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工程數據類工具書是市場上的長銷書,近國家對大梁的行業標準、規範進行了更新,設計混凝土、鋼結構、地基基礎、給水排水、電氣、電梯、智慧型建築、防雷、抗震等各領域,本套圖書的策劃針對*的標準規範,包括以下9個單冊。鋼結構常用公式與數據速查手冊、建築抗震常用公式與數據速查手冊、高層建築常用公式與數據速查手冊、砌體結構常用公式與數據速查手冊、地基基礎常用公式與數據速查手冊、電氣工程常用公式與數據速查手冊、工程造價常用公式與數據速查手冊、水暖工程常用公式與數據速查手冊、混凝土結構常用公式與數據速查手冊。
圖書目錄
1 高層建築結構設計基本規定
1.1 公式速查
1.1.1 高層建築相鄰樓層側向剛度比的計算
1.1.2 結構薄弱層層間彈塑性位移的計算
1.1.3 人行走引起的樓蓋振動峰值加速度的計算
1.1.3 高層建築結構構件承載力的驗算
1.1.4 不同抗震性能水準的結構設計
1.1.5 抗連續倒塌的拆除構件剩餘結構構件承載力的計算
1.2 數據速查
1.2.1 A級高度鋼筋混凝土高層建築的適用高度
1.2.2 B級高度鋼筋混凝土高層建築的適用高度
1.2.3 鋼筋混凝土高層建築結構適用的高寬比
1.2.4 平面尺寸及突出部位尺寸的比值限值
1.2.5 高層建築結構伸縮縫的間距
1.2.6 樓層層間位移與層高之比的限值
1.2.7 結構薄弱層層間彈塑性位移角限值
1.2.8 結構頂點風振加速度限值
1.2.9 樓蓋豎向振動加速度限值
1.2.10 人行走作用力及樓蓋結構阻尼比
1.2.11 鋼筋混凝土構件的承載力抗震調整係數
1.2.12 A級高度的高層建築結構抗震等級
1.2.13 B級高度的高層建築結構抗震等級
1.2.14 結構抗震性能目標
1.2.15 各性能水準結構預期的震後性能狀況
2 高層建築結構荷載和地震作用
2.1 公式速查
2.1.1 風荷載標準值的計算
2.1.2 圓形截面結構橫風向風振等效風荷載標準值的計算
2.1.3 矩形截面高層建築橫風向風振等效風荷載標準值的計算
2.1.4 矩形截面高層建築扭轉風振等效風荷載標準值的計算
2.1.5 高層建築順風向風振加速度的計算
2.1.6 高層建築橫風向風振加速度的計算
2.1.7 質心沿垂直於地震作用方向的偏稱值的計算
2.1.8 地震影響係數曲線的形狀參數和阻尼調整
2.1.9 採用振型分解反應譜方法進行地震作用和作用效應的計算
2.1.10 採用扭轉耦聯振型分解法進行地震作用和作用效應的計算
2.1.11 採用底部剪力法進行地震作用和作用效應的計算
2.1.12 結構各樓層對應於地震作用標準值的剪力的計算
2.1.13 豎向地震作用標準值的計算
2.2 數據速查
2.2.1 常用材料和構件的自重
2.2.2 民用建築樓面均布活荷載標準值及其組合值、頻遇值和準永久值係數
2.2.3 活荷載按樓層的折減係數
2.2.4 屋面均布活荷載標準值及其組合值係數、頻遇值係數和準永久值係數
2.2.5 局部荷載標準值及其作用面積
2.2.6 全國各城市的雪壓、風壓和基本氣溫
2.2.7 屋面積雪分布係數
2.2.8 風壓高度變化係數
2.2.9 風荷載體型係數
2.2.10 圍護結構(包括門窗)風荷載時的陣風係數
2.2.11 高聳結構的振型係數
2.2.12 高層建築的振型係數
2.2.13 高聳結構的第1振型係數
2.2.14 橫風向廣義風力功率譜的角沿修正係數
2.2.15 順風向風振加速度的脈動係數
2.2.16 頂部附加地震作用係數
2.2.17 採用時程分析法的高層建築結構
2.2.18 時程分析時輸入地震加速度的值
2.2.19 水平地震影響係數值
2.2.20 建築結構特徵周期值
2.2.21 樓層小地震剪力係數值
2.2.22 豎向地震作用係數
2.2.23 突出屋面房屋地震作用增大係數
3 高層框架與剪力牆結構設計
3.1 公式速查
3.1.1 水平加腋梁尺寸的計算
3.1.2 框架的梁、柱節點處考慮地震作用組合的柱端彎矩設計值計算
3.1.3 抗震設計的框架柱、框支柱端部截面的剪力設計值計算
3.1.4 抗震設計時框架梁端部截面組合的剪力設計值計算
3.1.5 框架梁、柱受剪截面受剪設計值計算
3.1.6 矩形截面偏心受壓框架柱的斜截面受剪承載力計算
3.1.7 矩形截面框架柱出現拉力時的斜截面受剪承載力計算
3.1.8 柱箍筋加密區箍筋的體積配箍率計算
3.1.9 非抗震設計時受拉鋼筋搭接長度的計算
3.1.10 底部加強部位剪力牆截面的剪力設計值計算
3.1.11 剪力牆牆肢的穩定要求
3.1.12 剪力牆牆肢截面剪力設計值計算
3.1.13 矩形、T形、I形偏心受壓剪力牆牆肢的正截面受壓承載力計算
3.1.14 矩形截面偏心受拉剪力牆的正截面受拉承載力計算
3.1.15 偏心受壓剪力牆的斜截面受剪承載力計算
3.1.16 偏心受拉剪力牆的斜截面受剪承載力計算
3.1.17 抗震等級為一級的剪力牆水平施工縫剪力設計值計算
3.1.18 剪力牆的約束邊緣構件體積配箍率計算
3.1.19 連梁兩端截面的剪力設計值計算
3.1.20 連梁截面的剪力設計值計算
3.1.21 連梁斜截面受剪承載力的計算
3.2 數據速查
3.2.1 梁縱向受拉鋼筋小配筋百分率
3.2.2 梁端箍筋加密區的長度、箍筋間距和小直徑
3.2.3 非抗震設計梁箍筋間距
3.2.4 柱軸壓比限值
3.2.5 柱縱向受力鋼筋小配筋百分率
3.2.6 柱端箍筋加密區的構造要求
3.2.7 柱端箍筋加密區小配箍特徵值
3.2.8 縱向受拉鋼筋搭接長度修正係數
3.2.9 暗柱、扶壁柱縱向鋼筋的構造配筋率
3.2.10 剪力牆牆肢軸壓比限值
3.2.11 剪力牆可不以約束邊緣構件的軸壓比
3.2.12 剪力牆約束邊緣構件沿牆肢的長度及其配箍特徵值
3.2.13 剪力牆構造邊緣構件的小配筋要求
3.2.14 跨高比不大於1.5的連梁縱向鋼筋的小配筋率
3.2.15 連梁縱向鋼筋的配筋率
3.2.16 剪力牆間距
3.2.17 雙向無梁板厚度與長跨的小比值
4 筒體結構設計
4.1 公式速查
4.1.1 外框筒梁和內筒連梁剪力設計值的計算
4.1.2 梁內交叉暗撐的總面積的計算
4.2 數據速查
4.2.1 筒體結構適用高度
4.2.2 A級高度框架-核心筒結構抗震等級
4.2.3 B級高度框架-核心筒結構抗震等級
4.2.4 A、B級高度筒中筒結構抗震等級
4.2.5 框筒受力性能與梁、柱截面形狀的關係比較
5 複雜高層建築結構設計
5.1 公式速查
5.1.1 轉換層與其相鄰上層結構的等效剪下剛度比的計算
5.1.2 轉換層下部結構與上部結構的等效側向剛度比的計算
5.1.3 轉換梁、轉換柱截面組合剪力設計值的計算
5.1.4 框支樑上部一層牆體配筋的校核
5.1.5 抗震設計的矩形平面建築框支轉換層樓板的截面剪力設計值的計算
5.1.6 斜桿桁架層受壓斜腹桿軸壓比的計算
5.1.7 空腹桁架腹桿剪壓比的計算
5.2 數據速查
5.2.1 桁架受壓斜腹桿的軸壓比值
5.2.2 空腹桁架腹桿剪壓比限值
6 混合結構設計
6.1 公式速查
6.1.1 型鋼混凝土構件、鋼管混凝土柱的剛度的計算
6.1.2 型鋼混凝土柱軸壓比的計算
6.1.3 型鋼混凝土柱箍筋小體積配箍率的計算
6.1.4 鋼管混凝土單肢柱軸向受壓承載力的計算
6.1.5 鋼管混凝土單肢柱橫向受剪承載力設計值的計算
6.1.6 鋼管混凝土局部受壓承載力的計算
6.1.7 鋼板混凝土剪力牆的受剪承載力設計值的計算
6.1.8 鋼板混凝土剪力牆偏心受壓時斜截面的受剪承載力設計值的計算
6.1.9 型鋼混凝土剪力牆、鋼板混凝土剪力牆牆肢軸壓比的計算
6.2 數據速查
6.2.1 混合結構高層建築適用的高度
6.2.2 混合結構高層建築適用的高寬比
6.2.3 鋼-混凝土混合結構抗震等級
6.2.4 型鋼(鋼管)混凝土構件承載力抗震調整係數
6.2.5 鋼構件承載力抗震調整係數
6.2.6 型鋼板件寬厚比限值
6.2.7 型鋼混凝土梁箍筋直徑和間距
6.2.8 型鋼混凝土柱的軸壓比限值
6.2.9 型鋼混凝土柱箍筋直徑和間距
6.2.10 與混凝土強度等級有關的係數、套箍指標界限值
6.2.11 矩形鋼管混凝土柱軸壓比限值
7 高層建築基礎設計
7.1 公式速查
7.1.1 基礎底面壓力的計算
7.1.2 地基抗震承載力計算
7.1.3 地基終變形量的計算
7.1.4 地基變形深度的計算
7.1.5 箱形和筏形基礎的終變形量的計算
7.1.6 地基土回彈變形量的計算
7.1.7 柱下獨立基礎受沖切承載力的計算
7.1.8 柱與基礎交接處截面受剪承載力的驗算
7.1.9 柱下矩形獨立基礎任意截面的底板彎矩設計值的計算
7.1.10 高層建築筏形基礎偏心距的計算
7.1.11 平板式筏基柱下沖切驗算
7.1.12 柱、牆、核心筒群樁中基樁或複合基樁的樁頂作用效應計算
7.1.13 樁基豎向承載力的計算
7.1.14 單樁豎向承載力特徵值的計算
7.1.15 考慮承台效應的複合基樁豎向承載力特徵值的計算
7.1.16 根據單橋探頭靜力觸探資料確定混凝土預製樁單樁豎向極限承載力標準值
7.1.17 根據雙橋探頭靜力觸探資料確定混凝土預製樁單樁豎向極限承載力標準值
7.1.18 根據土的物理指標與承載力參數之間的經驗關係確定單樁豎向極限承載力標準值
7.1.19 根據土的物理指標與承載力參數之間的經驗關係確定大直徑單樁極限承載力標準值
7.1.20 根據土的物理指標與承載力參數之間的經驗關係確定鋼管樁單樁豎向極限承載力標準值
7.1.21 根據土的物理指標與承載力參數之間的經驗關係確定敞口預應力混凝土空心樁單樁豎向極限承載力標準值
7.1.22 根據岩石單軸抗壓強度確定單樁豎向極限承載力標準值
7.1.23 後注漿灌注樁單樁極限承載力標準值的計算
7.1.24 箱形基礎底板截面有效厚度的計算
7.2 數據速查
7.2.1 地基抗震承載力調整係數
7.2.2 基礎寬度和埋置深度的地基承載力修正係數
7.2.3 沉降計算經驗係數
7.2.4 矩形面積上均布荷載作用下角點附加應力
7.2.5 矩形面積上均布荷載作用下角點的平均附加應力係數
7.2.6 矩形面積上三角形分布荷載作用下的附加應力係數與平均附加應力係數
7.2.7 圓形面積上均布荷載作用下中點的附加應力係數與平均附加應力係數
7.2.8 圓形面積上三角形分布荷載作用下邊點的附加應力係數與平均附加應力係數
7.2.9 地基變形計算深度
7.2.10 按E0計算沉降時的 係數
7.2.11 承台效應係數
7.2.12 樁端阻力修正係數
7.2.13 樁的極限側阻力標準值
7.2.14 樁的極限端阻力標準值
7.2.15 乾作業挖孔樁極限端阻力標準值
7.2.16 大直徑灌注樁側阻力尺寸效應係數和端阻力尺寸效應係數
7.2.17 樁嵌岩段側阻和端阻綜合係數
7.2.18 後注漿側阻力增強係數和端阻力增強係數
7.2.19 地基反力係數表
作者簡介
本書編委會組織高校建築工程專業的教師和專業技術人員編寫。本書編委會組織高校建築工程專業的教師和專業技術人員編寫。本書編委會組織高校建築工程專業的教師和專業技術人員編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