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陵祥順博物館

高陵祥順博物館

祥順博物館是高陵縣第一家民辦博物館,是文物收藏愛好者參觀、研究的友好平台和交易基地。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高陵祥順博物館
  • 類別:私人文物收藏、展覽機構
  • 地點:西安市高陵縣
  • 竣工時間:2005年5月12日
  • 館藏精品:西夏陶器酒壺;唐代銅棺、銅塔、鎏金法器
信息簡介,參觀指南,

信息簡介

祥順博物館是由祥順有限公司董事長王有餘,在當時祥順典當行的基礎上建立的。王有餘是文物愛好者,他用有限的資金,收集流散於民間的陶器、石器、青銅器、唐三彩等文物2000餘件。這些文物的年代遠至漢唐,近至明清,都經過了專家、學者的研究、鑑定,並進行了分類整理。在豐富的文物藏品的基礎上,王有餘投資1000多萬元,在高陵縣南新街西側,建立了祥順博物館。博物館占地35畝,包括建築面積930平方米的鋼結構陳列室和室外陳列區兩大塊,並請西安碑林博物館文物專家、書畫家、館長高峽先生題寫了館名。祥順博物館於2005年5月12日正式開館。博物館展示了高陵及周邊地區自遠古時期到當代,和社會生產、百姓生活有關的各種物品,反映了這個地區幾千年來文化發展的基本狀況和脈絡,受到各界朋友的歡迎,是當地青少年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自開放以來,祥順博物館共接待中外遊客50餘萬人次,另有省內外一些專家學者多次前來進行交流研究。博物館將乘著文化大發展的東風,進一步加強收藏、管理,為中華文明的繁榮昌盛,再儘自己的一份努力。
在建館初期,祥順博物館聘請省內外文物專家學者,多次論證、研究對10000多平方米的室外展區進行綠化、美化的方案。博物館栽植了直徑為30-80厘米國槐400多棵;修建了南北兩條參觀通道100多米,並在道路兩旁室外陳列區,陳列漢代到清末的拴馬樁500多根、石磨500多副、石獅子20多對、石馬槽10多對;在參觀通道中央修建了3米多高的環山島,陳列唐臥牛問天石雕像;在周圍林間建有亭台樓閣;陳列一些農耕用具。這樣的陳列方式,使綠化與文物相得益彰。
在陳列室內,採用了現代風格的裝飾:展櫃與燈光相互輝映,古代文物與現代建築彼此對比,讓中華文明顯得更加燦爛。展品包括等級文物100多件(其中國家一級文物17件、二級文物32件、三級文物32件),時代從戰國秦漢直到明清民國時期。使得這一漫長階段內,關中地區人們的信仰觀念,都可在祥順博物館中得到解讀。“回”字形的布局,讓重要文物在確保全全的前提下,得以和觀眾親近;簡約的說明文字,提高了觀眾的欣賞趣味和理解程度,讓他們能夠親身感受到古代文明在高陵地區的輝煌成就。
祥順博物館文物陳列展有以下特點:(一)展品豐富。作為高陵地區第一家私人文物收藏、展覽機構,祥順博物館文物收藏量大,共有2000餘件,其中有等級文物100多件,不少展品在高陵地區是首次與觀眾見面。(二)信息量大。展品從人們日常生活、生產用品到禮儀、婚嫁、喪葬用品應有盡有,為觀眾提供了關於生產、生活、信仰、觀念、審美去向的大量信息,全面展現了幾千年來,高陵地區乃至整個關中地區社會發展的狀況,反映了古代人們的聰明智慧,從而讓觀眾廣泛領略和深刻理解古代文明對現代文明的貢獻與影響。(三)形式互補。室內陳列與室外陳列和園林並存,現代鋼結構建築與古代文物相伴,讓古代文明與現代文明、精神文明與物質文明和諧相處。通過與文物和園林的近距離接觸,人們在休閒中欣賞,在欣賞中休閒。同時,文物展覽也變得更加具有親和力。
祥順博物館收藏有等級文物100多件。這些文物都是幾十年來,王有餘在民間重金收購的,其中大多數是高陵地區的藏品。按質地可分為陶器、青銅器、石器三大類,按用途則包括生產工具、生活用具、喪葬和祭祀用品、佛教用品等。此外,還有動物化石等藏品。這些藏品中不乏珍品,有的工藝精巧,有的形制孤絕;有的發人深思,有的令人困惑;有的體現知識的積累,有的體現經驗的傳承。下面選出其中幾種簡述之。
漢代喪葬用品 反映了漢代高陵地區經濟文化的繁榮與昌盛。
北魏石佛龕、北周佛教造像 在造佛、毀佛、滅佛的輪迴之中,那些忠實的信徒,為千年後的我們,留下了佛教文化繼承與發展的直接物證。佛教造像碑出土於高陵縣賈蔡村。這是一處北周佛教遺址,位於秦漢至唐代,由臨潼櫟陽至東渭橋的一條官道,習稱“漢唐古道”的南側的高台上。這些文物說明,佛教文化在高陵地區的傳播源遠流長。
唐代銅棺、銅塔、鎏金法器 這些文物在高陵地區屬首次發現。我們可以推測,在佛教空前繁榮的唐代,曾經有一位高僧大德,在高陵地區弘揚佛法。
西夏陶器酒壺 這是高陵地區首次發現的西夏民族的生活用具,反映了在西夏時期高陵地區人們與西夏普通百姓的友好往來。這件文物對研究西夏歷史,特別是西夏與北宋關係史有重大意義,有可能填補歷史的空白。

參觀指南

地址:西安市高陵縣南新街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