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學校"十二五"學前教育專業規劃教材:學前兒童親職教育》是高等學校“十二五”學前教育專業規劃教材之學前兒童親職教育。全書比較系統地闡述了學前兒童親職教育的基本理論、原則和方法,分析了特殊類型和特殊年齡兒童的親職教育問題,並以學前教育機構親職教育的指導為重點,論述了幼稚園、家庭、社區的合作共育問題。
基本介紹
- 書名:高等學校"十二五"學前教育專業規劃教材:學前兒童親職教育
- 出版社:南京大學出版社
- 頁數:188頁
- 開本:16
- 定價:25.00
- 作者:陳太忠 夏如波
- 出版日期:2014年1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9787305128899
- 品牌:南京大學出版社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文摘,
內容簡介
《高等學校"十二五"學前教育專業規劃教材:學前兒童親職教育》由南京大學出版社出版。
圖書目錄
第一章 親職教育概述
第一節 家庭的內涵與職能
第二節 親職教育的內涵、性質及特點
第三節 親職教育的地位與作用
第二章 親職教育的學科發展
第一節 親職教育學的歷史發展
第二節 親職教育學的研究對象、學科特點及任務
第三節 我國親職教育學學科發展的困境及展望
第三章 我國親職教育的歷史資源
第一節 我國傳統親職教育的發展階段
第二節 我國傳統親職教育思想
第三節 中國傳統親職教育資源的繼承和批判
第四章 親職教育的內容、原則與方法
第一節 親職教育的內容
第二節 親職教育的基本原則
第三節 親職教育的方法
第五章 不同年齡階段孩子的親職教育
第一節 優生與胎教
第二節 嬰兒期的親職教育
第三節 幼兒期的親職教育
第四節 青少年時期的親職教育
第六章 獨生子女的親職教育
第一節 獨生子女家庭的特點
第二節 獨生子女的身心發展特點
第三節 獨生子女親職教育的特點和方法
第四節 我國獨生子女親職教育存在的問題及原因
第七章 家長素質與家長教育
第一節 家長的角色及在親職教育中的作用
第二節 家長的素質結構
第三節 家長教育
第八章 親職教育、學校教育與社會教育的協調與整合
第一節 親職教育與學校教育、社會教育結合的必要性
第二節 親職教育與學校教育的協調合作
第三節 親職教育與社會教育的協調合作
附錄
參考文獻
後記
第一節 家庭的內涵與職能
第二節 親職教育的內涵、性質及特點
第三節 親職教育的地位與作用
第二章 親職教育的學科發展
第一節 親職教育學的歷史發展
第二節 親職教育學的研究對象、學科特點及任務
第三節 我國親職教育學學科發展的困境及展望
第三章 我國親職教育的歷史資源
第一節 我國傳統親職教育的發展階段
第二節 我國傳統親職教育思想
第三節 中國傳統親職教育資源的繼承和批判
第四章 親職教育的內容、原則與方法
第一節 親職教育的內容
第二節 親職教育的基本原則
第三節 親職教育的方法
第五章 不同年齡階段孩子的親職教育
第一節 優生與胎教
第二節 嬰兒期的親職教育
第三節 幼兒期的親職教育
第四節 青少年時期的親職教育
第六章 獨生子女的親職教育
第一節 獨生子女家庭的特點
第二節 獨生子女的身心發展特點
第三節 獨生子女親職教育的特點和方法
第四節 我國獨生子女親職教育存在的問題及原因
第七章 家長素質與家長教育
第一節 家長的角色及在親職教育中的作用
第二節 家長的素質結構
第三節 家長教育
第八章 親職教育、學校教育與社會教育的協調與整合
第一節 親職教育與學校教育、社會教育結合的必要性
第二節 親職教育與學校教育的協調合作
第三節 親職教育與社會教育的協調合作
附錄
參考文獻
後記
文摘
著作權頁:
1.親職教育是一種私人教育
從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間的關係來看,教育大體分為兩大類:一是公共教育,一是私人教育。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間,僅僅是教育和受教育、教與學的關係,不存在血緣和隸屬關係,進行這種教育不是為了滿足教育者個人的切身利益,也不是按照教育者個人的主觀意志去實施。這種教育就是公共教育,如當代的學校教育和社會教育。
而親職教育則是在父母子女之間、家庭的年長者與年幼者之間進行的一種教育,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間不僅僅是一種教育與受教育、教與學的關係,而首先是具有血緣關係和隸屬關係,進行這種教育是為了滿足教育者個人的願望和利益,如何進行教育、進行什麼內容的教育和最終要把受教育者培養成什麼樣的人,主要是取決於教育者個人的意志。因此,親職教育是一種私人教育。
當然,親職教育轉變為私人教育也是有一個過程的。家庭從它產生到現在,經歷了血緣家庭、對偶家庭和一夫一妻的個體家庭等形態演變的過程。血緣家庭和對偶家庭是公共家庭,子女“只知其母,不知其父”;由於生產力發展水平低下,生身父母不能獨立撫養和教育自己的子女,只能由大家庭的老年人共同撫養,實行公共教育。只是到了一夫一妻制的個體家庭出現以後,子女才能確認生身父母,父母也才能確認自己的子女。父母親自撫養、教育自己的子女,其目的是為了使子女能最後繼承自己的家產和家業;對子女實施什麼樣的教育養成什麼樣的人,都取決於父母的意志。只是到了這時,親職教育才由公共教育轉變為私人教育。
強調親職教育是私人教育,並不是說親職教育孤立於社會之外,跟社會生活相隔絕。恰恰相反,家庭是社會的細胞,是社會的縮影,社會政治、經濟的變革肯定要通過種種渠道滲透到家庭生活中來,影響親職教育的實施。任何社會、任何時代的親職教育都帶有那個社會和那個時代的鮮明烙印,反映當時的社會生活,適應時代的需要。我們之所以強調親職教育是私人教育,主要是說社會和他人不能對親職教育進行直接的行政干預,只能採取多種方式進行宣傳、滲透和引導並施加影響,使之適應社會的需要。
1.親職教育是一種私人教育
從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間的關係來看,教育大體分為兩大類:一是公共教育,一是私人教育。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間,僅僅是教育和受教育、教與學的關係,不存在血緣和隸屬關係,進行這種教育不是為了滿足教育者個人的切身利益,也不是按照教育者個人的主觀意志去實施。這種教育就是公共教育,如當代的學校教育和社會教育。
而親職教育則是在父母子女之間、家庭的年長者與年幼者之間進行的一種教育,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間不僅僅是一種教育與受教育、教與學的關係,而首先是具有血緣關係和隸屬關係,進行這種教育是為了滿足教育者個人的願望和利益,如何進行教育、進行什麼內容的教育和最終要把受教育者培養成什麼樣的人,主要是取決於教育者個人的意志。因此,親職教育是一種私人教育。
當然,親職教育轉變為私人教育也是有一個過程的。家庭從它產生到現在,經歷了血緣家庭、對偶家庭和一夫一妻的個體家庭等形態演變的過程。血緣家庭和對偶家庭是公共家庭,子女“只知其母,不知其父”;由於生產力發展水平低下,生身父母不能獨立撫養和教育自己的子女,只能由大家庭的老年人共同撫養,實行公共教育。只是到了一夫一妻制的個體家庭出現以後,子女才能確認生身父母,父母也才能確認自己的子女。父母親自撫養、教育自己的子女,其目的是為了使子女能最後繼承自己的家產和家業;對子女實施什麼樣的教育養成什麼樣的人,都取決於父母的意志。只是到了這時,親職教育才由公共教育轉變為私人教育。
強調親職教育是私人教育,並不是說親職教育孤立於社會之外,跟社會生活相隔絕。恰恰相反,家庭是社會的細胞,是社會的縮影,社會政治、經濟的變革肯定要通過種種渠道滲透到家庭生活中來,影響親職教育的實施。任何社會、任何時代的親職教育都帶有那個社會和那個時代的鮮明烙印,反映當時的社會生活,適應時代的需要。我們之所以強調親職教育是私人教育,主要是說社會和他人不能對親職教育進行直接的行政干預,只能採取多種方式進行宣傳、滲透和引導並施加影響,使之適應社會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