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迪傳:一個生命的傳奇》是2014年清華大學出版社出版圖書,作者是馬里奧·拉克魯茲。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高迪傳:一個生命的傳奇
- 外文名:Gaudi, La Novela de Una Vida
- 作者:馬里奧·拉克魯茲 (Mario Lacruz)
- 譯者:劉菁
- 語言:簡體中文
- 出版時間:2014年9月1日
- 出版社:清華大學出版社
- 頁數:159 頁
- ISBN:9787302355984
- 類別:傳記
- 定價:49 元
- 開本:32 開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作者簡介,後記,序言,
內容簡介
《高迪傳:一個生命的傳奇》內容為高迪是世界知名的建築大師,其代表作“聖家大教堂”、“米拉公寓”、“巴特洛公寓”、“桂爾之家”在世界建築愛好者、藝術愛好者及旅遊者心目中均有極高地位。《高迪傳:一個生命的傳奇》作者馬里奧·拉克魯茲是西班牙文學界、編輯界的傳奇人物,曾多次獲得西班牙國家級文學大獎。《高迪傳:一個生命的傳奇》是作者的代表作之一,被譽為西班牙社會最為優秀的文學肖像作品。
圖書目錄
推薦序文明與野蠻
序言
1860
1915
1875
1884
1885
1890
1894
1899
1905
1915
1925
後記
出版附錄比一個生命更加廣闊
作者簡介
作者:(西班牙)馬里奧·拉克魯茲(Mario Lacruz) 譯者:劉菁
後記
1868
他們曾經是三個人:高迪、托達和利貝拉,在那個夏天裡他們形影不離。就同那些到了某種特定年齡的男孩子們所做的一樣。他們彼此宣誓了永遠的友誼並且將永不分開。有一次,他們在田野中一起探索著,在那些山坡上面找到了一座廢棄了的修道院。那是一幅讓人極為心痛的畫面。然而到了最後,卻在他們的心中注入了希望。
在高處那裡。很多山圍成一圈環繞著普布萊特修道院;而在下面一些,那些山坡上,另一個由楊樹和聖櫟樹圍成的圓圈纏繞著那群建築。埃杜阿爾多·托達肯定地說普布萊特的名字是來自於楊樹在拉丁語中的名稱。“頗普魯斯”,同時也是從這個詞衍生出了“普艾布羅”,他看上去就好像一直都對此了如指掌,儘管仔細想來,他無論何時總是表現出這種姿態。白楊樹,它的那些葉子。就算是微風連一縷螺旋上升的輕煙都無法吹散的時候,也在不停地顫抖,而那——托達常說——是因為上帝對那樹生了氣,一句聽來沒頭沒腦的話,因為只有人才會觸犯原罪,而那些樹是不會的。
起初,他們除了考察那個被掠奪的修道院以外什麼都沒千,在如此毫無意義的破壞面前深感困惑。那個地方,以同樣的比例,擁有著一個受到掠奪的地方的赤裸,以及一個廢鐵場才有的混亂。一些價值難以想像的中世紀手寫體躺在地面上蒙受著雨水的恩惠,躺在那些被鐵鏽腐蝕了的釘子、陶瓷器具的碎片、貪婪的掠奪者遺存下的殘渣旁邊;有那么幾個櫟木做的優雅的寫字檯,都成了碎片,在那些樹下開始腐爛,另外,也有一些毫無價值,卻被費力地從城牆上扒下來的磚頭碎塊。那些從欄桿和經過加工的石頭飛檐上落下的殘餘物組成了大量的瓦礫,在那些被撒得遍地皆是的布料碎片旁邊。最令人難過的是,在那片廢墟的背後沒有任何刻意所為的痕跡。那曾經是純粹的搶劫,一種不針對任何人的出乎偶然的毀滅,而這正是讓他們所最為震驚的。那種毫無目的的破壞讓他們產生了想要將一切重建的想法,實現那個用他們自己的雙手來開始一個全新世界的夢想。那些地基都還狀況良好。外部城牆絕大部分都還矗立在那裡並且保持著無損的狀態。其他一切都純粹是瓦礫,如此他們便滿懷著他們的夢想開始開拓起那個舞台:藝術的夢,共有的夢,知識的夢和用石頭構築的夢。
他們總是坐在院子裡那些義大利柏樹腳下的草坪上,那個地方在後來的幾個月中成了他們的總營地。在那裡,他們一起交談、吃飯、畫圖並且討論著首先應該做的事情。有的時候,他們中的一個人會帶上午後加餐:夾腸的麵包和一個裝滿了葡萄酒的酒袋,來跟其他人一起分享。但更經常的狀況是,有了山裡的泉水和每個人口袋裡自帶的朱古力塊兒,他們也就心滿意足了。有那么一次,托達一到這裡就說起因為想爬上那座塔樓的圍牆他差點兒連命都丟了,但最後除了被一塊尖利的石頭在膝蓋上割傷了一個小口以外便再沒有其他大礙。有一天來了一個農人,拿著些已不再堅硬的盒子想把他們趕走,心中以為他們仍在繼續掠奪那片廢墟,就好像還真有那種可能似的。有時,完全是出於冒險的樂趣。他們中的一個會值班,看看是否有什麼人想要接近此處——拿破崙、阿尼拔爾,或是什麼伊斯蘭教的撒拉遜人——從城牆最高處俯視巡邏周圍那片野地,還有遠處那一條想像中的地中海。天永遠是那么晴朗,都因為那永遠不知疲倦的西北風,就像高迪常說的,那是從天上直接吹下來的。
在那些廢墟之間,玻璃的門窗都成了碎片;想當初,那每一面玻璃窗都以一種美妙而又濃縮的方式敘述了它們自己的故事;現今,那些門窗的空當只能將天空嵌入框內;那些令人費解又具有象徵性的碑文都已被抹褪,只留下塊塊的玻璃作為唯一的痕跡,踩上去嘎吱作響。有一些被大力卸下的門框和窗框,被毫無意義地散在地上,還帶著它們的橫撐和過梁。當初遍布在長廊牆邊有很多石質的古老長凳,那些僧倡用來坐在那裡讀書,它們的碎塊卻被難以理解地用來做了生火的爐灶。都被熏成了煤還有灰。
在那個古老的圖書館裡,拱頂上那些瓦片之間有一個很大的缺口。在幾十年的時間裡一定從那裡滲漏著雨水;屋頂的梁木都被蟲子蛀蝕了,而在深色的石頭地面上覆滿了排泄物。在一個角落裡,有一些破損的舊書;它們在滿是黴菌的地方,都敞開著,為潮濕所害,書頁都已變形。那些大號的字母,曾經是高貴過的,曾經被熱情充沛地手繪而出,現在看上去卻無比破損、褪色,而無法閱讀。在沒有任何明顯原因的情況下,有人曾經用力將其中的一頁紙擠成了一團,又把它塞進了那毛石建築的一個空當處;
在很多地方已經沒有了房頂;只有那天空無動於衷地吹拂著這個地方僅剩的尊嚴,將它縮小成一片廢墟,讓其完全暴露在那強大的自然力之下。那種空曠而被遺忘的感覺來自四面八方:來自蒼穹;來自那風;來自對那曾經是食堂的地方惡意的侵略;來自那曾經有櫟木台子、而如今在那些被拆毀的小梁之間裸露出的土地;來自那些匿名而又不知疲倦的手,正是它們在很多年間不斷地搶劫、損毀,掠奪了一切,徹頭徹尾地搶奪了一切……
一開始,這些小伙子們認為這個地方也許是著了魔咒。他們不敢走進內里的那些房間、那些迴廊或是那些被遺忘的皇家陵墓中,就是在大白天光天化日之下也不曾為之;但是後來那太陽的光線給他們講了一個更加讓人難過得多的故事;一點一點地,他們開始成為這個地方的主人,夢想著重建那已被毀滅的一切,修繕其他人所造成的那些破壞。
他們只不過是決定回到最初,然後重新開始……
序言
1926
那是在下午將盡之時。隨著光線逐漸暗淡褪去,在聖家大教堂的地下室,一個年輕的男子順著那切割完好的石梯走下樓去;在前往地窖的通道中,儼然已是夜晚。深陷在昏暗裡的各種石塊和方石,借著從上面透過來的那一點微弱的光線,不經意地在這裡或那裡閃爍一下。幾聲鐘鳴時不時地打破這份寂靜,仿佛是來自另一個世界的鐘聲。地下室深處,一大束光從工作室里射出,映亮了這巨大通道中的一段。那些鐘聲不斷重複,越來越響;這位男子跨過門檻。
這房間裡面並不亮堂,放滿了許多石膏模子、圖紙筒,還有設計模型。一隻熄了火的煤爐和一張不太舒適的小床便組成了這裡所有的家具。還有一個十分别致的木架上垂掛著各式各樣的管子。一位上了年紀,穿長袖襯衫的老者,他滿頭白髮,拿著一個小錘子不停地敲打著那些管子,又不時在紙上做著記錄。
這個年輕人的到來似乎讓他有些不悅。
他們簡短地說了幾句,然後剛剛才到的這位男子便轉過身,順著那條他剛剛走過的陰暗地下室,按原路而去。
沒過多久,這位長者也放下了手中的小錘子,穿上一件深色的舊外套。那裡所有的一切看上去都是那么灰暗和陳舊。他還穿一雙十分奇怪的鞋,草編的鞋底已經磨壞。他朝一個圖紙捲筒走去,經過時,又敲敲那些管子,叮噹作響。他拿起一張平面圖,將它卷好,自己扣上一頂皺皺的帽子,帽檐兒向上翻起。他拿著卷好的圖紙,另一隻手握著那根散步用的手杖。再次走過那些懸在木架上的管子時,他借著手杖,又把它們撥弄一番,這才關上工作室的燈,走出來。
這位老者走過那些迷宮般的長廊和通道,步履堅實,順樓梯上來。陪伴他的是那些管子奏出的音符,那聲音不斷重複,逐漸消失在遠處。當他來到戶外,走進黃昏的光線中時,那回聲仍在耳中盤旋。
他經過聖家大教堂外面的那片平地,朝泰圖安廣場遠去。他垂頭走著,若有所思,用手杖撥開那些微風吹來的紙屑。在那片平地上幾乎空無一人。遠處響著車輛行駛的聲音,可在他的耳朵里,只是迴蕩著那些管子的金屬音符。
街上沒有什麼車輛。在城市大街和巴伊蘭街交匯處一輛有軌電車正在行駛。這位老者準備過街。在他耳中,那些管狀鐘鈴的聲音仍在猛烈地敲擊。那輛有軌電車的警鈴固執地響了起來。接著傳來剎車的吱吱聲。
接下來的那份寂靜仿佛成了永恆。那個男人躺在地上。他那已經失去了活力的手仍然捏著那張圖紙,隨後從他手中滑落,又鋪展開來,呈現出的草圖是已經完成的聖家大教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