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高山蓍
- 學名:Achillea alpina L.
- 界:植物界
- 門:被子植物門 Angiospermae
- 綱:雙子葉植物綱 Dicotyledoneae
- 亞綱:合瓣花亞綱 Sympetalae
- 目:桔梗目 Campanulales
- 科:菊科 Compositae
- 亞科:管狀花亞科 Carduoideae
- 族:春黃菊族 Anthemideae
- 亞族:春黃菊亞族 Anthemidinae
- 屬:蓍屬 Achillea
- 組:長舌組 Sect. Ptarmica
- 種:高山蓍
- 分布區域:中國河北、山西、寧夏、甘肅等省區及朝鮮,日本,蒙古,前蘇聯
形態特徵,生長環境,分布範圍,主要價值,變種,
形態特徵
植株
多年生草本,具短根狀莖。
莖
莖直立,高30-80厘米,被疏或密的伏柔毛,中部以上葉腋常有不育枝,僅在花序或上半部有分枝。
葉
葉無柄,條狀披針形,長6-10厘米,寬7-15 毫米,篦齒狀羽狀淺裂至深裂(葉軸寬3-8毫米),基部裂片抱莖;裂片條形或條狀披針形,尖銳,邊緣有不等大的鋸齒或淺裂,齒端和裂片頂端有軟骨質尖頭,上面疏生長柔毛,下面毛較密,有腺點或幾無腺點,下部葉花期凋落,上部葉漸小。
花
頭狀花序多數,集成傘房狀;總苞寬矩圓形或近球形,直徑(4) 5-7毫米;總苞片3層,覆瓦狀排列,寬披針形至長橢圓形,長2-4毫米,寬1.2-2毫米,中間草質,綠色,有凸起的中肋,邊緣膜質,褐色,疏生長柔毛;托片和內層總苞片相似。邊緣舌狀花6-8朵,長約4-4.5毫米,舌片白色,寬橢圓形,長2-2.5毫米,頂端3淺齒,管部翅狀壓扁,長1.5-2.5毫米,無腺點;管狀花白色,長2.5-3毫米,冠檐5裂,管部壓扁。
果
瘦果寬倒披針形,長2毫米,寬1.1毫米,扁,有淡色邊肋,有時頭狀花序中心的1-2瘦果腹面有1-2肋棱。
花果期
花果期7-9月。
生長環境
常見於山坡草地、灌叢間、林緣。
分布範圍
產東北、內蒙古、河北、山西、寧夏、甘肅東部等省區。朝鮮、日本、蒙古、蘇聯東西伯利亞及遠東地區也有。
主要價值
全草入藥,能清熱解毒、袪風止痛。莖葉含芳香油,可作調香原料。
變種
本種變異極大。前人所建立的A. sinensis Heimerl ex Hand.-Mazz. (in Act. Hort. Gothob. 12: 254, 1938; S. Y. Hu in Quart. Journ. Taiwan Mus. 18: 90, 1965) 和A. subcartilaginea Heimerl ex Hand.-Mazz. (in Act. Hort. Gothob. 12: 254, 1938; S. Y. Hu in Quart. Journ. Taiwan Mus. 18: 90, 1965. ——A. sibirica ssp. subcartilaginea Heimerl in Denkschr. Akad. Wiss. Nath.-Naturw. Wien. 48: 188, 1884) ,模式標本均采自河北小五台山,都應該是本種的異名;應視為本種變異鏈條中的個別環鏈。
與本種接近的還有一種,即A. japonica Heimerl in Denkschr. Acad. Wien. 48: 128. 1884 (Monogr. sect. Ptarmica, 16) , in clave, non A. Japonica Sch.-Bip. (1854) , nom. nud. Botsch. in Fl. URSS 26: 120. 1961. ——A. sibirica Ledeb. ssp. japonica Heimerl l. c. 190. (Monogr. 78) ; Kitam. in Mem. Coll. Sci. Kyoto Univ. Ser. B. 15: 325.1940.
“多年生草本,植株綠色,有長根狀莖。
莖直立,高35-115厘米,上部分枝,有貼伏的長柔毛。葉無柄,披針形,長0.5-12.5厘米,寬1-20毫米,羽狀深裂或全裂,有.腺點或無腺點。裂片線形,櫛齒狀羽狀淺裂或深裂。頭狀花序多數排成傘房狀。總苞半球形,直徑5-7毫米,長5-7.5毫米,寬5-7毫米。苞片覆瓦狀排列,長2.6-4.3毫米,寬1-2毫米,寬披針形;中層苞片草質,綠色,中脈突起,邊緣膜質,黃色。托片與總苞片相似,由外向內漸小。邊緣小花8朵,雌性,舌狀,光滑,長4.8-5毫米;舌片白色或淺紅色,圓形,長3.3-3.5毫米,寬2.7-3.5毫米,頂端3圓齒。兩性管狀花白色,頂端5齒裂,長2.3-2.5毫米。瘦果倒披針狀,長約1.7毫米。”分布日本和蘇聯遠東地區。
據《蘇聯植物志》第二十六卷本屬的作者記載,我國東北地區有分布。標本未見。上述記載是參照原種記述但主要是參照《蘇聯植物志》的記述整理而成的。本種與高山蓍A. alpina L.和短瓣蓍A. ptarmicoides Maxim.接近,但本種舌狀花舌片較大,總苞較大。據蘇聯植物志本屬作者的意見,它與短瓣蓍之間有雜 交現象的發生。
多年生草本,具短根狀莖。莖直立,高30-80厘米,被疏或密的伏柔毛,中部以上葉腋常有不育枝,僅在花序或上半部有分枝。葉無柄,條狀披針形,長6-10厘米,寬7-15毫米,篦齒狀羽狀淺裂至深裂(葉軸寬3-8毫米),基部裂片抱莖;裂片條形或條狀披針形,尖銳,邊緣有不等大的鋸齒或淺裂,齒端和裂片頂端有軟骨質尖頭,上面疏生長柔毛,下面毛較密,有腺點或幾無腺點,下部葉花期凋落,上部葉漸小。頭狀花序多數,集成傘房狀;總苞寬矩圓形或近球形,直徑(4) 5-7毫米;總苞片3層,覆瓦狀排列,寬披針形至長橢圓形,長2-4毫米,寬1.2-2毫米,中間草質,綠色,有凸起的中肋,邊緣膜質,褐色,疏生長柔毛;托片和內層總苞片相似。邊緣舌狀花6-8朵,長約4-4.5毫米,舌片白色,寬橢圓形,長2-2.5毫米,頂端3淺齒,管部翅狀壓扁,長1.5-2.5毫米,無腺點;管狀花白色,長2.5-3毫米,冠檐5裂,管部壓扁。瘦果寬倒披針形,長2毫米,寬1.1毫米,扁,有淡色邊肋,有時頭狀花序中心的1-2瘦果腹面有1-2肋棱。花果期7-9月。
產東北、內蒙古、河北、山西、寧夏、甘肅東部等省區。常見於山坡草地、灌叢間、林緣。朝鮮、日本、蒙古、蘇聯東西伯利亞及遠東地區也有。
莖直立,高35-115厘米,上部分枝,有貼伏的長柔毛。葉無柄,披針形,長0.5-12.5厘米,寬1-20毫米,羽狀深裂或全裂,有.腺點或無腺點。裂片線形,櫛齒狀羽狀淺裂或深裂。頭狀花序多數排成傘房狀。總苞半球形,直徑5-7毫米,長5-7.5毫米,寬5-7毫米。苞片覆瓦狀排列,長2.6-4.3毫米,寬1-2毫米,寬披針形;中層苞片草質,綠色,中脈突起,邊緣膜質,黃色。托片與總苞片相似,由外向內漸小。邊緣小花8朵,雌性,舌狀,光滑,長4.8-5毫米;舌片白色或淺紅色,圓形,長3.3-3.5毫米,寬2.7-3.5毫米,頂端3圓齒。兩性管狀花白色,頂端5齒裂,長2.3-2.5毫米。瘦果倒披針狀,長約1.7毫米。”分布日本和蘇聯遠東地區。據《蘇聯植物志》第二十六卷本屬的作者記載,我國東北地區有分布。標本未見。上述記載是參照原種記述但主要是參照《蘇聯植物志》的記述整理而成的。本種與高山蓍A. alpina L.和短瓣蓍A. ptarmicoides Maxim.接近,但本種舌狀花舌片較大,總苞較大。據蘇聯植物志本屬作者的意見,它與短瓣蓍之間有雜 交現象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