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景之

高景之(1913~1966)1913年4月生,吉林省德惠縣人。1936年1月,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2月轉為中共黨員。曾任中國科學院金屬研究所副所長兼黨委書記、中共第八次全國代表大會代表、中共遼寧省第三屆委員會委員等職。1966年8月31日含冤逝世。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高景之
  • 國籍中國
  • 籍貫:吉林省德惠縣
  • 出生日期:1913年4月
  • 逝世日期:1966年8月31日 
  • 政治面貌:中共黨員
人物生平
高景之(1913~1966)1913年4月生,吉林省德惠縣人。1933年她考入北平燕京大學新聞系,第二年轉入國立清華大學。在校期間,她在中共地下黨組織引導下認真閱讀《共產黨宣言》等進步書刊,帶頭參加一二·九青年愛國運動。1936年1月,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2月轉為中共黨員。1936年6月,高景之大學畢業後,到上海培明女子中學工作,她按照黨組織的要求,秘密組織學生成立救護隊,為抗戰志士募捐、疏散難胞。上海淪陷前夕,高景之奉命來到南京,同一部分平津流亡學生一起參加國民黨軍委會在南京舉辦的戰時青年服務訓練班。
1938年初南京淪陷,高景之隨青訓班撤退到江西南昌,後經黨組織的派遣和雷潔瓊的介紹,被分配到江西省婦女生活改進會(1939年9月改為江西省婦女指導處)工作,並擔任中共江西省婦委會委員。1938年初,高景之帶領一批婦女幹部到贛東北的貴溪縣去開展婦女組訓工作。她同參加組訓的婦女同吃同住,還經常深入到農戶家庭,了解婦女們的疾苦,並幫助出征軍人眷屬辦起簡易工廠,為她們解決生計問題。
1939年1月,由於在贛東北工作的個別同志暴露了身份,株連到高景之,被縣政府扣押,在審問中,她義正辭嚴地駁斥強加在她身上的罪名,後經雷潔瓊、熊芷在南昌的奔走營救,使熊式輝被迫下令釋放。1939年1月,高景之從貴溪回到南昌,立即承擔創辦《江西婦女》周刊的工作,並擔任主編。她自己動手設計刊物內容和版面,並帶領同行們日夜奮戰,僅一個多月的時間,《江西婦女》創刊號就在三八節與讀者見面了。同年夏,雷潔瓊在贛州舉辦第二期婦女幹部訓練班,高景之擔任指導員,協助雷潔瓊圓滿地完成培訓任務。高景之以愛國的赤誠之心、過人的才華和膽識贏得省婦女指導處愛國進步人士熊芷和雷潔瓊的信任賞識,並成為她們工作的得力助手。也引起國民黨當局的不滿。
1940年春,宋美齡在重慶舉辦中央婦女幹部訓練班,國民黨江西省政府主席熊式輝指定高景之等人代表江西婦女幹部去重慶受訓。1940年重慶乾訓班結束,黨組織派她到桂林中山紀念學校,她先後擔任中學部主任、校長,並承擔掩護轉送在白區過往同志的工作。1941年“皖南事變”後被迫離開學校經香港回到蘇中解放區,擔任蘇中地委民運部調查科長。
解放戰爭時期,高景之參加創建東北根據地的鬥爭,先後被任命為中共吉林市委宣傳部長、吉北專員公署永北辦事處副主任。東北解放後,高景之先後調任中共吉林市委青委書記,中共吉林省委青委書記,1949年當選為團中央候補委員、全國婦女第一次代表大會代表、全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代表。1950年6月,任東北局青委常委兼學生工作部部長,1951年,任東北工學院黨委書記。1953年,調任中國科學院金屬研究所副所長兼黨委書記。期間,金屬研究所先後參與第一顆核彈試驗、第一顆人造衛星發射,並在國內外獲得較高聲譽。高景之先後當選為中共第八次全國代表大會代表、中共遼寧省第三屆委員會委員。“文化大革命”中,高景之遭受殘酷打擊迫害,於1966年8月含冤逝世。1978年6月,中國科學院金屬研究所黨委作出對高景之的平反決定,並舉行追悼會。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