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寒-荒漠脆弱區植被生態效應研究

高寒-荒漠脆弱區植被生態效應研究

《高寒-荒漠脆弱區植被生態效應研究》是2017年中國環境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徐滿厚。本書研究青藏高原高寒植被在氣候變化和人類干擾下的反應與適應等過程已成為諸多科學家所關注的問題,其研究結果可為高寒地區植被的保護和利用,防止草地退化和沙漠化提供理論參考。

基本介紹

  • 書名:高寒-荒漠脆弱區植被生態效應研究
  • 作者:徐滿厚
  • 出版社:中國環境出版社
  • ISBN:9787511131607
內容簡介,圖書目錄,

內容簡介

由溫室氣體增加引起的全球氣候變化已成為不容置疑的事實,高寒地區對溫度升高的回響更為敏感而迅速。有“中華水塔”和“世界第三極”之稱的青藏高原屬於氣候變化的敏感區和生態脆弱帶,是研究陸地生態系統對氣候變化回響機制的理想場所。青藏高原地區平均氣溫以每年0.032‘C的速率升高,隨著全球變暖,青藏高原氣候呈現暖化趨勢,而氣候因素的變異成為誘發其生態變異的動力。在氣候變暖的背景下,植物的物候與生長、光合特徵、生物量生產與分配都會隨之發生改變,從而對陸地生態系統植物光合器官和支持器官碳庫產生影響;而對地上植被和土壤起連線作用的植物凋落物的土壤分解也會因土壤生物活性的改變而發生變化,從而對土壤有機碳含量及土壤呼吸產生影響,進而影響陸地生態系統凋落物碳庫和土壤有機物碳庫。作為青藏高原較為典型的植被類型,高寒草甸是適應高原隆起與長期低溫形成的特殊產物,是典型的高原地帶性和山地垂直地帶性植被。但高寒草旬生態系統極其脆弱,對氣候變化和人類干擾極為敏感,一旦遭受破壞很難在短期內得以恢復,並可能導致草地退化和沙漠化。國內外研究普遍認為,氣候變化和人類活動是造成草原退化的兩大因素。在氣候背景一致的區域,人類活動對植物施加的影響超過其他環境因子的影響,成為控制群落特徵的主導因子。近年來,由於受氣候變化和土地利用方式變化的雙重影響,過度放牧致使毒雜草類物種增加,引起群落功能下降,甚至導致草地退化。因此,研究青藏高原高寒植被在氣候變化和人類干擾下的反應與適應等過程已成為諸多科學家所關注的問題,其研究結果可為高寒地區植被的保護和利用,防止草地退化和沙漠化提供理論參考。相對於高寒地區,荒漠地區因其氣溫高、降水稀少、蒸發強烈,導致土壤惡劣、植被蓋度低,致使荒漠地區受氣候變化和人類干擾影響大,其生態系統也極為脆弱。在準噶爾盆地南緣的綠洲,荒漠過渡帶除了荒漠邊緣的自然植被,在靠近綠洲的地方還分布有大面積的防護林。自然植被的存在可以有效抑制風蝕和減小沙面活動,減輕風沙流對綠洲的危害,其作用主要取決於覆蓋度,當風速在某一確定水平時,只要植被達到一定覆蓋度,就可以保證風蝕輸沙率基本忽略不計,即風蝕輸沙率為零,這個臨界植被覆蓋度為有效植被覆蓋度,研究自然植被的有效植被覆蓋度極有意義。防護林體系在抵禦自然災害、控制土地荒漠化、維護國家生態安全方面發揮著巨大作用。在防護林帶眾多的結構因子當中,疏透度是其他各項結構因子的綜合表征,常被用作區別林帶結構優劣的*主要指標之一,但其測度方法的粗放性很不適應結構研究與指導生產實踐的需要,故亟須探索一種測度方法。防護林的空間配置是影響其防護效應發揮的關鍵因素,過去對防護林的空間配置多是將林帶與被防護對象分開,由於在綠洲-荒漠過渡帶具有豐富的自然植被資源,故可將防護林與其外圍的荒漠自然植被進行協同最佳化配置。建立配置合理的綠洲防護林體系是防治風沙災害、保證綠洲經濟持續穩定發展和沙區人民正常生產生活秩序的有效手段。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