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學校文科教材·教學論稿

高等學校文科教材·教學論稿

《高等學校文科教材·教學論稿》是新中國第一部受國家教育部委託編寫的教學論專業教材,供全國高等學校教育類專業使用。《高等學校文科教材·教學論稿》自1985年初版以來,受到廣大師生的好評,對提高師範生素養和教育學專業人才培養發揮了重要作用,成為我國20世紀80年代中期以來經典性的教學論專業教材。

基本介紹

  • 書名:高等學校文科教材•教學論稿
  • 類型:教育
  • 出版日期:2005年12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9787107189074, 7107189077
  • 作者:王策三
  • 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
  • 頁數:423頁
  • 開本:32
  • 品牌:人民教育出版社
作者簡介,圖書目錄,文摘,序言,

作者簡介

王策三,北京師範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教育學會教育學分會學術顧問。安徽省潛山縣人,1928年10月15日生。1953年7月畢業於北京師範大學教育學研究生班。大學(本科、研究生)教育經歷了新中國建國前後兩個不同的時期。前期主要學習西方哲學和教育思想理論;後期主要學習蘇聯教育學。長期從事教育基本理論和教學論的教學、科學研究和培養研究生等工作。主要論著有:《教學論稿》(專著)、《教育論集》(專著)、《教學認識論》(主編)、《教學實驗論》(主編)、《現代教育論》(合作主編)、《基礎教育改革論》(合著)。

圖書目錄

第一章 教學論逐步科學化歷程的基本線索
第一章 教學論逐步科學化歷程的基本線索
第一節 從個別的教學思想、論著到形成獨立的學科
第二節 與心理學建立起聯繫
第三節 “新教育”的出現和兩大派的長期論爭
第四節 馬克思主義教學論的產生和發展
思考題

第二章 當前世界範圍教學論科學化的新探索
第一節 共同的背景和課題
第二節 一些教學改革實驗和理論主張
一、贊科夫的“實驗教學論體系”
二、巴班斯基的教學過程最最佳化理論
三、布魯納的結構課程論
四、美國“恢復基礎”教育運動
五、程式教學及其他
六、暗示教學
第三節 幾點概括的認識
思考題

第三章 為教學論的進一步科學化而努力
第一節 我國近、現代教學論發展的若干歷史特點
一、四種教學體系發展交錯
二、全面學習蘇聯教學理論
三、獨立探索和挫折
四、新的開端
第二節 進一步明確教學論的研究對象和任務
一、堅持研究教學的客觀規律
二、堅持理論科學的性質
三、防止與心理學脫節或混淆
四、防止與哲學認識論脫節或混淆
第三節 進一步改進教學論的研究方法
一、要在克服簡單化的鬥爭中堅持馬克思主義的方法論
二、要研究事實,充分占有材料,把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結合起來
三、要重視開展教學實驗
四、應該肯定推論一驗證,把它作為教學論的研究方法之一
五、要認真提高總結經驗的水平
六、正確實行“古今中外法”
思考題

第四章 教學的基本概念
第一節 教學概念的定義
一、教學的產生和語源略考
二、怎樣給教學下定義
三、教學永遠是教和學的統一的活動
四、把握教學共性和多樣個性的統一
第二節 教學的作用
一、教學對社會發展的作用
二、教學對個人全面發展的作用
三、教學在教育體系中的作用
第三節 教學的一般任務
一、教學論必須正確解決教學的一般任務問題
二、教學應該完成的一般任務及其科學根據
三、教學的一般任務必須具體化
思考題

第五章 教學過程
第一節 關於教學過程的各種探索
第二節 教學過程是一種特殊的認識過程
一、教學過程首先是一種認識過程
二、教學認識過程的特殊性
第三節 教學過程的多種模式
一、教學模式歷史發展的簡單回顧
二、幾種重要的教學模式及其變式
三、在馬克思主義認識論指導下提倡教學結構多樣化
思考題

第六章 教學原則
第一節 教學原則的實質
一、什麼是教學原則
二、教學原則與教學規律、教學原理
三、教學原則和教學規則
第二節 探討教學原則的方法
一、歷史的教訓
二、正確的方法
第三節 實事求是地評價現在一般提到的主要教學原則
一、這些原則的基本意義
二、肯定的評價和批評的意見
思考題

第七章 課程的歷史發展
第一節 古代課程論及其特點
第二節 近代幾種課程理論
一、學科課程和活動課程
二、形式教育論和實質教育論對課程論的影響
第三節 現代課程論發展的新動向
思考題

第八章 課程的本質和結構
第一節 課程的基本概念
一、什麼是課程
二、課程是由什麼決定的
第二節 課程的總體結構——教學計畫或學校課程標準
一、教學計畫的基本結構及其基本原則
二、教學計畫結構的改革問題
第三節 教學大綱和教科書的結構?
一、教學大綱和教種書的基本結構及其指導原則
二、新的研究成果和問題
思考題

第九章 課程設計的方法
第一節 課程設計的幾種方法
一、“主觀法”(判斷法)
二、經驗法
二、“客觀法”
……
第五章 教學過程
第六章 教學原則
第七章 課程的歷史發展
第八章 課程的本質和結構
第九章 課程設計的方法
第十章 教學方法
第十一章 教學手段
第十二章 教學組織形式
第十三章 教學效果的檢查
附錄

文摘

第一章 教學論逐步科學化歷程的基本線索
第一節 從個別的教學思想、論著到形成獨立的學科
在我國,至少在公元前6世紀的孔子著作里,就已經發表了許多精闢的教學論思想。例如,“學而時習之”,“不憤不啟,不悱不發”,“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溫故而知新”,等等。在西方,古希臘智者學派(亦稱詭辯派,公元前5至前4世紀),以傳授知識為職業,也發表了許多關於教學的言論。例如,“對於學習,天稟和練習是同樣的需要;我們應從少年學起。”“沒有實踐的理論和沒有理論的實踐都沒有意義。”“學習如果沒有達到相當的深度,便不會在靈魂中生根。”以上這些言論,雖然還只是分散的、個別的,但都是教學經驗的總結,可以說是教學論的萌芽。
到了戰國末期或秦漢之際,產生了我國教育史上的、也是世界教育史上的光輝著作《學記》。它已經相當廣泛地說到了教學的作用、目的、內容、原則和方法以及教師等問題,尤其值得指出的是,它已經達到了理論自覺性的相當的高度。它說:“既知教之所由興,又知教之所由廢,然後,可以為人師也。”這就是說,教學的成功和失敗,都是有原因和條件的。從事教學工作的人必須研究和掌握這些原因和條件。在此稍後,羅馬的昆體良(35~95)撰寫了《雄辯家的教育》一書,被譽為古代西方的第一部教學法論著。

序言

這個《教學論稿》,是《教學論專題討論課講稿》的簡稱。為什麼設這門課、講這些內容並把它印出來?這裡說明一點情況。
十年動亂後,在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精神指引下,大家在總結經驗過程中,覺得原教育系課程結構有缺點。只有必修課,沒有選修課,教育學作為主要專業課,只有一門,也只學一次,其內容包羅萬象,面面俱到,結果就必然不容易具體,也很難深入。同時,這種一統的做法難以反映學科研究前沿的動態和出現的新問題、新成就,難以適應學生的個別差異、特殊的研究興趣和要求。這既不利於人才的培養,也不利於學科的發展。從1979年起,我們開始構想並著手改變這種狀況。首先,我們將原教育學課的內容加以精簡,由250學時減為150學時左右,向學生傳授最基本的知識,使學生對教育學的基本理論有一個概貌的了解,獲得比較完整的系統的概念。學生通過教育學的學習,同時與幾門心理學、中外教育史等課的學習配合起來,就可望在教育學科方面打下一般的基礎。然後,在三、四年級,廣泛開設各種選修課,使不同的學生在教育學科的不同的領域進一步擴展、加深和提高。這裡,除了“教育經濟學”、“教育社會學”、“比較教育學”、“特殊教育學”等而外,還包括原教育學中已明顯出現分化的部分,如“教育的一般原理”或“教育哲學”、“教學論”、“德育原理”、“學校管理”等,它們也作為獨立的選修課開設。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