鬃林鴨

鬃林鴨

鬃林鴨(學名:Chenonetta jubata)為雁形目鴨科的鳥類。不喜戲水。雌雄羽色極其容易分辨,雄性鬃林鴨的頭部顏色呈現深棕色,頭背有著像駿馬一般的長條黑色鬃毛,胸部則是黑白相間的美麗羽毛;雌性鬃林鴨的眼睛上下有白色眼紋。

是素食鳥類,主要以水生植物為食。棲息於江河、湖泊、水塘、河口、海灣、沼澤等各類水域。喜集群,常集成數百隻的大群活動。飛行敏捷有力。分布於澳大利亞塔斯馬尼亞島,在澳洲的公園或是植物園多有人工養殖。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鬃林鴨
  • 拉丁學名:Chenonetta jubata
  • 別稱:澳洲林鴨、澳大利亞林鴨、鬃鴨
  • :動物界
  • 脊索動物門
  • 亞門脊椎動物亞門
  • 鳥綱
  • 亞綱今鳥亞綱
  • 雁形目
  • 鴨科
  • :鬃林鴨屬
  • :鬃林鴨
  • 命名者及年代:Latham, 1801
  • 英文名稱:Australian Wood Duck
  • 英文名稱:Maned Duck
形態特徵,棲息環境,生活習性,繁殖方式,分布範圍,亞種分化,種群現狀,保護等級,

形態特徵

鬃林鴨身長44-56厘米,翼展78-80厘米,雄雁體重815克,雌雁體重800克。鬃林鴨是鬃林鴨屬(Chenonetta)的唯一的成員。該物種命名是因為雄鴨在繁殖期時,後腦勺的羽毛豎起有鬃毛一樣的外觀。
鬃林鴨體態豐腴,相對其他鴨類有較長的小腿,粗短的鳥喙。兩性並不相同,雄鴨順著脖子後面有一簇黑褐色羽毛,在飛行時可以看至翼下面有黑色,灰色,綠色和白色。胸部有斑紋,體羽淺灰色,背部、腹部和尾巴黑色。鴨喙黑色,腿和腳暗灰色。雌鴨的頭部及頸部灰色,眼睛上下有白色眼紋。有斑駁的胸部。總體色為灰褐色。鴨喙、腿和腳是黑灰色。在灰色翅膀是雄鴨和雌鴨分別有黑色和白色的翼鏡。喙部的顏色也不一樣,雄鴨色深近黑色,雌鴨色淺近灰色。

棲息環境

棲息於江河、湖泊、水塘、河口、海灣、沼澤等各類水域,一般避免密集的森林地區,尤其喜歡生活在濕地的邊緣、沼澤或林地沼澤。
鬃林鴨

生活習性

喜集群,常集成數百隻的大群活動。飛行敏捷有力,兩翼鼓動快而且聲響很大,頭向前伸直,常成直線或‘V’,字隊形。在水面起飛甚為靈巧,有時沖天直上,有時扇動兩翅在水面掠過一段距離後才從水中升起。游泳亦很好,但在陸地上行走時顯得有些笨拙。
鬃林鴨
在澳大利亞的很多公園、小河邊的草地上,都可以看到這種鴨子。這是一種喜歡群居的動物,一發現就是一大群,很難錯過;而且這種鴨子不太怕人,一旦有人投餵食物,就會馬上主動跑過來,和人類關係頗為和諧。
鬃林鴨更多時間活躍於陸地,其行為更象是鵝。喜歡放牧的土地,並在淺水處生活。雖然游泳能力極強,但很少戲水。主要以植物性食物為主,特別是水生植物種子和嫩葉,常常可以看到它們拔食青草的畫面。有時也到附近農田覓食收穫後散落在地上的穀粒。其他季節除吃植物性食物外,也吃螺、甲殼類、軟體動物、水生昆蟲和其他小型無脊椎動物。覓食主要在水邊淺水處。多在清晨和黃昏有時晚上和白天亦覓食。每日覓食時間較長。休息多在水邊地上或沙洲和湖中小島上。

繁殖方式

鬃林鴨在北半球的繁殖季節開始於4月中旬,並可能持續到6月。通常營巢於水域岸邊,築巢在大樹上的天然樹洞中,喜歡利用舊巢,如無干擾或巢未被破壞,常被多年利用。巢內放有少許樹木屑和樹韌皮纖維,開始產卵後雌鳥從自己身上拔下大量絨羽放於巢內。每窩產卵8-12枚,奶油色。孵化期28-34天。在57天時可以飛行。其後小鴨通常還要由親鳥還引領並哺育二周。
鬃林鴨

分布範圍

鬃林鴨分布於澳大利亞塔斯馬尼亞島,以東部地區最多。鬃林鴨在澳洲的公園或是植物園多有人工養殖,是澳洲的特有種。
原產地:澳大利亞。旅鳥:紐西蘭、巴布亞紐幾內亞。
鬃林鴨分布圖鬃林鴨分布圖

亞種分化

單一物種,無亞種。
鬃林鴨

種群現狀

該物種分布範圍較廣,不接近物種生存的脆弱瀕危臨界值標準(分布區域或波動範圍小於20000平方公里,棲息地質量,種群規模,分布區域碎片化),種群數量趨勢穩定,因此被評價為無生存危機的物種。
鬃林鴨

保護等級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 2013年瀕危物種紅色名錄ver 3.1——低危(LC)。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