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陽作品集之10:漢宮名媛王昭君(上下冊)》主要內容:王昭君是蜚聲史簡的歷史人物,也是歷代文人學者不斷吟詠,情有獨鐘的傳奇女子。作者高陽通過縝密的歷史考證,再現了漢宮內爾虞我詐、形形色色的內幕。真實演繹了昭君入宮後,周遭和時世的風雲萬變,直至她最後為家為國出塞——“一去紫台連朔漠,獨留青冢向黃昏”的千古絕唱躍然紙上。坎坷的身世背後是叵測的人心,榮華富貴的煙雲之後是一個伶仃女子此恨綿綿的心靈寫照。高陽用飽蘸深情的筆墨書寫了一個女人大寫的“命運”。聲聲委婉,字字珠璣。
基本介紹
- 書名:高陽作品集之10:漢宮名媛王昭君
- 出版社:團結出版社
- 頁數:524頁
- 開本:16
- 作者:高陽
- 出版日期:2005年11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9787801309358
基本介紹,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圖書目錄,文摘,序言,
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
《高陽作品集之10:漢宮名媛王昭君(上下冊)》的作者高陽的筆下,不乏鮮明的人物——無論是可歌可泣的主人公,還是那些在歷史舞台上早已灰飛煙滅的角色,都會帶給你一種活生生的感覺。緹縈是中國孝道的典範,卻對當下的現實社會構成了強烈的諷刺。她是漢代名醫淳于意的女兒。在父親為奸人所害、身陷囹圄之際,她不畏艱辛一路照顧為押解送京的父親,到了京城更是犯蹕為父請罪。其行為動搖了苛酷的制度,昏庸的官府以及天下人冷漠的心。
作者簡介
高陽(1922—1992年),本名許晏駢,字雁冰,浙江人。出身於錢塘望族。1962年發表第一部歷史小說《李娃》,一鳴驚人。《慈禧全傳》、《紅頂商人》、《胡雪岩》。“紅樓夢斷”系列等使他成為當代知名度最高的歷史小說家之一,讀者遍及全球華人世界。高陽的歷史小說注重歷史氛圍的真實,又擅編故事,論者稱其”擅長工筆白描,注重墨色五彩,旨在傳神,寫人物時抓住特徵,寥寥數語,境界全出”。一生著作凡九十餘部,約105冊。
圖書目錄
代序:半壺酒一春秋/高陽其人其事其作
漢宮名媛王昭君
01 秭歸選秀
02 初入長安
03 掖庭內幕
04 畫像風波
05 呼韓邪進京
06 冊封“寧胡長公主”
07 後宮驚艷
08 追捕毛延壽
09 姊妹情深
10 韓文代嫁
11 智捉毛延壽
12 毛延壽背叛
13 冊封明妃
14 趙美之死
15 烽煙再起
16 匡衡出關
17 昭君賜死
18 打入冷宮
19 各施詭計
20 皇帝夜探昭君
21 深明大義
22 誓師匈奴
23 韓文見駕
24 智騙毛延壽
25 毛延壽中計
26 石顯納寵
27 昭君辭行
28 面見太后求懿旨
29 匡衡用計保平安
30 大義出塞
附:漢代名媛緹縈
01 淳于意師出陽慶
02 阿文闖禍被逐師門
03 緹縈阿文私定終身
04 不事權貴惹禍上身
05 徒弟為師四處奔走
06 陽虛侯奉命進京
07 淳于意被捕入獄
08 緊急時刻朱文現身
09 孝女伴父進京
10 各路遊俠勇相助
11 忠心衛媼染重恙
12 鄒哲智出奇策
13 緹縈捨身救父
附錄一:高陽大事年表
附錄二:高陽作品表
漢宮名媛王昭君
01 秭歸選秀
02 初入長安
03 掖庭內幕
04 畫像風波
05 呼韓邪進京
06 冊封“寧胡長公主”
07 後宮驚艷
08 追捕毛延壽
09 姊妹情深
10 韓文代嫁
11 智捉毛延壽
12 毛延壽背叛
13 冊封明妃
14 趙美之死
15 烽煙再起
16 匡衡出關
17 昭君賜死
18 打入冷宮
19 各施詭計
20 皇帝夜探昭君
21 深明大義
22 誓師匈奴
23 韓文見駕
24 智騙毛延壽
25 毛延壽中計
26 石顯納寵
27 昭君辭行
28 面見太后求懿旨
29 匡衡用計保平安
30 大義出塞
附:漢代名媛緹縈
01 淳于意師出陽慶
02 阿文闖禍被逐師門
03 緹縈阿文私定終身
04 不事權貴惹禍上身
05 徒弟為師四處奔走
06 陽虛侯奉命進京
07 淳于意被捕入獄
08 緊急時刻朱文現身
09 孝女伴父進京
10 各路遊俠勇相助
11 忠心衛媼染重恙
12 鄒哲智出奇策
13 緹縈捨身救父
附錄一:高陽大事年表
附錄二:高陽作品表
文摘
04畫像風波
拈鬮第一個拈到,畫卻不必第一個先畫。昭君為了眾目所集,不免難堪,直到近午時分,方到掖庭大廳。
其時毛延壽剛替一個叫孟玉的畫好像。本來是平庸的姿色,只為送了一份重禮,毛延壽著意描寫,眼睛小了改大,眉毛粗了改細,嘴唇厚了改薄,卻又配搭得十分勻稱,因而連孟玉自己都不認得自己了。
“怎么樣?”毛延壽指著畫幅,得意地問。
“太好了!毛司務,畫得真好。”孟玉喜逐顏開,笑得眼睛眯成兩條縫,“我真不知道該怎么說了!”
“你應該說,我是你的重生父母。”
“重生父母?”孟玉愕然,笑容不自覺地收斂了,“這是什麼話?”
“什麼話?丹青古‘畫’!孟玉,我給了你一張漂亮臉蛋兒,豈不是你的重生父母?”
“啐!”孟玉惱了,沉下臉來罵道,“狗嘴吐不出象牙!真該拔你的毛。”
毛延壽嘴皮子一向刻薄,而臉皮很厚。挨了罵,依然不以為意。抬眼一看,發現昭君,隨即呼名招手,讓她對面坐下。
毛延壽目光炯炯地端詳了好半天,蹺著大拇指說:“名不虛傳,果然是罕見的國色。”
昭君記著林采的告誡,“謙受益,滿招損”,隨即欠一欠身子答說:“不敢當。”
“當之無愧!依我看,豈僅秭歸第一,真是天下第一美人。”
“毛司務在取笑了。”
“奉旨畫像,何敢玩笑?”毛延壽突然一本正經地說,“請把頭抬起來些。”
“是!”
“略帶些笑容。”昭君放鬆了臉上的肌肉,唇角微綻,隨即出現了極自然的微笑。毛延壽聚精會神地凝視了一會,方始在絹上著墨。
“老夫畫人先畫鼻”他一面畫,一面朗聲說道,“天子看人先看圖。”
這話讓林采聽到了,不免替昭君擔心。因為這是暗示他的筆底,可以決定昭君的榮辱。圖像不佳,天子就不必看人了!
“總算完工了!王昭君,你看!”
聽他的話,昭君便有意外之感,居然肯以圖相示,倒要細看一看。等他將圖倒轉過來時,意外之感更甚,不由得喜滋滋回頭招一招手:“大姐,你們來看。”
三姐妹一齊奔到昭君身後,四雙眼睛,都為毛延壽的畫筆所吸引住了。絹本上的昭君,風姿絕世,栩栩如生,尤其是撲面有股生動秀逸之氣,是畫家之畫,非匠人之筆。
“二妹,你該謝謝毛司務才是!”
“是!”昭君心誠悅服地盈盈下拜,“多謝毛司務彩筆傳神。”
“豈敢,豈敢!”毛延壽還著禮說,“這是老夫生平得意之作。一呈御覽,必蒙寵召。可喜,可賀!”
昭君不便答言,只是矜持地微笑著。林采便替她交代了兩句門面話,方始高高興興地相偕離去。
到了晚上,大家又聚集在昭君室中,談論白天畫像之事。
林采自道在自己被畫的那好半天工夫,是在受罪。因為她一直在擔心,怕毛延壽會將昭君畫得不堪入目,一顆心就像熱鍋上的螞蟻那樣,不能安寧。
韓文的感想不同。“我心裡一直在想,”她說,“如果毛延壽敢將二姐畫成一個醜八怪,我非一口唾沫吐在他臉上不可!”
“大概毛延壽也知道三姐潑辣,”趙美開玩笑地說,“所以不敢那樣子卑鄙。”
“話說回來,世上是非難定!多說毛延壽如何如何,看起來人言亦不可盡信。”林采停了一下又說,“只不知二妹這幅像,呈到御前,會怎么樣?”
“那還不是可想而知的,立即宣召,從此再不會到掖庭來了。”
“三妹,你休如此說!”昭君急忙表明心跡,“倘如大家所期待的那樣,我一定不負金蘭結義之恩。三妹,你信不信?”
“信,信!”韓文歉然解釋,“二姐,你誤會了,我不是說你會忘記我們,我是說,你一承恩寵,有了封號,自然住在椒宮,怎么還會回到掖庭來?”
這一說,昭君方始釋然。等三姐妹離去以後,燈下獨坐,思緒悠悠。想到羅襦乍解,初承雨露的光景,臉上不由得發熱了。
也不知過了多少時候,聽得門上剝啄作響,定定神問一聲:“哪位?”
“是我!王姑娘你睡了不曾?”
是傅婆婆的聲音,昭君便去開了門,讓她入內坐下,隨口問道:“三更過了吧?”
“四更都過了!我睡不著,有句話非來告訴你不可。”
“是!請說。”
“你看毛司務這個人怎么樣?”
“是個大大的好人!”昭君答說,“前兩天倒似乎冤枉了他。”
“冤枉他?一點不冤枉!若說毛延壽是好人,世上就沒有壞人了!”
“何出此言?”昭君不但不解,而且不信,“傅婆婆,你這話我不明白!毛延壽替我畫圖,十分用心,畫得相當傳神,姐妹們莫不稱讚。真看不出來,哪裡有藏奸使壞之處?”
“他藏奸使壞,能讓你們幾位大門不出、二門不邁的姑娘們看出來,他還叫毛延壽?”
“話不是這么說!傅婆婆,你倒說個道理我聽。”
那語氣競像是在替毛延壽辯護。傅婆婆嘆口氣說:“唉!姑娘,你只知其一,不知其二。毛延壽就像奸刁的饞貓一樣,偷了魚腥吃,嘴上連油跡都沒有。你倒想,當著那么多人,他把天仙美女,畫成羅剎夜叉,不就是明明自己招供,索賄不成,昧著良心胡來?且不說別人,史長官先就會拿住他的短處,跟他算賬。他吃得消嗎?”
“可是,圖已經畫成了啊!”
“唁——姑娘,你好傻!怎么連這一點都想不通?他不會回家另畫一幅嗎?”
昭君愕然:“有這樣的事?”
“一定的!”傅婆婆說,“我勸姑娘,趁現在還來得及挽救。”
昭君不答。心裡七上八下的,始終不能判斷傅婆婆的話,有幾分可信。
“話說出來了,我睡得著了!”傅婆婆自語著,悄悄起身而去。
拈鬮第一個拈到,畫卻不必第一個先畫。昭君為了眾目所集,不免難堪,直到近午時分,方到掖庭大廳。
其時毛延壽剛替一個叫孟玉的畫好像。本來是平庸的姿色,只為送了一份重禮,毛延壽著意描寫,眼睛小了改大,眉毛粗了改細,嘴唇厚了改薄,卻又配搭得十分勻稱,因而連孟玉自己都不認得自己了。
“怎么樣?”毛延壽指著畫幅,得意地問。
“太好了!毛司務,畫得真好。”孟玉喜逐顏開,笑得眼睛眯成兩條縫,“我真不知道該怎么說了!”
“你應該說,我是你的重生父母。”
“重生父母?”孟玉愕然,笑容不自覺地收斂了,“這是什麼話?”
“什麼話?丹青古‘畫’!孟玉,我給了你一張漂亮臉蛋兒,豈不是你的重生父母?”
“啐!”孟玉惱了,沉下臉來罵道,“狗嘴吐不出象牙!真該拔你的毛。”
毛延壽嘴皮子一向刻薄,而臉皮很厚。挨了罵,依然不以為意。抬眼一看,發現昭君,隨即呼名招手,讓她對面坐下。
毛延壽目光炯炯地端詳了好半天,蹺著大拇指說:“名不虛傳,果然是罕見的國色。”
昭君記著林采的告誡,“謙受益,滿招損”,隨即欠一欠身子答說:“不敢當。”
“當之無愧!依我看,豈僅秭歸第一,真是天下第一美人。”
“毛司務在取笑了。”
“奉旨畫像,何敢玩笑?”毛延壽突然一本正經地說,“請把頭抬起來些。”
“是!”
“略帶些笑容。”昭君放鬆了臉上的肌肉,唇角微綻,隨即出現了極自然的微笑。毛延壽聚精會神地凝視了一會,方始在絹上著墨。
“老夫畫人先畫鼻”他一面畫,一面朗聲說道,“天子看人先看圖。”
這話讓林采聽到了,不免替昭君擔心。因為這是暗示他的筆底,可以決定昭君的榮辱。圖像不佳,天子就不必看人了!
“總算完工了!王昭君,你看!”
聽他的話,昭君便有意外之感,居然肯以圖相示,倒要細看一看。等他將圖倒轉過來時,意外之感更甚,不由得喜滋滋回頭招一招手:“大姐,你們來看。”
三姐妹一齊奔到昭君身後,四雙眼睛,都為毛延壽的畫筆所吸引住了。絹本上的昭君,風姿絕世,栩栩如生,尤其是撲面有股生動秀逸之氣,是畫家之畫,非匠人之筆。
“二妹,你該謝謝毛司務才是!”
“是!”昭君心誠悅服地盈盈下拜,“多謝毛司務彩筆傳神。”
“豈敢,豈敢!”毛延壽還著禮說,“這是老夫生平得意之作。一呈御覽,必蒙寵召。可喜,可賀!”
昭君不便答言,只是矜持地微笑著。林采便替她交代了兩句門面話,方始高高興興地相偕離去。
到了晚上,大家又聚集在昭君室中,談論白天畫像之事。
林采自道在自己被畫的那好半天工夫,是在受罪。因為她一直在擔心,怕毛延壽會將昭君畫得不堪入目,一顆心就像熱鍋上的螞蟻那樣,不能安寧。
韓文的感想不同。“我心裡一直在想,”她說,“如果毛延壽敢將二姐畫成一個醜八怪,我非一口唾沫吐在他臉上不可!”
“大概毛延壽也知道三姐潑辣,”趙美開玩笑地說,“所以不敢那樣子卑鄙。”
“話說回來,世上是非難定!多說毛延壽如何如何,看起來人言亦不可盡信。”林采停了一下又說,“只不知二妹這幅像,呈到御前,會怎么樣?”
“那還不是可想而知的,立即宣召,從此再不會到掖庭來了。”
“三妹,你休如此說!”昭君急忙表明心跡,“倘如大家所期待的那樣,我一定不負金蘭結義之恩。三妹,你信不信?”
“信,信!”韓文歉然解釋,“二姐,你誤會了,我不是說你會忘記我們,我是說,你一承恩寵,有了封號,自然住在椒宮,怎么還會回到掖庭來?”
這一說,昭君方始釋然。等三姐妹離去以後,燈下獨坐,思緒悠悠。想到羅襦乍解,初承雨露的光景,臉上不由得發熱了。
也不知過了多少時候,聽得門上剝啄作響,定定神問一聲:“哪位?”
“是我!王姑娘你睡了不曾?”
是傅婆婆的聲音,昭君便去開了門,讓她入內坐下,隨口問道:“三更過了吧?”
“四更都過了!我睡不著,有句話非來告訴你不可。”
“是!請說。”
“你看毛司務這個人怎么樣?”
“是個大大的好人!”昭君答說,“前兩天倒似乎冤枉了他。”
“冤枉他?一點不冤枉!若說毛延壽是好人,世上就沒有壞人了!”
“何出此言?”昭君不但不解,而且不信,“傅婆婆,你這話我不明白!毛延壽替我畫圖,十分用心,畫得相當傳神,姐妹們莫不稱讚。真看不出來,哪裡有藏奸使壞之處?”
“他藏奸使壞,能讓你們幾位大門不出、二門不邁的姑娘們看出來,他還叫毛延壽?”
“話不是這么說!傅婆婆,你倒說個道理我聽。”
那語氣競像是在替毛延壽辯護。傅婆婆嘆口氣說:“唉!姑娘,你只知其一,不知其二。毛延壽就像奸刁的饞貓一樣,偷了魚腥吃,嘴上連油跡都沒有。你倒想,當著那么多人,他把天仙美女,畫成羅剎夜叉,不就是明明自己招供,索賄不成,昧著良心胡來?且不說別人,史長官先就會拿住他的短處,跟他算賬。他吃得消嗎?”
“可是,圖已經畫成了啊!”
“唁——姑娘,你好傻!怎么連這一點都想不通?他不會回家另畫一幅嗎?”
昭君愕然:“有這樣的事?”
“一定的!”傅婆婆說,“我勸姑娘,趁現在還來得及挽救。”
昭君不答。心裡七上八下的,始終不能判斷傅婆婆的話,有幾分可信。
“話說出來了,我睡得著了!”傅婆婆自語著,悄悄起身而去。
序言
談及高陽在華人社會的影響力,有人曾這樣形容:有水井處有金庸,有村鎮處有高陽。
高陽被稱為“中國最後一位舊式文人”,他學富才高,著書百種,嗜酒如命。常自嘲:酒子書妻,即以酒為子,以書為妻。
清末有“三屠”,張之洞用財如水,人稱“屠財”;袁世凱好行殺戮,時稱“屠民”;岑春煊性好劾人,稱為“屠官”。對於清史獨鐘的高陽,以善“屠紙”予以自謂。
高陽的作品在20世紀90年代中後期,總印數已經超過2000萬冊,“有村鎮處有高陽”之說名不虛傳。
何懷碩說“高陽是奇人。在這箇舊文化崩析、新秩序未立的混亂年代,他兼有舊學與新慧”。
台灣作家張大春說“高陽的成就獨一無二,甚至難以找到繼承人”。
台灣著名小說家王文興說“高陽是國寶級人物”。
台灣詩人瘂弦稱高陽為“新文學運動以來中國歷史小說第一人”。
高陽本名許晏駢,字雁水,筆名郡望、吏魚,出生於錢塘望族。許家先祖在清朝世代為官,曾有人擔任兵部尚書、內閣學士之類的官職。高陽童年所居住的祖屋,門口就懸掛著由嘉慶皇帝親筆所題的“榜眼及第”、“傳臚”等匾額;在花廳中也高懸著慈禧太后親筆書寫的“福壽龍虎”世匾。高陽的父親許寶朴曾任浙江財政司官員。母親黃婉同是出身富貴的大家閨秀,不僅飽讀詩書,更能將正史、野史轉述為一個個精彩的小故事。因此,幼年時代緊隨於母親身旁的高陽,自然而然地聆聽了許多官場現形以及鄉野傳奇,無形中,母親也成了高陽文史修養的啟蒙之師!有十個兄弟姐妹的高陽,在家排行老九。
高陽大學未畢業,就以優秀成績入杭州筧橋國民黨空軍軍官學校,當了空軍軍官。1948年隨軍赴台灣。曾任國民黨軍隊參謀總長王叔銘的秘書。退伍後任台灣《中華日報》主編,還一度出任《中央日報》特約主筆。高陽擅長於史實考據,曾以“野翰林”自道。他的成就不僅在於評史述史,更重要是將其史學知識用於創作歷史小說。
高陽的創作以清代宮廷與近現代高層人物生活為主,高陽對歷史小說的貢獻,最主要的在於他“以考證入小說,以小說成考證”,開創了中國歷史小說的新類型。
高陽讀書不記筆記,但卻有著超凡的記憶力,對中國歷代皇帝的生卒年月日、民族、籍貫、三親六眷、興趣愛好都瞭然於心,對於帝王們手下的文臣武將、宰相諸侯,以及嬪妃太監、心腹與政敵,也無不熟稔,朋友們便戲稱他為“皇帝老兒家的總管家”。更重要的是,高陽對於皇室權力鬥爭、朝廷政治風雲、宮闈秘聞、以及牽一髮動全身,由此帶來的對於整箇中國的各種影響,無不津津樂道,了如指掌,堪稱“掌上千秋史,胸中百萬兵”了。
1962年,高陽受邀聯合報副刊連載《李娃》,這部作品不但一鳴驚人,也成了高陽歷史小說創作的濫觴,而後發表的《慈禧全傳》及胡雪岩三部曲《胡雪岩》、《紅頂商人》、《燈火樓台》,更確立了他當代首席歷史小說家的地位。
高陽一生著作共有90餘部,約105冊。高陽的歷史小說注重歷史氛圍的營造,情節跌宕,旨在傳神,寫入物時抓住特徵,寥寥數語,境界全出。
高陽幼承家學,其後自學有成,再加上此前已累積了多年現代小說的創作經驗,因而一步入歷史小說的領域,立刻創造出引領風騷的局面。由於其先祖在清朝世代為官,來台後因而能為小說灌注濃厚的歷史感,其創作理念對後來者亦有很大的參考價值。
高陽的小說以史料繁細、運用從容有餘見長,就作者的取材角度及材料與小說的對應關係觀察,高陽作品的材料來源的確十分廣泛,幾乎囊括了歷史研究的全部範圍。小說的某些段落對史料的依賴極深,具有利用小說展現史料的企圖,一些看來不起眼的細節也有史料為依據,高陽的小說被稱許為“庶幾乎史”並非沒有原因。
高陽這種寫作風格的形成與高陽歷史學者的自我定位有很大關係。高陽具有強烈的考據癖,考證與小說互相影響,愈到創作後期二者的結合愈趨緊密。
高陽對歷代王朝興衰得失的關鍵,有獨到的見解。他總結了三條法則:一是歷史的重心在經濟,經濟的重心在交通;二是任何朝代都有中心勢力,此一中心勢力如為高級知識分子,必開一代之感運;三是一個王朝,亦如自然人之有生老病死,但在生老的過程中,休養生息,培養人才,就會出現中興的局面。
這個“中心勢力”的提法則可以用來說明高陽作品中關於官闈鬥爭、政治風雲的敘寫特別細膩曲折的原因。雖然高陽極為注重他的考證成果,但對讀者而言,小說中的歷史成分與人情法則可能才是閱讀樂趣所在。
高陽的作品不僅具有歷史百科全書的內涵,同時也是人情世故的百科全書,高陽的小說之所以能影響、流傳如此之廣,本身有其與眾不同的獨特魅力:一是因為作者以獨到的眼光鉅細靡遺地挖掘了包含政治、文化、社會生活等諸多史料,這些史料在古今的對照下毋須誇張點染,天然具有奇趣;二是對人情、世故、智謀的深研熟玩,有意用來建築小說的戲劇性;三是小說中的人生態度符合今日大眾的需求,與舊式觀點產生了隔膜,因而能廣為大眾所接受。
高陽被稱為“中國最後一位舊式文人”,他學富才高,著書百種,嗜酒如命。常自嘲:酒子書妻,即以酒為子,以書為妻。
清末有“三屠”,張之洞用財如水,人稱“屠財”;袁世凱好行殺戮,時稱“屠民”;岑春煊性好劾人,稱為“屠官”。對於清史獨鐘的高陽,以善“屠紙”予以自謂。
高陽的作品在20世紀90年代中後期,總印數已經超過2000萬冊,“有村鎮處有高陽”之說名不虛傳。
何懷碩說“高陽是奇人。在這箇舊文化崩析、新秩序未立的混亂年代,他兼有舊學與新慧”。
台灣作家張大春說“高陽的成就獨一無二,甚至難以找到繼承人”。
台灣著名小說家王文興說“高陽是國寶級人物”。
台灣詩人瘂弦稱高陽為“新文學運動以來中國歷史小說第一人”。
高陽本名許晏駢,字雁水,筆名郡望、吏魚,出生於錢塘望族。許家先祖在清朝世代為官,曾有人擔任兵部尚書、內閣學士之類的官職。高陽童年所居住的祖屋,門口就懸掛著由嘉慶皇帝親筆所題的“榜眼及第”、“傳臚”等匾額;在花廳中也高懸著慈禧太后親筆書寫的“福壽龍虎”世匾。高陽的父親許寶朴曾任浙江財政司官員。母親黃婉同是出身富貴的大家閨秀,不僅飽讀詩書,更能將正史、野史轉述為一個個精彩的小故事。因此,幼年時代緊隨於母親身旁的高陽,自然而然地聆聽了許多官場現形以及鄉野傳奇,無形中,母親也成了高陽文史修養的啟蒙之師!有十個兄弟姐妹的高陽,在家排行老九。
高陽大學未畢業,就以優秀成績入杭州筧橋國民黨空軍軍官學校,當了空軍軍官。1948年隨軍赴台灣。曾任國民黨軍隊參謀總長王叔銘的秘書。退伍後任台灣《中華日報》主編,還一度出任《中央日報》特約主筆。高陽擅長於史實考據,曾以“野翰林”自道。他的成就不僅在於評史述史,更重要是將其史學知識用於創作歷史小說。
高陽的創作以清代宮廷與近現代高層人物生活為主,高陽對歷史小說的貢獻,最主要的在於他“以考證入小說,以小說成考證”,開創了中國歷史小說的新類型。
高陽讀書不記筆記,但卻有著超凡的記憶力,對中國歷代皇帝的生卒年月日、民族、籍貫、三親六眷、興趣愛好都瞭然於心,對於帝王們手下的文臣武將、宰相諸侯,以及嬪妃太監、心腹與政敵,也無不熟稔,朋友們便戲稱他為“皇帝老兒家的總管家”。更重要的是,高陽對於皇室權力鬥爭、朝廷政治風雲、宮闈秘聞、以及牽一髮動全身,由此帶來的對於整箇中國的各種影響,無不津津樂道,了如指掌,堪稱“掌上千秋史,胸中百萬兵”了。
1962年,高陽受邀聯合報副刊連載《李娃》,這部作品不但一鳴驚人,也成了高陽歷史小說創作的濫觴,而後發表的《慈禧全傳》及胡雪岩三部曲《胡雪岩》、《紅頂商人》、《燈火樓台》,更確立了他當代首席歷史小說家的地位。
高陽一生著作共有90餘部,約105冊。高陽的歷史小說注重歷史氛圍的營造,情節跌宕,旨在傳神,寫入物時抓住特徵,寥寥數語,境界全出。
高陽幼承家學,其後自學有成,再加上此前已累積了多年現代小說的創作經驗,因而一步入歷史小說的領域,立刻創造出引領風騷的局面。由於其先祖在清朝世代為官,來台後因而能為小說灌注濃厚的歷史感,其創作理念對後來者亦有很大的參考價值。
高陽的小說以史料繁細、運用從容有餘見長,就作者的取材角度及材料與小說的對應關係觀察,高陽作品的材料來源的確十分廣泛,幾乎囊括了歷史研究的全部範圍。小說的某些段落對史料的依賴極深,具有利用小說展現史料的企圖,一些看來不起眼的細節也有史料為依據,高陽的小說被稱許為“庶幾乎史”並非沒有原因。
高陽這種寫作風格的形成與高陽歷史學者的自我定位有很大關係。高陽具有強烈的考據癖,考證與小說互相影響,愈到創作後期二者的結合愈趨緊密。
高陽對歷代王朝興衰得失的關鍵,有獨到的見解。他總結了三條法則:一是歷史的重心在經濟,經濟的重心在交通;二是任何朝代都有中心勢力,此一中心勢力如為高級知識分子,必開一代之感運;三是一個王朝,亦如自然人之有生老病死,但在生老的過程中,休養生息,培養人才,就會出現中興的局面。
這個“中心勢力”的提法則可以用來說明高陽作品中關於官闈鬥爭、政治風雲的敘寫特別細膩曲折的原因。雖然高陽極為注重他的考證成果,但對讀者而言,小說中的歷史成分與人情法則可能才是閱讀樂趣所在。
高陽的作品不僅具有歷史百科全書的內涵,同時也是人情世故的百科全書,高陽的小說之所以能影響、流傳如此之廣,本身有其與眾不同的獨特魅力:一是因為作者以獨到的眼光鉅細靡遺地挖掘了包含政治、文化、社會生活等諸多史料,這些史料在古今的對照下毋須誇張點染,天然具有奇趣;二是對人情、世故、智謀的深研熟玩,有意用來建築小說的戲劇性;三是小說中的人生態度符合今日大眾的需求,與舊式觀點產生了隔膜,因而能廣為大眾所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