鬣鹿(學名:Rusa timorensis)又名爪哇鹿,體長83~110 cm厘米,尾長10~12厘米,體重74~160千克。頭、耳較小,眼睛大。四肢較長,蹄小。尾巴細。體毛粗糙。夏天的毛是褐色,腹部是白色;冬毛比夏毛略淺。雄性有角,叉角的主幹分出兩個叉。生活於熱帶潮濕的密林中,常棲息於靠近水源的地方。結成小群在一起生活,清晨和傍晚活動頻繁,且有一定的活動範圍。行動敏捷、謹慎,跑得較快,喜歡洗浴,善於游泳。每胎產1仔。幼仔身上有斑點。哺乳約2個月,1~2歲性成熟。壽命為12~14年。分布於巴厘島,伊里安查亞 ,爪哇,加里曼丹 。
基本介紹
外形特徵,棲息環境,生活習性,分布範圍,繁殖方式,亞種分化,保護級別,
外形特徵
鬣鹿比印度花鹿大,但身上無白斑。體長83~110厘米,體重74~60千克。雄性大於雌性。雄鹿通常重達152千克,而雌性體重約74千克。雄鹿有七弦琴形的三叉鹿角,叉角的主幹分出兩個叉,角重約2.5千克。耳圓潤廣闊,眼睛大。和其他鹿科動物相比,顯得腿比較短粗,蹄小。尾巴細。體毛粗糙。夏天的毛是褐色,腹部是白色;冬毛比夏毛略淺。
棲息環境
鬣鹿棲息於熱帶陸地生物群落,森林,灌木林,落葉闊葉林,人工林和草原,在東南亞的島嶼。它們喜歡在森林的邊緣活動。
生活習性
生活於熱帶潮濕的密林中,常棲息於靠近水源的地方。結成小群在一起生活,清晨和傍晚活動頻繁,且有一定的活動範圍。行動敏捷、謹慎,跑得較快,喜歡洗浴,善於游泳。在交配季節,雄性用草和樹枝裝飾自己的鹿角吸引雌性並恐嚇競爭對手。在一年中的大部分時間雄性和雌性分開居住,只有在交配季節才會生活在一起。幼鹿與它們的母親一同生活,直到它們達到性成熟。
分布範圍
分布於巴厘島,伊里安查亞 ,爪哇群島,加里曼丹群島,小巽他群島,馬魯古,蘇拉威西島 。
鬣鹿分布圖

引進:澳大利亞,模里西斯,新喀里多尼亞,紐西蘭,巴布亞紐幾內亞,東帝汶。
繁殖方式
鬣鹿像其他鹿種,是一夫多妻制的交配系統,雄性通過競爭獲得交配權。繁殖季每年一次。七月至九月是繁殖高峰。孕期為8個月,每胎產1仔。幼仔身上有斑點。哺乳6至8個月,性成熟年齡18至24個月,壽命為15~20年。
亞種分化
中文名稱 | 拉丁學名 | |
---|---|---|
1. | Rusa timorensis djonga | |
2. | Rusa timorensis floresiensis | |
3. | Rusa timorensis macassaricus | |
4. | Rusa timorensis moluccensis | |
5. | Rusa timorensis renschi | |
6. | Rusa timorensis russa | |
7. | Rusa timorensis timorensis |
保護級別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ver 3.1 2008年瀕危物種紅色名錄——易危(VU)。
註:鬣鹿圖冊全部圖片網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