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級中學師範科用新中華生物學》是1932年中圖文庫出版的圖書。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高級中學師範科用新中華生物學
- 作者:費鴻年
- 出版社:中圖文庫
- 出版時間:1932年
- 頁數:351 頁
- 定價:8 元
- ISBN:ERC0010076162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
內容簡介
原出版社:中華書局發行
圖書目錄
第一章緒論
第一節生命和生物
1.生命是什麽
2.生命的特徵
3.生機主義與機械主義
4.生命的起源
第二節動物和植物
5.生物的二大類
6.動植物的營養
7.高等動植物的差別
第三節生物學的定義和分科
8.生物學的定義
9.生物學的分科
第四節研究生物學的方法和目的
10.研究生物學的方法
11.生物學的目的
第二章生物的物質基礎
第一節細胞和原形質的發見
12.細胞的發見
13.原形質的發見
第二節原形質的形性
14.原形質的構造
15.原形質是一種膠體
16.原形質的化學成分
第三節細胞的形性
17.細胞的概念
18.細胞核
19.細胞質
20.細胞膜
21.細胞的分化
第四節細胞的分裂
22.體細胞的有絲分裂
23.生殖細胞的有絲分裂
24.無絲分裂
25.細胞分裂的意義和原因
第五節細胞的集合體
26.細胞集合的幾種階級
27.高等生物的細胞集合體
28.組織
29.器官
第三章生物界
第一節生物的分類
30.分類的意義
31.雷氏及林奈氏的分類
32.林氏以後的分類法
33.林氏分類系統
34.生物的學名
35.分類的標準
第二節植物的種類
第三節動物的種類
第四章外形和身體的保護
第一節生物的外形
36.外形與習性
37.動物外形的幾種型式
38.高等植物的外形
39.生物的色彩
第二節植物體的支持和愈傷
40.體部的支持
41.植物的愈傷
第三節動物的皮膚
42.下等動物的皮膚
43.珊瑚和棘皮動物的骨骼
44.高等動物的皮膚及附屬品
45.皮膚的特種保護裝置
第四節動物的骨骼
46.骨骼的效用
47.軟骨和硬骨的構造
48.骨骼的種類
第五章植物的營養
第一節養分的吸收
49.植物吸收的養分
50.根的構造
51.彌散及滲透作用
52.水的吸收
53.營養鹽類的吸收
第二節同化作用
54.炭素同化作用
55.葉的構造
56.綠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57.下等植物的同化作用
58.氮素同化作用
59.固定氮素的生物
60.食蟲植物的同化作用
第三節水和養分的輸送
61.植物的運輸機關
62.水及養分的移動
63.水的上升
64.有機物質的運送和貯藏
第四節呼吸及發酵
65.植物呼吸的發見
66.呼吸作用的意義
67.發酵
68.腐敗
69.發酵作用與人生
第五節自然界的循環
70.何謂自然循環
71.水的循環
72.炭的循環
73.氧的循環
74.氮的循環
75.燐的循環
76.能的循環
第六章動物的營養
第一節食物的攝取
77.食物與習性
78.採食法的種類
第二節消化和吸收
79.下等動物的消化器官
80.脊椎動物的消化器官
81.體外消化
82.酵素的意義
83.酵素的性質
84.消化液和酵素
85.體內消化的兩種方法
86.食物和胃腸的關係
第三節養料的循環
87.循環的由來
88.循環液體的種類
89.下等動物的血液
90.脊椎動物的血液
91.血液的性質
92.循環的器官
第四節呼吸
93.呼吸的意義
94.呼吸器的種類
95.無脊椎動物的呼吸
96.脊椎動物的鰓呼吸
97.脊椎動物的肺呼吸
98.氧化和體溫
第五節排泄
99.排泄的意義
100.無脊椎動物的排泄
101.高等動物的腎臟
102.腎臟的作用
103.皮膚的排泄作用
第七章感覺和運動
第一節單細胞生物的感應性
104.感應性的種類
105.趨溫性
106.趨觸性
107.趨光性
108.趨化性
109.趨電性
110.趨地性
第二節植物的刺激和運動
111.因動而起的運動
112.由日光而起的運動
113.由機械的刺激而起的運動
114.睡眠運動
第三節動物的刺激感應
115.動物感覺的分類
116.溫覺和觸覺
117.嗅覺和味覺
118.聽覺
119.視覺
120.位置覺
第四節動物的神經系統
121.神經的使命
122.神經系統由來
123.無脊椎動物神經系
124.脊椎動物的神經系統
125.神經的作用
第五節動物的運動
126.肌肉和運動
127.單細胞運動
128.利用阻力的運動
129.吸著的運動
130.游泳
131.爬行和步行
132.蛇行
133.飛翔
第八章性和生殖
第一節性的由來與進化
134.何謂雌雄
135.性的起源
136.植物的生殖器官
137.動物的生殖器官
138.雌雄異體和雌堆同體
第二節無性生殖
139.分體生殖
140.出芽生殖
141.胞子生殖
第三節有性生殖
142.草履蟲的接合
143.兩性細胞
144.兩性細胞的成熟
145.動物的受精
146.植物的受精
147.單性生殖
148.體外受精和體內受精
第四節世代交替
149.蘚苔植物的生活史
150.羊齒的生活史
151.動物的世代交替
第五節受精的理論
152.回春學說
153.遺傳質混雜說
154.生殖細胞的連續
第九章發育與成長
第一節動物胚胎的發育
155.完全卵割
156.不完全分割
157.內外胚層的造成
158.中胚層的形成
159.三胚層所造的器官
160.胚胎
第二節植物胚胎的發育
161.羊齒植物的發育
162.裸子植物的胚的發生
163.單子葉植物胚的發生
164.雙子葉植物的胚的發生
第三節生物的變態
165.昆蟲類的變態
166.甲殼類的變態
167.魚類的變態
168.兩棲類的變態
169.植物的變態
170.人的變態
第四節生物的生長
171.生長的方法
172.生長的速力
173.性的成熟
174.分泌與生長
175.壽命與死
第十章生物和環境
第一節生物的環境
176.溫度
177.光線
178.水
179.空氣
180.生物和四季的變化
第二節生物間彼此的關係
181.動物和植物的關係
182.附生共棲寄生
183.寄生現象
184.共棲現象
第三節生物的社會
185.羣棲的社會
186.植物的羣落
187.動物的社會生活
第四節親子關係
188.植物的傳布種子
189.動物的保護卵子
190.動物的愛護幼兒
第十一章遺傳
第一節遺傳的學說
191.何謂遺傳
192.達爾文的遺傳說
193.魏斯孟的學說
194.最近的遺傳學說
第二節雜配的研究
195.孟台爾的豌豆實驗
196.孟台爾遺傳律
197.反配
198.兩對形質以上的遺傳
199.中間雜種
200.嵌花雜種
第三節新孟台爾律
201.存不存說
202.補助因子
203.連鎖遺傳
第四節性和遺傳
204.性的決定的原因
205.性染色體與性的決定
206.偏性遺傳
第五節變異及品種改良
207.變異的意義
208.變異的種類
209.變異的原因
210.品種改良的方法
211.人種改良
第十二章進化
第一節進化學說的由來
212.達爾文以前的進化學說
213.達爾文的進化論
214.達爾文以後的進化論
第二節生物進化的證據
215.化石上的證據
216.地理分布的證據
217.比較解剖學上的證據
218.發生上的證據
219.比較生理上的證據
第三節進化的原因
220.聖海萊學說
221.賴馬克的學說
222.魏斯孟學說
223.達爾文的自然淘汰說
224.姚漢生的純系說
225.突然變異說
226.進化論結論
第四節人類在自然界的地位
227.人與他動物的比較
228.人的由來
229.多源論和一派論
第十三章動植物與人生
第一節有害的動植物
230.細菌和疾病
231.原生動物與疾病
282.昆蟲和疾病
233.人體寄生蟲
234.有毒生物
235.間接有害的動物
第二節有用的動植物
336.有益細菌
237.食用植物
238.食用動物
239.工藝用植物
240.工藝用動物
241.益鳥和益蟲
242.藥用動植物
243.觀賞及使用生物
第三節天然資源的保護
244.天然資源的種類
245.消極的保護
246.積極的保護
247.保護的實例
第十四章生物學和教育學的關係
第一節進化論與教育學
248.重演說和教育思潮
249.用廢進退說和教育思潮
250.適應與教育
第二節生理學和教育學
251.生長原理
252.幼年的意義
253.幼年的長短
第三節後天性質遺傳問題
254.後天性質是否遺傳
255.教育的能力問題
256.教育可以挽回家庭惡習
257.學術上的價值
258.實用的理由
第十五章國小自然科的生物學教學法
第一節生物學教學的目的
259.了解自然現象
260.養成親近自然習慣
261.訓練心力
262.明了道德觀念
第二節生物學教學的方法
263.教材的選擇
264.自然科學研究的兩大原則
265.教學的方法
266.野外觀察的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