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萬青(1902——1987),山西呂梁市臨縣林家坪鄉下窳村人,三十年代初畢業於北京大學政法系。一生經歷了清末、民國、中華人民共和國三個不同社會制度的歷史時期,不僅學識廣博,社會閱略和生活經驗也極為豐富。挑傘唱秧歌幾乎貫串於他的一生,是臨縣最著名的傘頭歌手。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高萬青
- 外文名:gao wanqing
- 國籍:大清國、中華民國、中華人民共和國
- 出生地:山西呂梁市臨縣林家坪鄉下窳村
- 出生日期:1902年
- 逝世日期:1987年
- 畢業院校:北京大學政法系
簡介,青少年時期,中年時期,晚年時期,總結,
簡介
高萬青先生的秧歌,有兩個最顯著的特點,一是語言純淨,硬作七字,乾淨利索,絕無拖泥帶水,亦極少襯詞襯字。他的語言既不是一般文人那種咬文嚼字,過分修飾雕琢,追求華麗的辭藻;又不是民間口頭語言的照搬,而是經過提煉加工後的民間語言。因而更為生動、凝鍊、完善,更具藝術性。可以說正是高完青先生開創了這一先例,才使爾後的傘頭秧歌有了長足的發展。二是同聲同韻的押韻特點。一般人唱秧歌講究四句一韻就很不錯了,而高萬青先生的多數秧歌是既押韻,又押同一個聲調,使每句的音韻更加和諧悅耳,更具藝術感染力。
高萬青先生從十三歲上開始當傘頭唱秧歌直至晚年,其間七十餘年的時間,唱過的秧歌總在數萬首以上,至今仍在社會上廣為傳頌的少說也有一二百首。這批秧歌不僅極大地豐富了傘頭秧歌的內容。同時也是各個歷史階段的社會風貌,民情習俗的真實反映.從現有的資料來分析,他的秧歌大致可分為三個不何時期的風格和內容。
青少年時期
高萬青先生從小酷愛秧歌。初露頭角便顯示出地超人的才華,十三歲上當傘頭本身就很了不起,況且又能在群雄變革中一舉奪魁。足以說明他的才幹。這一時期他的秧歌特點是大膽、潑辣、自負、爭強好鬥,有股子初生之犢不怕虎的勁頭。請看下面兩首自我表述的秧歌:
肚子是個秧歌窩,
秧歌史比牛毛多,
唱了十年又十月,
才唱半個牛耳朵。
五湖四海到處走,
願向世上訪高手,
不敢人前誇海口。
對上秧歌認朋友。
高萬青先生年輕時,最出名的秧歌是他和高有貴的一場激烈大戰。據說下窳村的秧歌隊到嚴家焉村演出,受到熱情款待。按當地習俗,嚴家焉的秧歌隊也應在適當的時候回訪,同時討還這筆欠債。可因下窳村有個大名鼎鼎的傘頭高萬青,而嚴家焉又無他的對手,一直不敢前往。後來從招賢寺場底清了個與高萬青同一時期傘頭高有貴。這高有貴雖沒文化,唱秧歌卻極有才華,而且更為尖刻潑辣。他唱文的不行,耍笑謾罵的語彙卻非常豐富,若唱這方面的內容,絕不在高萬青之下。於是兩人一見面,使展開了一場天昏地黑的大廝殺。你問我答,你罵我對,真是棋逢對手,各不相讓,場面異常精彩激烈。從上午一直唱到日頭偏西,仍然不分勝負,而且氣氛越來緊張。最後還是由高萬青的父親拿了一張鐵鍬將兒子趕跑,秧歌隊才得以進村。據傳這次兩人都唱了有二三百首秧歌,可惜大都失傳,只有較為精彩的一些流傳下來,現選錄如下:
高萬青:
秧歌到來喜心懷。
樂得我們穿不辦鞋,
自古道客由主安排,
對上秧歌后再進來。
高有貴:
東山上掛出免戰牌,
西山上還是頭一回,
聽說貴府有高才,
大膽闖進曹營來。
高萬青:
我的寶劍雖鋒利,
從來不殺無名鬼,
既然敢來抖威勢,
通名報姓你是誰?
高有貴:
我的名叫高有貴,
家住招賢寺坂底,
我們把生鐵也化成水,
銱眼子裡也沒啦個你!
高萬青:
東山上你是一隻虎,
西山上不如一條狗,
老鼠入了狸貓的口,
爪爪虛繞你難逃走!
高有貴:
十二屬相鼠第一,
小小狸貓你算老幾,
深山豹子張開嘴,
連骨頭帶肉吃了你。
高萬青:
七歲上入學把書讀,
十三上挑傘把門出,
十八班會子來迎接,
人家第二咱第一。
高有貴:
十三上挑傘把門出,
誰家兒的能曉得,
螞蟻噙一顆稻秫谷,
盡磨伢舅的紅梁殼。
高萬青:
下窳村迎接嚴家焉,
秧歌唱了多半天,
你和兩家不沾邊,
這裡與你球相干?
高有貴:
下窳村短下嚴家焉的賬,
要了十年也要不起,
寺報底請來我高有貴,
有一分要要十厘厘。
中年時期
中年以後,他一直在當地擔任國小教師。隨著年令的增長,社會經歷的豐富,他的秧歌也逐步走向成熟。無論從思想內容上,藝術風格上都達到了爐火純青的程度。這一時期也是他的秧歌最豐收時期,每走過一地,身後總會留下一串秧歌,供人們談論、欣賞。例如:
[唱磧口]
天下黃河十八彎,
寧夏起身到潼關,
沿河風景說不完,
還數磧口臥虎山。
[唱招賢]
招賢溝里很興紅,
燒瓷煉鐵又煉銅,
珍珠瑪瑙玉石瓶,
不如大鍋小老盆。
[侯家溝底]
蘋果核桃大母棗,
香水油梨甜葡萄,
山上山下全是寶,
賽過仙花靈芝草。
針對事物即興編唱秧歌是對傘頭的起碼要求,但能做到準確而迅速便比較難。高萬青先生恰恰就是在這方面顯露了他驚人的才華。如有一次他領著秧歌隊到磧口街上一家叫“天園居”的商號去拜年,周圍人山人海,擠著要聽這位名家高手的秧歌,他也確實按照這家商號專賣菸酒的特點予先準了兩首,不料就在鑼鼓落板,他正要張口唱時,主人故意耍笑他,突然塞給他一個糖月餅。這突如其來的行動,當下搞得他特別緊張,周圍的人也都替他捏著一把冷汗。只見他稍一鎮靜,隨即開口唱道:
原打算天園居來喝兩盅酒,
不著意糖月餅遞到手,
紅糖大粘得我張不開口,
幾乎在這達價出下醜。
人們聽了齊聲喝彩,無不從內心驚服他的才華。
又一次他領著秧歌隊進入某一農家院落,踩場子時人們為尋他的開心,有意在院裡的蘿蔔窖口做了埋伏,他一不留神就掉了進去。人們在窖口喊,快唱個秧歌,唱好了往上吊你。他接口就唱:
地方生疏不知道,
把我閃在蘿蔔窖,
親戚們用手吊一吊,
出去咱給好好地鬧。
還有一次,他在唱秧歌中間打了個結,這在一般情況下是可以原諒的,但作為一個名傘頭似乎就不行。有人立即喊了一聲“豆腐!”意在奚落他。他當即回敬一首:
忽聽有人把豆腐賣,
割得二斤炒了菜,
誰要再把豆腐賣,
小心扳了你的豆腐磣。
真是談笑風生,皆成秧歌,似乎編唱秧歌,無須任何思考,一張口就現成,此外他的一批耍笑秧歌也被人們當作美談,一直流傳至今,例如:
[運共村年輕人打狗混]
這個村的年輕人,
真是賴的骨頭疼,
學習懶,打狗勤,
難道你們在眼紅?
[與某傘頭對罵]
說伢賴,伢真賴,
自家養女自家愛,
光棍寡婦配成對,
太陽一落就亂般輩。
[馱米]
今日教員變叫驢,
跑到城莊去馱米,
身上背得一百幾,
渴了喝口爬爬水。
由於政治上的風風雨雨,使他的生活道路坎坎坷坷,在後期他的許多秧歌顯然帶有一種憂傷、悲涼的情調,但依然不失風趣幽默,如反頑鬥爭時的一串秧歌:
年年臘月二十三,
家家戶戶胡拾翻,
今年世事變得歡,
誰也沒敢大抖攤。
騎一軍拉走一頭驢,
過年時沒把火坑泥,
灶君前沒獻一點粞,
開門炮扔了個搗錢錢錘。
二十四沒啦把窯掃,
不寫對子只寫腦,
新制服換成爛棉襖,
頑軍一來就得跑。
二十六沒去把集趕,
胡脫打且就過年,
簡單的調料也買不全,
沒蒜只能吃乾辣麵。
說話到了二十七,
婆姨汝子也不洗腳,
有幾個票子也使不得,
晉鈔倒閉沒人接。
晚年時期
這一時期的秧歌、是他在人生道路上幾經波折之後的暮年歸鄉之歌。處處表現為謙和審慎、細心老練的風格。當年那種“人家第二咱第一”的自豪氣概蕩然無存。這一特點集中反映在他的一批“接送秧歌”上。例如:
[進門秧歌]
鞭炮驚心不住鳴,
鄉親們熱情來歡迎,
我唱秧歌亂彈琴,
高抬貴手咱進門。
[答謝秧歌]
細吹細打把鑼鼓墊,
臨走時再用秧歌謝,
麻煩騷擾長一天,
心裡實在不自然。
[過路秧歌]
秧歌出門路程遠,
來來回回多周旋,
親戚們等到三更天,
實在叫人心不安。
1983年臨縣舉行首屆傘頭秧歌比賽,當時他已年過八旬,還專程從老家趕來祝賀,在觀眾的強烈歡迎下,他登台唱了如下兩首秧歌:
秋風糜子寒露谷,
樹過霜降落葉子,
想唱秧歌氣不足,
同志歡迎我感激。
賽歌台上看傘頭,
個個出色顯風流,
鼓足勁頭爭上游,
錦上添花樓上樓。
當臨縣傘頭秧歌首次赴離石表演獲得成功,返回後舉行匯報表演時,他又唱了一首:
出戰呂梁鬥志高,
風卷紅旗漫天飄,
英雄榜上姓名標,
我為同志解征袍。
總結
總之,高萬青先生一生從事秧歌演唱,在民間享有極高的聲譽。不僅即興編唱秧歌有卓越的才華,而且身材高大魁梧,加之虎頭帽,狐皮領,黑長袍的裝束,顯得一派大將風度,扭起來也十分氣派。全面衡量起來,他是一名非常合格、非常傑出的傘頭秧歌的傘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