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輪腳踏車

高輪腳踏車

高輪腳踏車是世界上最早的腳踏車,在18世紀的德國以及歐洲的貴族中很流行。上海旅遊節開幕之際,德國高輪腳踏車團的藝術家們騎著世界上最古老的腳踏車——高輪腳踏車,來到了上海田林社區。居民在家門口感受了異域文化妙趣風采。

2014年11月1日,捷克布拉格腳踏車愛好者參加傳統的“布拉格英里”高輪腳踏車比賽。捷克高輪腳踏車俱樂部成立於1880年,其成員每年都參加這樣的活動。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高輪腳踏車
  • 發明人:西夫拉克
  • 普及性:全球性
  • 歷史意義:世界上第一輛腳踏車
歷史,意義,

歷史

自世界上第一輛腳踏車問世至今也只有200多年的歷史。18世紀末,法國人西夫拉克發明了最早的腳踏車。這輛最早的腳踏車是木製的,其結構比較簡單,既沒有驅動裝置,也沒有轉向裝置,騎車人靠雙腳用力蹬地前行,改變方向時也只能下車搬動車子。即使這樣,當西夫拉克騎著這輛腳踏車到公園兜風時,在場的人也都頗為驚異和讚嘆。
捷克布拉格腳踏車愛好者捷克布拉格腳踏車愛好者
世界上第一批真正實用型的腳踏車出現於19世紀初。1817年,德國人德萊斯在法國巴黎發明了帶車把的木製兩輪腳踏車。這種腳踏車雖然仍舊用腳蹬才能前行,但是可以一邊前行一邊改變方向。於是乎,它一問世便引起了人們的極大興趣。法國人大量進行仿製,一時間,在巴黎的街頭湧現出了成百上千的腳踏車。1830年,法國政府還為郵差配備了腳踏車作為交通工具。
隨後,腳踏車在技術、性能等方面不斷得到改進。1839年,英國人麥克米倫發明了蹬踏式腳蹬驅動腳踏車,騎車時再也不用兩足蹬地,提高了行駛的速度。1869年誕生的雷諾型腳踏車,車架改由鋼管制作,車輛也改為鋼圈和輻條,採用實心輪胎,使腳踏車更加輕便。1886年英國的機械工程師斯塔利,從機械學、運動學的角度設計出了新的腳踏車式樣。在斯塔利設計的腳踏車新式樣中,還首次使用了橡膠車輪。斯塔利本人由於對腳踏車設計的獨特貢獻被後人稱為"腳踏車之父"。1887年,英國人勞森完成了鏈條驅動腳踏車的設計。同年,英國人鄧魯普研製出了充氣輪胎。這樣,腳踏車大致具備了現代面貌,腳踏車技術也完成了向商業化的轉化,批量生產並投入市場。此後,腳踏車逐步走入大眾生活。
腳踏車在中國的歷史並不長。中國人最早見到腳踏車是在清朝末年,當時的清政府的外交官員張德彝首先在歐洲看到的。他在日記中寫道:"見遊人有騎兩輪腳踏車者,造以鋼鐵,前輪大,後輪小,上橫一梁。人坐樑上,兩手扶舵,足踏軸端,機動以弛行,疾於奔馬。"腳踏車給他留下深刻印象。後來李鴻章訪美時,也遇到一個騎高輪腳踏車的女孩,甚覺新奇,還特意邀請她到紐約的旅館敘談。而腳踏車在中國土地上的首次出現,大概是1868年(清同治七年)11月,那是不遠萬里從歐洲運來的。據說,當時的皇帝曾得到過一輛,他還把紫禁城的門檻砍掉,以保證騎車能暢通無阻。
民國之後,中國還沒有真正建立起自己的腳踏車製造工業,絕大部分的所謂車行,其所從事的業務也僅僅是製造和銷售腳踏車的零配件。1930年前後,華商聘請了日本技師,才組裝出"紅馬"和"白馬"牌的兩種最早的國產腳踏車,但不少部件仍靠進口。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之後,腳踏車在中國獲得了前所未有的普及和發展,不但有了自己生產的"永久"、"飛鴿"等知名品牌,而且成為名副其實的“腳踏車王國”。

意義

腳踏車作為國民日常生活中主要的交通工具,在農村還被用作重要的搬運工具,生產有了飛速的發展。1978年達854萬輛,1979年首次突破1000萬輛,此後中國的腳踏車在產量、消費量、出口量等方面均居世界第一位。據統計,中國老百姓擁有5億多輛腳踏車,腳踏車年出口量達到2000萬輛。每天清晨和落日時分,滾滾車流在中國的城市中碾動,這是最為壯觀的一道風景,這是一條現代中國流動的長城。
20世紀50年代,腳踏車還是較為稀少的個人交通工具。而到了60、70年代,腳踏車已經在人們的生活中占有重要位置,與縫紉機、手錶、收錄機並稱為四大件,這四大件是一個家庭富裕的象徵,農村的姑娘小伙在定親的時候一定是四大件齊備,而這腳踏車更是重中之重。那個時候,有腳踏車的人家往往被很多人羨慕不已。那時的人們談論起"飛鴿、永久",不亞於今天人們談論"捷達、富康",如果是誰家的腳踏車丟失了,公安局、派出所會立案偵破。在以轎車為高官專屬的年代,腳踏車是百姓的自豪。 進入80、90年代後,腳踏車的地位發生了很大變化,千篇一律的老式樣被五光十色的新式樣取代。“飛鴿”、“永久”、“鳳凰”等品牌也不再獨享殊榮。山地車、變速車、高檔賽車、電力腳踏車等遍地開花,開始走入尋常百姓的生活。腳踏車也從單一的實用功能衍變出娛樂功能,健身功能,其中也滲透了審美、健康、環保等觀念。
隨著經濟發展,城市的規模逐漸擴大,公共運輸日顯擁擠,腳踏車終於在與機動車爭路搶道的拼殺中,敗下陣來。而今在城市進行所謂的現代規劃之時,以往堂而皇之的腳踏車專用道,已逐漸被蠶蝕吞併;有些路段,尤其是處在城市中心的路段,乾脆就將腳踏車拒之路外,禁止行駛。此外,住房改革後,不少職工家庭遠離市區,上班再騎腳踏車就顯得費力費時,脫離急劇變化的生活節奏了。據統計,近十年來,大城市中的騎車上班族日益減少,近1/3的城市居民可能在未來的五年內購置家庭轎車,鳥槍換大炮,兩輪換四輪。作為交通工具的腳踏車遲早會在中國自行消失。但是在廣大的農村,雖然機動車日多,但腳踏車仍是大眾短距離運行的主要交通工具。而在大城市中,出於環保和緩解城市交通壓力的需要,腳踏車仍然有存在的必要。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