞曲的使用費、服裝費等等就得投入上萬元。而她一窮二白,只得選一些老歌曲演唱,以減少費用支出。
因而,成名和獲獎的幾率就相應大打折扣,藝術成就處於遲滯狀態。經濟上的窘境,迫使她租了一間鄰街房,做起了洗滌化妝品的生意。魏菲在痛苦掙扎中感覺到自己的藝術生命在走向末路。
遠在吳忠工作的母親得知女兒的境況後,千里迢迢趕到北京,一氣之下毀了魏菲的生意攤,拿出為兒子結婚準備的積蓄,支持女兒繼續發展。
魏菲拗不過歌的魔力,更難辜負親人對她寄予的深切期望。為了加快提高藝術水平,她拜中央音樂學院金鐵林和馬秋華教授為師,馬秋華十分喜愛魏菲,在很多場合都誇讚她是一個熱情實在的好學生。
有一次,馬秋華在練歌房給魏菲教唱難度很大的藝術歌曲《梅娘曲》,恰好金鐵林從門口經過,聽到了魏菲的歌聲,他走進琴房問馬秋華:“剛才是她在唱歌嗎?”當得知是魏菲演唱時,說了聲:“進步很大。”
就接過了馬秋華的鋼琴認真的教了起來。事後,馬秋華開玩笑的對丈夫金鐵林說:“怎么?我費這么大的心勁,你‘摘果’啊?”這件事,還成為了文藝界的一大笑談。
魏菲是聲樂科班出身,但聲樂屆強手林立,和魏菲一起從師金鐵林的就有宋祖英等一些實力很強的歌手。魏菲知道,受過專業訓練雖具有優勢,而要在歌唱的道路上立足,還必須拼搏努力。
為此,她加緊鑽研古今中外音樂理論,請教名家名師,努力將各種聲樂理論與技巧融會貫通,形成自己的演唱風格和實力。
同時,積極參加各種演唱會和比賽,與“百鳥”爭鳴,爭取最佳成績,在歌壇立足。儘管魏菲的演唱道路總是波折不斷,但她紮實的藝術功底,還是引起了一些專家的好評和重視。1995年,中央電視台為慶祝國際統計大會舉辦的《華夏風情》大型專場文藝晚會,魏菲擔任《五哥放羊》的獨唱,受到國際友人的高度讚揚與好評。
1997年是魏菲演唱事業進程中,大大出彩的一年。當年4月,她參加了第四屆全國少數民族藝術孔雀聲樂大獎賽,歷經初賽、複賽,憑藉深厚的演唱功力,從300多名選手中脫穎而出,在南寧市舉行的現場決賽中獲得民族唱法三等獎。
一時間,魏菲在聲樂節名聲大噪。多家媒體對這位從寧夏升起的新歌星給予了高度關注,競相進行了追蹤報導。同期,她在南寧應邀參加了廣西國際民歌節的演出,期間受到廣西電視台的專題採訪及轉播,《中國民族畫報》記者也及時對她進行了採訪,當年的該報第8期刊登了魏菲獲獎的報導和參賽劇照。
當年7月,國家文化部、廣電部主辦的 “慶祝香港回歸祖國大型晚會”,魏菲以她百靈鳥般的歌喉,贏得在場觀眾熱烈的掌聲。1998年,魏菲的演唱水平更加精進,在全國“哈爾濱之夏”和北京"大中杯"比賽中,均榮獲二等獎。
藝術成就
魏菲具有深厚的民歌演唱功底和藝術技巧,歌聲高亢而清澈,嘹亮而空靈,圓潤而甜美,具有獨特的演唱藝術風格。她不僅能嫻熟的演唱"花兒"及各民族民歌,而且在演唱難度較大的作品時,都能達到聲情並茂、心聲交融的和諧與完美,藝術功底頗為深厚,被專家稱為回族"花兒"歌壇上的"百靈鳥"。
到1998年。魏菲以《歌一樣的撒麗曼》、《祖國處處是咱回族的家》,《寧夏川好地方》等富有地方民族特色的歌曲,確立了自己獨具特色的演唱風格,不僅在歌唱界立足,而且成為一名觀眾認可、喜歡的歌唱家。
1999年初,魏菲演唱的《紅珊瑚》選段《海風陣陣愁煞人》被國家選入“音樂欣賞教育系列聲樂作品選”,製作成盒帶及CD光碟,作為聲樂教材向全國各大中專學校發行。
同年,在歡迎菲律賓及泰國友人的專場演出中,魏菲演唱的《趕性靈》、《龍舟調》等優秀經典歌曲,深受海外友人的歡迎和好評。
2001年魏菲隨中國民族聲樂合唱團赴台參加台北市傳統藝術節的演出,她在開幕式音樂會《遠方的客人》中擔任獨唱、領唱,甜潤優美、親和溫馨的演唱,不僅使觀眾為之動情,也讓台胞感受到來自寧夏的清新之風。
台北《世界論壇報》李南棣副社長激動的親自對魏菲作了專題採訪,在該報發表了題為"寧夏姑娘魏菲不虛此行倍感溫馨"的文章。
多年來,魏菲多次赴台灣、香港、東南亞和歐美國家的演出,多次參加文化部、中央、北京、寧夏等電視台等舉辦的大型文藝、春節晚會,深受觀眾喜愛,獲得許多詞曲作家高度的評價。受到新聞媒體的高度讚譽,被港台媒體捧為“明星”,隨著歌聲的廣泛傳播,魏菲名揚海內外。
媒體報導
雖然登上過義大利的歌劇院,雖然參加過中央電視台的春節聯歡晚會,參加過人民大會堂《百年小平》大型演出,但是在寧夏歌舞團《愛我寧夏》的排練現場,魏菲認真地像個新手,謙虛地像個小學生。
“我沿著絲綢的路標走近你的楊柳岸,我追著飄香的季風進了你的紅果園,掀開你金黃的蓋頭,看你綠洲的錦緞,一曲牧羊的花兒飄過我的賀蘭山……”
這是她在晚會上為家鄉觀眾奉獻的歌曲——《塞上家園》,她一遍遍唱著這首由國內著名詞曲作家車行和戚建波為寧夏創作的新歌,實現著自己多年來希望通過歌聲把寧夏、把家鄉推向全國、推向世界的夢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