䯼--上髟下狄,音dí(狄)。䯼髻從宋代的特髻、冠子發展而來,是明代已婚婦女的主要首服,多用銀絲、金絲或馬尾、篾絲、頭髮等編成(也有用紙或織物做的),外面通常覆以黑紗,形似圓錐,罩住頭頂的髮髻。䯼髻上插戴有各式首飾,稱為頭面。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髟狄
- 性質:名詞
- 朝代:宋
- 來源:金瓶梅
一套標準的䯼髻頭面有:戴在正中的分心、戴在底部的鈿兒、戴在頂部的挑心、戴在後部的滿冠、分心左右的草蟲簪、兩側的金花頭銀腳簪、戴在鬢邊的掩鬢等,這些簪子插在䯼髻上,可以起到固定的作用。後來的䯼髻也發展出類似金冠的造型,因此也有把䯼髻稱作“冠兒”的,《金瓶梅》中有大量關於䯼髻和各種首飾的描寫,是研究明代女性首服的重要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